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視點:上萬億美元的大生意在十三年后解除封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10 08:37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以正式發文的方式,解除了我國長達十三年的遊戲機禁售規定。在金融界網站評論員看來,遊戲機這個曾經被視為洪水猛獸並冠以電子海洛因之稱的“怪獸”在國內的解禁,不僅僅意味著將給中國消費電子市場帶來近萬億美元的生意(最新訊息顯示,隨著遊戲機的禁令解除,昨天華為已經在CES2014電子展會上亮出了自己的電視遊戲主機TRON,這款產品運行的遊戲正是來自PS3、PC或是NDS,並且所有遊戲作品都是由遊戲公司為華為所特別客製),同時也在以這種方式宣示,當前的第二次改革開放在解放思想層面有著更大的尺度,政府高層以自貿區為“試驗田”,在積極尋找房地產的可替代產業,謀求中國經濟的產業升級與結構性調整。
對於A股市場而言,遊戲機的解禁也並非只是提供了包括網游、寬帶、電子元器件等一系列可供投資者炒作的題材,並且中央政府銳意市場化改革的決心,也有利於有著優化資源設定功能的中國股市進一步發展壯大,作為價格與價值發現的旗手,改革與創新就是A股最大的政策紅利。
早在13年前,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文化部等7部門《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就指出,“自本意見發布之日起,面向國內的電子遊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生產、銷售即行停止。任何企業、個人不得再從事面向國內的電子遊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的生產、銷售活動。”在長達十三年的遊戲機禁令中,微軟、索尼、任天堂都曾呼吁過中國放開遊戲機市場,但由於牽扯面過大、爭議聲不絕於耳,遊戲機禁令的解除工作直至今日才達成。
十數年來,家用主機遊戲這道豐富的文化大餐與國內企業幾近絕緣。而更具諷刺意義的是,包括PS系列、XBOX系列、Wii系列、DS、PSP這些世界主流的家用遊戲機,基本上全都在國內完成生產與加工,國內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卻僅僅淪為了遊戲機的世界工廠,而這批運向全球的遊戲機,反過來又通過走私、盜版等非法途徑回流到中國,“吞噬”了原本屬於國內遊戲企業的發展機會與利潤。
有權威數據顯示,在全球市場中,PC端的網絡遊戲和手機遊戲,只占據遊戲市場的一小部分份額,超千億美元的遊戲收入主要來自遊戲機。中國企業在遊戲機禁令下完全放棄這一片市場,來自遊戲工作委員會發布的《2013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遊戲市場用戶數量達4.9億人,銷售收入831.7億元,其中客戶端遊戲仍是市場主力,占市場總額的64.5%,網頁遊戲銷售收入127.7億元,移動遊戲、社交遊戲和單機遊戲收入分別為112.4億元、54.1億元和0.89億元,遊戲機的收入為0。面對海外遊戲機市場及其周邊產業賺的盆滿缽滿,我們的國內企業在政策的高壓線之下只能臨淵慕魚。
同時,遊戲本身也是一個感染力極為強大的文化傳播載體,玩也是人類的天性,寓教於樂是最簡單有效的傳經授道方式。縱觀全球國力發達、科技領先的國家無不是遊戲事業旺盛的國家,至今仍然引領世界潮流的美國矽谷,其成功者在回憶其成長過程中,均將孩提時代玩遊戲機的歷程放在重要位置。金融界網站評論員傾向於認為,我們需要以解除遊戲機禁令為契機,以解放思想的方式,來重塑社會的遊戲文化觀念,搶回這個市場潛力巨大的商業蛋糕,為中國的二次改革注入新的激情。
放在A股市場來看,如果我們還只是僅僅盯著遊戲機解禁的概念股來炒作,那眼光就過於狹隘了。隨十三年封印解除的,絕非只有遊戲機,還有其背后更具活力的市場化改革精神。在超級大擴容步步緊逼而股市又“缺兵短糧”的大背景之下,改革紅利幾乎成為了救贖的唯一希望。(金融界網站評論員 嚴浩)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