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鄧聿文:中國為何非要他國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14 11:03


鄧聿文(資料圖)
和訊專欄作者 鄧聿文

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副外長傅瑩在農歷新年出席第5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有關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一番表態引發關注。傅瑩說,一些過時的觀念已失去存在的意義。比如說,歐盟一直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現在中國貿易額已經排在世界第一位,承認與不承認還有什么意義?


傅瑩的這個表態贏得了許多中國人的喝彩,但也有人批評她對市場經濟地位的理解錯得離譜。不管喝彩還是批評,對傅瑩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見解,我們首先需要注意其身份和講話場合。傅是個外交家,不是經濟學家,因此不能要求其像經濟學家一樣來理解市場經濟地位。另外,她這番話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講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是個談國際安全與合作的場合,傅瑩也是從這個角度談到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用她的話說,在國際格局和范式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過去的許多思想、觀念和治理方式都面臨如何適應變化和如何相應改革的問題,因此,制定新的規則和議程,或者修改國際規則時,不能再去試圖建立新的堡壘,人為地把世界重新切割成不同的部分。

盡管如此,傅瑩關於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表述並非沒有問題。過去的許多思想、觀念和治理方式確實面臨著一個如何適應變化和如何相應改革的問題,一些過時的觀念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可傅的這個表態會讓人誤以為市場經濟地位屬於過時的觀念,從而把它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若這樣來理解和看待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顯然不妥。道理很簡單,市場經濟地位的前提是市場經濟的實行,要是市場經濟地位過時了,那豈不是市場經濟也過時了,而如果市場經濟過時了,中國以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為目標的改革也就沒有必要繼續進行了,它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否定中共迄今為止的所有改革努力。這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

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的一攬子市場化改革措施看,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是行百里半五十,中國不僅需要市場經濟,而且是不帶社會主義限定詞的市場經濟,因此,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不僅必要,且很迫切。不過,有一點需要強調,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是為了讓別人承認,而首先是為自己,也即中國只有成為一個不是靠權力而是靠人的才能、知識、勤奮、努力當然也包括運氣在內去參與的市場,中國的市場改革才算完成。

這樣去理解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就不會為歐美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焦慮,坦率地說,過去幾年,在這一問題上,中國有些過於焦急。假如取得一張“入市券”的目的,是為了倒逼國內的改革按照市場規則進行,這個焦急還有些價值,但一方面,中國抱怨西方沒有給自己市場經濟地位待遇,用有色眼鏡看中國;另一方面,中國自己對某些違背市場經濟的做法又遲遲不改正,而是把它作為特色保留下來。

當然,在國際政治和經濟的博弈中,西方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不完全把它作為一個純經濟的現象來考量的,以歐盟為例,它早就公開說過,考慮提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目的,是在市場經濟地位“仍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將其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要求中國向歐洲公司開放更大市場,尤其是在服務領域。歐盟曾提出判斷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五條標準,它們基本涉及體系性、制度性問題,無疑,中國難以在短時間內完全達到。

所以,從減少反傾銷等實用目的來考慮,中國若能在適當時機爭取市場經濟地位,可以努力去爭取,但千萬不能把這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外交目標,以免一些國家以為拿捏到了中國的“軟肋”,從而對中國獅子大張口。

另外,既然中國不想讓步,也不要抱怨西方不承認自己的市場經濟地位。從時間上來看,歐美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已經不重要,或者如傅瑩所說,“沒有意義”,因為根據入世達成的有關規定,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只在入世后的15年內有效,15年一過,中國自動獲得這一地位。中國是2001年入世的,15年的時間也就是到2016年,中國將自動成為市場經濟地位國家。

從歐美的角度看,把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作為一張牌來打,任由其單方面對中國整體經濟運行進行市場化程度的評判,可以體現其主導國際貿易和經濟秩序甚至國際政治的能力。中國自然是不愿認可歐美此種主導權的。既然過去歐美拿這張牌都沒卡住中國,現在中國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更不可能唯其馬首是瞻。因為對中國來說,歐美這樣做法的潛在危險是,使得一樁並無國際管轄權的事情,通過美歐的所謂評判,賦予了它們國內法以治外法權性質。在這種單方面認定的情況下,即便中國通過構建所謂市場化綜合評判指標來抗辯,也無濟於事,歐美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或其他目的,總會對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視而不見,而把視線有意引向不利於中方的個別規定上。

國家間的博弈,無論是軍事、政治還是貿易,最後是以“實力”為原則的。這就是國際現實。中國如今有實力去抗衡歐美對中國不合理的要求,但這並不等於不需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中國需要改正的地方太多,從貿易、經濟、社會到人權與政治,總的原則,是保證每個人的自由選擇權,從這個意義說,中國離人們通常所說的市場經濟尚遠,因此,中國需要市場經濟地位來證明自己,但這個市場經濟地位的評判者是中國的百姓,而非西方國家。

作者簡介:鄧聿文,和訊網專欄作者,供職於中央黨校學習時報,民革中央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委員,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問題觀察者,多家報刊專欄作家,知名評論家,《幸福的權利》、《中國必須贏》(訪談)、《中國經濟大突圍》等書作者,主要關注和從事中國社會的轉型與改革研究。

    本文內容為作者應和訊網專欄之邀發布。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