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聞》警告日本外交與鄰為壑 安倍罕見猛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06 15:47
《朝日新聞》
圖片來源:香港大公網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月5日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對《朝日新聞》展開了激烈批判,認為它是以打倒安倍政權為宗旨的。這種做法被認為非常罕見。
據香港大公網6日綜合日本媒體報導,安倍領導聯合執政黨,憑借占據過半數議席的優勢,曾在國會強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引起各在野黨和日本知識階層的強烈反對和批判。對此,日本《朝日新聞》也堅持反對立場,對安倍政權展開批判。
《朝日新聞》的立場和批判態勢引起安倍的強烈不滿,他在5日的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這幾個月的議論報導,到底是不是正確?如果進行認真研究的話極有意義。」安倍進而點名指出:「聽說《朝日新聞》是以打倒安倍政權為宗旨,我是抱着這樣的認識在讀這份報紙。」
日本首相對於主流媒體進行點名批判,是極為罕見的事。日媒分析稱,這是因為安倍得到較高的支持率,並且有《產經新聞》和《讀賣新聞》等媒體為其護航,因此他並不懼怕老牌的《朝日新聞》對他的挑戰。
日本《朝日新聞》近日發表社論警告安倍稱,如果只拘泥於內向的思維方式,忘記與其他國家保持良好關係的話,那麼日本外交之路將會越走越窄,日本將陷入作繭自縛的狹路迷途。盡管日本認為軍國主義已經是遙遠的遺物,但對鄰國民眾來說,拷問戰爭的時刻現在才真正來臨。1993年宮澤喜一政權曾就從軍慰安婦問題發表了「河野談話」,1995年村山富市也曾發表有關「殖民統治和侵略」的談話,並向亞洲道歉。這兩大談話也被曆屆內閣承襲至今。
但是,安倍卻沒有明確表示繼承這兩大談話,甚至還作出「侵略定義尚無定論」的發言,在國際上造成極大影響。《朝日新聞》警告稱,如果日本試圖採取與鄰國的想法相對抗的態度,那麼惡性循環將無休無止。對於安倍政權的曆史認識,同盟國美國政府也很憂心。如果否定侵略史實的話,那麼國際輿論對日本曆史認識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日本國內已經出現一種「逐漸地、實質性地右傾」的趨勢,日本在外交和軍事戰略方面正在採取比二戰結束以來任何時候都更具有對抗性的政策。日本右傾化還表現於日本的對外方針和自衛隊政策上。二戰結束以來,日本雖然沒有修改過和平憲法,但對相關條款的解釋卻不斷放鬆。近年來日本也采取了多種舉動以圖突破限制,包括放鬆武器出口禁令;允許研發軍事偵察衛星;增加自衛隊軍事活動等。這些例子足以顯示出日本掙脫和平憲法束縛的意願。
日本政治右傾化趨勢遷延已久。在一些外部勢力姑息下,特別是受經濟危機、海嘯和福島核洩漏等衝擊,部分日本國民心理脆弱,危機意識增強,民族主義上升,助推了政治右傾化發展:在國內,希望通過修改憲法、建立國防軍,解除戰後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我約束;在國際上,企圖以所謂《舊金山和約》取代《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及《聯合國憲章》,打破戰後東亞秩序。
近年來,日本外交「遠交近攻」的策略沒有變,實現所謂「政治大國夢」的努力沒有變,政治右傾化的基本態勢沒有變。特別是安倍上台以來,積極推行激進保守路線,力圖為日本侵略曆史翻案,放言修改「村山談話」,主張制定「自主」憲法,質疑「東京審判」,拋出「侵略未定論」,紀念「恢複主權日」,登上坦克軍機作秀,極力擴充軍備。去年「8·15」日本「戰歿者追悼儀式」上,安倍講話沒有像曆任首相那樣,既沒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給亞洲國家造成傷害表示反省道歉,也沒有重申「發誓永不再戰」。安倍2013年12月26日不顧多方反對,參拜了靖國神社。此舉表明,日本將在政治右傾道路上越行越遠。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