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俄羅斯經濟形勢現狀、發展前景與治理”研討會綜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31 15:12


來源:《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年第4期

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經濟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發展過程。1998年和2008年兩次嚴重的金融危機導致俄羅斯經濟增長率大幅下降,2014年俄羅斯經濟又一次步入嚴冬。在此背景下,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同創新中心於2015年4月5日在天津聯合舉辦了“俄羅斯經濟形勢現狀、發展前景與治理”學術研討會。國內20余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近50名專家學者應邀出席研討會,就俄羅斯經濟發展現狀、面臨問題、發展前景及治理等專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一 俄羅斯經濟形勢的定位及成因

與會專家首先對本次俄羅斯經濟危機的性質進行了討論。遼寧大學程偉教授認為俄羅斯當前的危機源於“輸入型增長”。輸入型增長對俄經濟具有重要的歷史貢獻:拉動了投資需求,極大地促進和刺激了內需,償還了俄羅斯的巨額債務,建立起了防范風險的國際儲備。但是輸入型增長也存在隱患:首先,持續擠壓自主性增長,使得擴大的內需依賴於從國外進口;其次,沒有帶來效率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最後,使得國家調控被鎖定在需求管理上。普京上臺后著力解決經濟增長問題,投資拉動需求的管理模式被長期鎖定,而供給管理則被忽視。與需求管理相比,供給管理占有三大優勢:第一,需求管理只能應對短期困難,供給管理才能有效地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問題;第二,需求管理是政府直接發揮作用,而供給管理是政府創造一個良好的微觀經濟環境;第三,需求管理注重增長和穩定,供給管理注重效率和競爭力。國家調控若鎖定為需求管理,經濟必然出現較大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下稱“歐亞所”)榮譽學部委員陸南泉教授分析了俄羅斯“經濟病”的症結所在。從淺層次看,俄羅斯經濟衰退的主要因素,一是烏克蘭危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二是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從深層次視角來看,以下三個因素對俄經濟發展起了長期制約性作用:第一,經濟結構嚴重失衡,20多年來俄羅斯經濟一直沒有擺脫對能源、原材料部門的依賴;第二,落后、低效的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改變,仍是一種落后的、低效的增長方式;第三,向創新型轉變的戰略在相當時期內難以實現。

針對俄羅斯經濟形勢的定位問題,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景維民教授提出用“輸入性衰退”來概括可能更為準確。他指出俄經濟出現問題是受內外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俄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相似之處,此次危機實際上主要由國際治理層面上的協調失敗問題引致,從國家治理上升到國際治理是理解這一問題的關鍵,可以用解釋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方法考量俄羅斯經濟,即用“新常態”解釋俄羅斯經濟發展問題。

歐亞所李建民研究員認為,俄羅斯盧布危機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危機觸發點是外部因素,即西方制裁和國際油價下跌;盧布大幅貶值同其自身屬性有著密切聯系。第一,盧布是石油關聯貨幣,對油價變動十分敏感,同油價變動方向相反。第二,盧布是完全自由兌換貨幣,容易被國際資本做空。俄羅斯於1992年和1996年兩次出臺政策,將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全面開放。由於政策實施過於迅速,俄羅斯尚未掌握規避盧布匯率波動的有效手段,為日后盧布危機埋下隱患。盧布暴跌暴露出俄羅斯經濟的陳年舊病,主要表現為俄羅斯經濟增長點過於單一,工業產能不足,金融體系比較脆弱。另外,從目前來看,俄羅斯制度轉型、經濟增長、結構調整三位一體的轉型任務遠遠沒有完成。即使沒有烏克蘭危機這種非常規性因素的影響,俄羅斯以原材料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歐亞所郭曉瓊博士認為,盡管外因對盧布暴跌形成了一種推動力,但其根本原因還需從內部即產業結構的失衡去尋找。盧布貶值后俄政府出臺的政策暴露出政府治理出現的顧此失彼的問題,匯率政策選擇也是俄羅斯出現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

東北財經大學郭連成教授指出,普京執政的第一、二任期同第三任期相比,經濟增長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勢,俄經濟增長下滑與普京治理能力關係不大。如何評價普京總統的國家治理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總體上看,俄經濟增長同國際油價呈正相關關係,俄經濟結構調整也嚴重依賴國際油價的變動,而這種依賴性使得俄羅斯經濟結構調整裹足不前。

復旦大學唐朱昌教授認為,俄經濟結構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調整,除了本身的剛性特征及調整的漸進性以外,可以歸結為長期陷入比較優勢陷阱,其原因是:第一,資源紅利的“迷失”。盡管俄提出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創新,但是強大的資源紅利強化了俄依照比較優勢理論選擇產業的政策。第二,發展戰略的路徑依賴。蘇聯解體后,俄歷屆政府都把確保經濟增長速度作為基本目標;為了“保增長”,經濟結構調整被弱化。第三,市場壟斷及利益集團主導市場經濟。政府為了達到經濟目標,不得不遷就甚至屈服於壟斷。現階段俄羅斯的壟斷客觀上形成了通過資源買辦式的生產和出口,固化現有的產業結構。第四,“偽市場調節機制”的拖累。俄未來需靠戰略創新發展新興產業,但是俄創新發展戰略是在以政府選擇代替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制定的,這就形成了政府主導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偽市場調節機制”。第五,“有限開放”戰略的約束。盡管俄經濟結構調整是在開放條件下進行的,但更多地體現了“有限開放”和“區別開放”的特征。

