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匯占款與外匯儲備並不是完全對應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18 08:47
3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減少1447.61億 降幅繼續收窄
3月外匯儲備止跌反彈 首次增加SDR作報告貨幣
王永利 資深金融人
央行披露今年3月份金融數字後,央行外匯占款余額與外匯儲備余額出現反向變化,引起不少人的關注和議論:3月末外匯占款余額環比減少1447.61億元,而外匯儲備余額環比卻增加了102.58億美元。
這看起來似乎存在矛盾,但實際上央行外匯占款與外匯儲備並不是完全對應的關系。
其中,央行外匯占款比較簡單清晰,就是央行買賣外匯所支付和收入的人民幣相抵後的余額。即使其中存在高賣低買的買賣價差,其結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央行因外匯買賣所投放的人民幣凈值,這也是近十多年來央行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
而外匯儲備的變化影響因素就比較復雜。這其中包括:1、央行多買少賣(外匯凈流入)或者多賣少買(外匯凈流出)的影響,但其中因買賣價差造成的損益,盡管影響外匯占款的變動,卻不應影響外匯儲備的規模。2、由於外匯儲備余額是以美元標示的,其變化不僅受到外匯買賣的影響,還受到外匯儲備中美元與其他貨幣的結構和相互之間匯率變化的影響:即使外匯儲備中各貨幣實際規模不變,由於其他貨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也會造成以美元標示的儲備余額的變化:美元升值,則其他貨幣折算美元的規模就會收縮;美元貶值,其他貨幣折算美元的規模就會擴大。3、央行直接運用外匯儲備。如央行直接動用外匯購買黃金;直接動用外匯儲備進行投資或貸款等,都會造成外匯儲備的減少。而因外匯運用所獲得的外匯收益,則會增加外匯儲備余額。但這些增減因素卻並不影響外匯占款。
從央行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近年來的實際變化情況看,外匯占款從1999年末余額1.45萬元,快速增長到2014年5月末的27.30萬億元,達到頂峰,成為這一階段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以及貨幣總量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之後出現較快速度的下滑,2015年末余額為24.85萬億元,比高峰時減少了2.45萬億元。這成為央行基礎貨幣被動收縮的重要表現,迫使央行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基礎貨幣投放加以彌補,以保持貨幣總量的穩定和目標實現。進入2016年一季度,央行外匯占款仍呈現出持續減少的態勢,盡管減少的規模逐月收縮(3個月分別減少6445億元、2778億元、1447億元),但仍對央行基礎貨幣投放構成壓力。當然,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匯率呈現出逐月回升勢頭,有望扭轉央行外匯占款下降態勢。
央行外匯儲備余額在2014年6月末達到高峰,為3.99萬億美元,到2015年末下降到3.33萬億美元,減少了0.66萬億美元。其減少的速度大大超出央行外匯占款減少的速度。以2015年末央行外匯占款比2014年5月末減少的規模(24461億元)與同期央行外匯儲備減少的規模(6535億美元)相比,折合的匯率僅為3.7429,遠低於同期實際匯率水平,反映出這一階段外匯儲備的減少,絕非完全是央行外匯出售(所謂外匯流出)的影響,因為按照這一階段實際匯率水平,外匯占款減少的規模,最多對應外匯不會超過3500億美元,這與外匯儲備減少6535億美元至少有3000億美元的差距,其中除美元對其他外幣升值因素外,肯定存在央行直接動用外匯儲備的因素(投資思路基金?給國開行、進出口銀行投資或貸款等?)。
同樣道理,今年3月央行外匯占款環比減少1447.61億元,按實際匯率水平折合美元應該超過200億美元。但3月末央行外匯儲備余額卻是環比增加了102億美元,合計超過300億美元,這也不是完全能用匯率變化因素能解釋的,估計應該有外匯運用收益因素的影響。
綜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央行外匯占款與外匯儲備的變化並不是完全對應的。2、央行外匯占款的變化是基礎貨幣投放的重要影響因素,在貨幣總量管理上必須高度關注。3、為更好的分析外匯儲備的變化,避免社會上產生不必要的誤解,有必要進行更詳細的統計和披露,如方便展示央行外匯買賣結果;央行外匯直接運用結果;外匯儲備運用凈收益結果等。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金融信息網采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