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呂忠達專欄】日本「安倍經濟學」全面失敗?

呂忠達 2016-03-31 09:35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安倍晉三於2012年12月26日接任日本首相後,自許為「突破危機內閣」,宣示首要任務是帶領日本脫離通縮困境,以提振景氣。為帶動國家再造,他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被稱之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這其中包括積極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經濟/產業成長戰略,是「安倍經濟學」的三個支柱,也被稱為「三支箭」(Three Arrows)。

判斷「安倍經濟學」的成效,有一大重點為通膨情勢。「人口高齡化」及「長期通縮」,是日本經濟二十餘年來低迷不振的兩大結構性問題。「安倍經濟學」企圖藉由寛鬆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及投資,扺消人口加速減少,以及高齡化抑制總需求所帶來的結構性通縮,以帶領日本走出通縮局面,重燃通膨,並且將通膨指標長期穩住在2%的水準。


但是,三年多下來,安倍政府仍在與通貨緊縮、消費不振、金融業疲弱,以及人口持續老化奮戰,並沒有看到擺脫衰退陰影、邁向復甦的動能,「安倍經濟學」至此是否已經全面失敗了呢?

我們後續得密切觀察「安倍經濟學」的政策細節,評估各項政策能否夠大幅地改變經濟基本面,特別是要觀察包括通膨、資本支出復甦、薪資成長、資產重分配這些指標,以及日本製造業能否重返榮耀等等。

勞動市場改革是一大重點,必須勇於調整思維,和鬆綁僵化的勞動力市場法規,打破終生雇用制,讓企業能夠更有彈性地僱用及解僱員工。日本企業不能輕易裁員,只好藉由減薪來降低成本,這是導致長期通縮的主因之一;另一方面,由於企業不易裁員,就雇用更多的兼職工或「派遣工」,使得年輕人被迫接受這類臨時性工作,完全無法累積技術與專長,對經濟成長相當不利,然而日本工會界對提高「勞動市場彈性」的改革措施,反彈聲浪很大。

在文化社會層面上,日本一向較為保守封閉,雖然早已是高齡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勞動力日漸萎縮,儘管背負如此沉重的包袱,卻從來沒有認真探討對異常苛刻的移民制度進行改革。

此外,如果要帶動長期民眾的消費及企業的投資意願,還是得執行更多的公、私營部門的結構改革,諸如鼓勵婦女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強化企業治理、促進電力行業的競爭、建立經濟特區與跨區域經貿協議等。

這些改革措施不僅要能促進主要產業的技術提升及投資,也要能提高企業未來的徵才意願及生產力;而這也勢必是最終日本能否遠離數十年通縮困難,邁向持續性成長,並進而提高其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安倍經濟學」最後成敗的關鍵,在於安倍是否真有強烈意願持續推動改革計畫,並且有能力做出困難的抉擇,克服黨內保守勢力,打破長期政商界的綿密關係與既得利益階層,以徹底執行他的結構性改革方案?然而這些課題,顯然都是政治層面的考量,再次驗證「在任何國家,政治永遠是最大的經濟」這個不變的真理。

文章標籤

呂忠達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