歐亞所龐大鵬研究員認為,俄經濟問題背后是政治體制問題。俄政治體制有兩個特點:控制性和低度的政治參與。俄之所以在轉型視窗期未能實現成功轉型,同俄羅斯政治和經濟的關係密切相關:俄政治體制與發展道路相匹配;俄政治體制與經濟模式相匹配;俄政治體制與對外戰略相匹配。上述匹配導致俄缺乏現代化動力,缺乏政治體制改革動力,從而導致經濟發展出現問題。歐亞所蔣菁博士也認為,腐敗和政府行政負擔過重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此外,勞動生產率低下和政府部門治理能力不高制約了俄羅斯經濟發展。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院馬蔚云研究員認為,俄一直是一個“追趕型”國家,這對其經濟結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俄經濟波動性較大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對於2014年影響俄羅斯經濟增長的因素,他補充道,克里米亞因素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俄羅斯為了收回克里米亞,投入了大量資金,給俄財政造成了巨大壓力。該因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對俄經濟產生影響。

華東師范大學楊成副教授認為,俄羅斯國內對於擺脫經濟困境已開出良方,包括結構轉型、制度轉型等,但是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許多措施無法實施。俄羅斯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然形成了一種固有的治理思想,而該思想很難從根本上改變。

二 俄羅斯經濟困境的深層次影響

遼寧大學徐坡嶺教授指出,俄經濟發展過程中,較好實現了經濟的金融化,但是未能很好地設定資源,僅是把資源的可設定性增強了。一方面,俄為了維護盧布穩定和國家信用,不得不把大量的可資本化的石油美元收入作為儲備來使用,實際上使得金融系統的資本化能力減弱。另一方面,俄新增國民收入沒有充分資本化,投資增長率大多數時段處於較低水平,更不用說用於非資源領域的擴大再生產。其原因是,第一,金融部門壟斷性很高,非石油部門的投資回報率很低。第二,俄羅斯投資制度環境成本過高,進而影響俄羅斯經濟增長。

中國國際戰略協會高級顧問王海運將軍認為,俄油氣產業面臨挑戰,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西方制裁。第二,油價暴跌,俄仍將在較長時期內以石油作為其重要經濟來源。第三,與歐洲關係惡化,俄面臨著融資與技術設備進口的雙重困難。第四,美國頁岩氣開采技術的突破及北美深海油的開發也對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地位產生了一定沖擊。第五,俄政府對油氣產業的支援能力下降。虧損運營,企業對新技術、新項目的開發投資缺乏資金支援,許多重大項目進展將放慢腳步,這將對俄油氣產業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針對以上觀點,部分學者認為俄經濟衰退的影響具有自限性,在某些方面甚至是自主選擇的結果。如復旦大學劉軍梅副教授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第一,制裁問題。對俄羅斯制裁能否達到美歐預期效果,取決於美歐的一致性。但是歐盟對俄依賴遠大於美國,因此制裁不容易達到效果。第二,油價問題。油價下降和西方制裁都不是盧布暴跌的直接原因,西方做空盧布和俄羅斯對盧布下跌的放任才是主要原因。第三,外債問題。俄羅斯外債償還短期看無太大問題。第四,進口替代戰略問題。俄為實現資本積累,必須利用本國比較優勢,加大能源出口,這是無可厚非的。遼寧大學韓爽副教授也認為,俄提出進口替代政策既是權宜之計,也是適合長遠發展的路徑規劃。

三 俄羅斯經濟發展前景預期

唐朱昌教授表示,俄經濟結構調整面臨多重“兩難”。第一,“保增長”和“調結構”的兩難。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俄大力解決長期存在的結構問題是“治本”;但從現實來看,沒有經濟增長,俄各種社會問題就會顯現,“保增長”已成俄目前及未來若干年的首要任務。第二,利用“比較優勢”還是“后發優勢”的兩難。俄若維持目前的比較優勢出口,意味著犧牲經濟結構的調整;若利用調結構的后發優勢,就意味著要犧牲部分比較優勢的紅利。第三,確保眼前的資源出口收入還是追求創新收入的兩難。第四,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的兩難。為實現俄2020年發展規劃的四大目標,必須以實現創新發展為基礎。但俄近期的目標卻是保證增長、保證財政收入的穩定和保證社會的基本穩定,許多資源不得不用於實現近期目標,使得實現長期目標所需資源被擠占。

