國泰君安資管量化產品業績淪陷 跑輸貨幣基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21 08:18
和訊網訊息 作為主推量化投資產品的券商,國泰君安證券資管子公司旗下的主動量化型集合產品數量在公司一百多只集合理財計劃中占比近四成,但公司該類產品在2013年的整體業績表現相當一般,不僅跑輸權益類集合產品,甚至遜色於貨幣基金。
以國泰君安君最早推出的君享成長為例,2013年僅取得1.17%的收益,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倒數之列。而業績糟糕也使該產品持續遭遇凈贖回,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國泰君安君享成長的規模僅剩2300萬元,而2012年成立之初規模達1.5億。
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章飚,同時也是上述量化產品的投資經理,其曾指出,“君享成長”通過高頻統計套利,僅捕捉各種短期的市場機會,並不承擔市場風險,因此大盤的漲跌與規則本身的收益沒有直接關係。但對於“君享成長”在2013年糟糕的業績表現,章飚向和訊網表示因在開車不便回應。
“2013年主動量化產品投資業績整體不太好,管理人至少做到8%以上收益,即剔除管理費、托管費、退出費等各種成本,客戶拿到手里的收益達到7%以上,才算是比較滿意的業績。”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江蘇分公司某量化對沖負責人向和訊網表示。
wind數據顯示,國泰君安君享對沖一號、二號兩只主動管理的量化產品去年的收益率徘徊在2%附近。由章飚管理的國泰君安君享套利1號、2號、5號過去一年的業績分別為4.95%、3.17%、4.02%,在251只權益類產品排名中下游。
某券商分析師向和訊網分析稱,做貨幣基金都可以實現年化超6%的收益,管理費也要低於券商資管產品,同時券商資管通常對超額收益部分還要擷取20%的業績報酬,在同等收益水平面前,沒必要冒風險通過投資量化類產品來實現。
由量化投資部總經理李玉剛掌管的國泰君安君享量化,是公司旗下業績最好的一只量化產品,去年也僅取得7.31%的收益,在251只權益類產品中排名第95位,排名差強人意。
分析人士指出,量化對沖雖然屬於國際上流行的投資方式,在國內也很熱門,但從給國內投資者帶來的實際收益上來講,遠未表現出其優勢。
此外,國泰君安資管去年推出了分級式量化對沖產品,但是表現也不如人意。以去年中期成立的“國泰君安君享對沖7號”和“國泰君安君享套利7號”分級產品為例,君享對沖7號的優先級份額與次級份額之比不超過5:1,初始杠桿比例不超過6倍,目前浮虧超10%;君享套利7號的優先級份額 a 與次級份額 b 的份額比例不超過 9:1,次級份額 b2 的份額不低於本集合計劃總份額的 5%,目前君享套利7號b2端浮虧超30%。而且這兩只產品均由掌門人章飚主管。
“量化業績比較差,主要是大行情不太適合量化對沖,特色發揮不出來。”前述中信證券人士告訴和訊網,一方面,2013年股市波動較小,量化套利的機會減少,同時市場上量化資金參與驟增;另一方面,國內對沖工具匱乏,雖然國債期貨推出,但由於銀行等大資金並未參與,交易量和活躍度都較低。預計2014年股市的波動率將大於2013年,隨著個股期權推出后,對於量化投資將帶來更多的機會。
長江證券(000783,股吧)金融工程分析師李建偉表示,從趨勢上看,量化投資仍然是個很有前途的品種,但是要求每個時刻都要有正收益,必然要用大量的量化指標和量化的投資規則,才能實現更高的風險管理。
據統計,2013年中國新發行的陽光私募量化產品超40只,增速達160%;同時,先后有近30家券商加入量化投資陣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