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里長城今猶在」看家風的「魅」與「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18 21:45
從「萬里長城今猶在」看家風的「魅」與「力」
清代康熙年間,有位閣老重臣張英,曾經寫了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與其說是詩,不如說是家信。講一個歷史故事不難,難的是感同身受地發掘故事背後的幽微婉轉。六尺巷是張英的故事,而六尺巷里走出來一位康雍乾三朝重臣張廷玉,也是清史上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就是張英之子,即《大清名相》的主角。(中國紀檢監察報,4月15日)
古語有雲:「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好家風」猶如一顆「種子」,蘊含在「一茶一飯」的言傳身教中,福蔭子孫、澤被後世。正是因為有了張英「萬里長城今猶在」的好家風,才培養了康雍乾三朝重臣張廷玉,「擔當,勤勉,堅忍,廉潔」,是張廷玉從父輩那里傳承下來的「魅」與「力」。這些正面傳遞的正能量在其心中沉淀、積累,為其以後的人生道路引導了方向,塑造了為天下眾生、為江山社稷可「三讓」的有擔當有情懷的大清名相張廷玉。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價值追求。猶如文化上的一爐三昧真火不斷綿延,沿着這擔當與風骨一脈下來,走到今天,撐起了中華民族的時空。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好家風,造就了我們「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好家風,造就了我們「心存仁義、樂於助人」的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好家風,造就了我們「坦坦盪盪、涵養一身正氣」的傲骨。可見,好家風對一個人品格的形成是多麼的重要?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使然。重提「家風」,是對文化的的敬畏與傳承。時代在前進,歷史在發展,但「家風」一詞卻潛移默化的發展中傳承至今,亘古不變。由此,讓筆者想起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風的一段話,「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然而,當今社會有少數領導干部因為「家風不良、親情錯位」,走向了貪腐之路,走向了犯罪的深淵,從此不得善終。
「立家之規,正須以身作范。」廣大領導干部更要塑造良好的家風,樹立清正廉潔的品格與形象。因為只有以清正廉潔為家風,做人做事才能秉持公平公正、才會有政治意識、規矩意識、紀律意識,從而真正恪守黨紀國法,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心中有黨,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正所謂「宦之法,清廉為最」和「以清白留子孫,不宜厚乎」,其闡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好家風,是一種無痕的教導,一種潛在的魅力,千古流芳;好家風,是諄諄不倦的教誨,傳承着偉大的精神力量,生生不息;好家風,是對後人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聲的榜樣,代代相傳。歷史從來不是虛無,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比紀律規矩更有影響力,潛移默化的傳承着好家風的氣息,猶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蘊含在「一字一句」中,經歷光陰的洗禮,滋潤、散發着「魅」與「力」,造福後代。(王繼川)\
來源:西安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