楊成副教授認為,目前俄羅斯處於“三期疊加”狀態:一是烏克蘭危機引發西方對俄制裁;二是國際油價低位徘徊;三是俄自身經濟發展低速增長。“三期疊加”使得俄經濟隱含的許多內生性問題被顯現和強化。在此背景下,俄面臨著安全、金融、生產、知識四個層面上結構性失衡的問題。為了維持民眾支援率,鞏固政權穩定性,普京政府將會沿老路繼續走下去。中長期觀察,若普京連任,俄很可能陷入“有增長,無發展”的境地。從政治角度看,俄經濟發展方式的可選擇余地非常小。

歐亞所高際香副研究員通過對居民實際收入、固定資產投資、通貨膨脹率和能源產量與出口量四個數據的關注與分析,認為俄2015年宏觀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外部因素為歐美制裁和石油價格大幅下挫。主要原因還是經濟結構的問題。俄經濟運行中主要存在銀行體系風險、盧布貶值風險、通脹加劇風險、實體經濟風險等四大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童偉教授從俄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對俄經濟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她指出,與2009~2010年聯邦預算相比,俄2015~2017年聯邦預算不被外界看好,主要是因為:第一,在石油價格暴跌的情況下,聯邦預算收入逆勢擴張;第二,在收入沒有保證的前提下,政府財政支出擴大;第三,利用儲備基金和財富基金穩定經濟的效果值得懷疑。因此該預算調整已成為必然。修訂后的方案在支出結構上仍存不合理之處:一是國民經濟支出大幅下降,顯然無助緩解經濟危機,反而會延長經濟危機時間;二是醫療衛生支出的減少,使得醫療改革進程受到很大影響;三是社會政策支出比重呈降低態勢。總體上看,這種支出結構的調整非常不利於民生服務,也不利於國內消費拉動和對經濟復甦的刺激。

歐亞所研究員薛福岐認為俄羅斯面臨的困境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俄經濟遇到的種種問題都是一個“弱國家”的表征,即國家能力低下,自主性不足,其根源在於俄政治結構的特點:錢權一體。這意味著國家被利益集團所俘獲,政策被利益集團所左右。未來一段時間內,俄將維持現狀,不會出現反對派上臺的局面。展望俄未來經濟發展,從結構性層面,俄必須增強國家自主性,否則結構性問題將長期存在;從國際層面,俄現代化需要的資金、技術、經驗全部來自西方,因此需謹慎對待同西方的關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石澤研究員認為俄羅斯經濟發展存在很多政治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俄始終處於被外界圍剿、打壓的國際環境中,對俄經濟影響巨大;二是轉型期間俄利益集團的囂張;三是高層政治斗爭對經濟干擾非常大。總體來看,俄是一種“手工管理”的經濟模式,短期內不會改變,這將對俄經濟發展前景產生巨大影響。

中央編譯局徐向梅研究員認為,蘇聯末期和如今的俄羅斯在經濟、政治大環境上存在巨大差異,俄不會重現蘇聯末期的情景,但是經濟面臨的嚴重問題不容忽視。俄羅斯經濟若不能走出“能源依賴”的怪圈,即使眼前困難得以解決,未來還會受到西方國家的不斷制裁。

四 俄羅斯經濟危機的治理方案

本次研討會主要在三方面形成了共識:首先,俄羅斯當前的經濟形勢是多因素交織疊加的結果。其次,增長與穩定問題並存,為俄羅斯今後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帶來了巨大難度。再次,該形勢的出現可能會激發俄羅斯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等各方面改革的矛盾。針對這些問題,與會專家從多個角度提出了解決方案和建議。

唐朱昌教授認為俄未來經濟調整大致在三種方案中選擇:第一,繼續實施資源依賴型的投資導向和出口導向相結合模式,進一步強化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第二,實行增量調整和存量調整相結合的模式。該模式一方面不改變俄羅斯現有經濟結構,另一方面通過發展新興產業的增量調整結構。但調整時間長、見效慢,新興產業可能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第三,實行創新導向型發展模式,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創新驅動型,但是調整成本巨大。

歐亞所許文鴻博士指出,在1992年到2013年期間,俄羅斯大約有8000到1萬億美金流向國外形成數量龐大的“地下經濟”或“影子經濟”。烏克蘭危機后,普京要求外逃的離岸資本返回國內。在此情況下,俄應同中國加強金融合作,特別是加強俄羅斯同香港的金融合作,將俄羅斯資本引至香港,通過各種融資手段將所得資本貸款給俄羅斯企業,為俄羅斯經濟發展提供必要資本支援。

王海運將軍指出,俄羅斯油氣產業現狀對中俄油氣合作提供了機遇,同中國發展油氣合作是俄羅斯的必然選擇。油氣合作是經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經濟合作是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基礎。俄羅斯同中國合作是大勢所趨,在危機情況下表現更為強烈。另外,俄羅斯對中國的融資需求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