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記者賣萌糟蹋了領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10 08:32
和訊專欄作者 王安(資料圖)
非要扎堆,就別怪大家想歪了——領導為什么要在吃包子之后集體上街?
1月1日,鄭州電視臺記者在地鐵里遇到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就跟著拍攝采訪。記者徐謹強調,這是“偶遇”。
報導中提到,吳天君坐地鐵是因為擔心開會遲到。這一說法立馬招來諷刺:“原來坐地鐵不需擔心遲到和堵車,難怪平時大大小小的領導都是為了忍受堵車的痛苦而寧愿自己去坐專車,把方便讓給群眾,結果滿地鐵都是群眾了,真高風亮節啊!”
同一天,又有新聞,說夜班兄弟們正在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掃街,正要撤,發現迎面配槍巡邏的像是公安局長,上前一問果然是傅政華局長,他說新年為保安全特意出來巡邏,接下來還要去金水橋。
這個報導是《法制晚報》的,《法制晚報》現歸北京青年報報業集團,更早是北京政法委的機關報,所以能抓住公安局長蹤影。報導特別提到,傅政華配槍巡邏。
這傅局長當下身份特殊,是公安部副部長兼北京公安局長,這在規制上不多見。以副部長之職巡邏,巡就巡吧,佩槍做甚?遇事還要親手殺敵嗎?這要求局長天天操練不止,方能一劍封喉,同時避免傷及群眾。但如果天天操練,又會誤了副部長的業務,群眾和領導都不高興。
最離奇的是廣州市長的上街。1月7日,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副市長歐陽衛民從體育中心站上車后,乘坐往西朗方向列車,在農講所地鐵站下車,然后沿著德政北路步行,穿過東風路路口,前往廣州市委大院參加會議。同一天,廣州市分管環保的常務副市長陳如桂也坐了261路公車,廣州市環保局局長楊柳也步行參會——這些都被《南方都市報》記者“偶遇”了。
絕的是,這個發生在1月7日的事,被記者安裝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年11月11日,《廣州市環境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審定通過,陳建華表態,一旦實施環境應急,他將第一個帶頭停駛公務車,坐地鐵上班——隔了近1個月,偏偏在吃包子之后坐上了地鐵?
也許,這些領導上街都有合乎邏輯地方,但叫媒體一鬧就荒唐了。書記和副部長們真是被記者糟蹋了。
多年前,有一領導履新,春節前視察市場供應。電視臺這樣報導——在北京東安市場,領導在玻璃柜臺上推著一個折疊著的不銹鋼行李車問:這是拉小孩的嗎?答:不是,是拉行李的。領導問:這是進口的嗎?答:不是,是國產的。
記者想干什么?難道想讓全國人民認為領導弱智嗎?
還是一個事:這位領導下鄉慰問農民,看到一農民大娘患白內障,送她一床被子及若干票子。這新聞被安徽一醫生看到,跑路給大娘做手術。術后,大娘是在自己家里揭開紗布的,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領導送的被子。
領導沒想讓大娘“偶遇”被子,甚至那醫生也沒那么功利,但被當地官員和媒體給毀了。
所有的事都有內在的邏輯。
2013年12月31日,任紐約市長12年的布隆伯格卸任。此君身家270億美元,他拒絕了12年累計270萬美元的市長薪酬,每年只收取象征性的1美元薪金,在12年中自掏腰包6.5億美元:為員工提供每日早餐和簡單的午餐,大概花費掉89萬美元;自掏腰包出差,和助手們乘自己的私人飛機,費用約600萬美元;至少拿出2.63億美元捐獻給藝術、衛生、文化和市民組織;三次競選市長,投入2.68億美元。
布隆伯格在一則微博中寫道:“當我成為市長的第一天,我去了世貿大廈遺址,發誓重建紐約,令其比任何時候都強大。今天,我可以說,我們做到了。”他卸任時,使用老年人折扣卡乘地鐵回到上東區的家中,就像他上任第一天乘地鐵上班那樣……
布隆伯格做這些事都有他的邏輯,他的資產都經過嚴格的審核。咱的官員別光學坐地鐵,能學別的嗎?比如捐出100萬給金雞獎評選,馬上就會被查,巨額資產來源不明?
沒邏輯的事不如不做,更不要瞎說。領導上街也許有邏輯,但媒體一報導就不合邏輯了,莫如不報,添亂。
作者簡介:王安,和訊專欄作者,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學統計。曾任中國青年報《經濟藍訊》主編,現供職《證券市場周刊》。其間輾轉在若干媒體,體制上有央媒、行業報、民媒、夫妻店、打著中央旗號的個體戶,形式上有報紙、雜志、航機雜志、電視、網絡之類,間或寫書,著有《25年》、《老大中國為何步履沉重》、《股爺天下》等。
本文內容為作者應和訊網專欄之邀,獨家授權和訊網發布。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關於“新聞看點”————
新聞看點”是由和訊評論部為您精心制作的新聞資訊。重點關注每天發生的重大商業事件和社會事件, 風格側重於分析評論。每天3-4篇,其中包含和訊的獨家報導。我們的目標是:1、讓每一個人都看得懂商業新聞;2、曝光重大事件背后的神秘力量;3、觀點犀利絕不騎墻。
關注“新聞看點”:只需在微信公共賬號中檢索“kdnews”或掃描二維碼即可。
新聞看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