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匯率下調的全球沖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時明確提出,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的由來。
1、就業約束
我國經濟面臨的最關鍵和重大的問題,就是就業。不管誰來主管經濟,都得優先考慮就業問題。社會穩定,必須要有充分的就業,而工人就業離不開資本本身的就業,也就是資本吸收勞動力,共同就業。資本就業,才有勞動力就業。把企業關閉,資本失業的同時,勞動力同時失業。維持這么龐大的工業能力運轉,是因為就業,就是老百姓(603883,股吧)有飯碗。
我國工業規模已經很大,如果想加快城市化,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就必須加大工業投資。我國不能過快城市化,人口不能過早向城市集中,迅速新增幾億人進程,就業怎么辦?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得要多少投資,才能吸收幾億人口?這些投資所需的資源從何而來?造出來的東西賣給誰?只能在經濟結構上做文章,但是必須一步步來。
我們本身已經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工業投資規模,世界首屈一指。我國目前是產能過剩,所以一帶一路必須為產能尋找出路,一方面在銷售端尋找市場,另一方面,在國內資源枯竭的情況下,尋找新的資源產地。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石油、鐵礦石、和有色金屬礦進口?因為國內礦山很多已經枯竭,只能將資源的來源轉向國外。一部分基礎產業外移,對周邊國家進行經濟融合,獲得新的資源和市場。這就是“一帶一路”戰略的經濟根源。
盯著前沿技術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也不能搞產業空心化,將基礎工業向外過渡轉移。同時在高階領域繼續追趕和反超。這是我國工業化的特征。
美國經濟的金融化,基礎工業產業向海外遷移,也為美國的就業率低下埋下禍根,所以我們必須保持龐大的基礎工業體系,老百姓沒飯吃,什么產業升級,提高效率,都是扯淡。有人說:機器排擠人也是趨勢。只能緩慢排擠,為失業的工人安排出路。不能容忍機器過快排擠人的現象,這也是中國每年保持龐大投資的根本原因。搞暴風驟雨式的產業升級,就會造成社會動盪。美國人就是因為片面追求高階,將基礎工業遷往海外,最後國內就業成了頑疾。美國目前的高階工業,還有活力幾許?實際上處於半癱狀態。
2、工業升級
一個國家,最先進的工業技術,首先用於軍事和國防。我們知道,西方國家對我們幾十年的科學技術封鎖,中國工業化進程,西方能轉給我們的技術,都已經引進了,而不愿意轉讓的,再也不會轉讓。幾十年工業化,給我們培養了一支龐大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工隊伍,全民族進行了比較充分的工業訓練。也就是說,我們的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絕大部分工業產品開始自造。一旦工業化成熟,我們什么都可以造出來,這就是國家實力的體現!那么,中國工業化要想進入成熟期,必然地是建立一整套中國工業標準,也就是上下游技術和產品標準化,一體化。
我們技術追趕很快,也在加大研發投入和產業化。逐步趕上和超過。美國人說我們山寨和盜版,其實美國工業化初期,也是大規模盜版英法兩國,甚至德國。領先不是天生的,也是一個積累過程。西方國家的技術積累,經過了幾代人甚至是十幾代人,我們才一兩代人呢。我們有些領域,通過工業化,已經反超西方。這么龐大的體系,在現階段必然有長處,也有短板!西方也一樣。西方因為經濟危機,科研步伐在變緩,因為沒錢搞研發。比如中國停買美國國債,美國人的航天趨於停滯。
去年以來,中國推出混合股改,軍工股票群領漲,最大戰略意義在於軍工產業資本社會化,也就是軍工企業上市,同時通過軍工改制,逐步整合我國工業上下游產業鏈。上下游因此走向一體化。
軍工上市,高階工業與基礎工業融合,結構重組,必須要有大量的資本投入。改制,就是利用混合所有制,搞股份制,充實國有控股企業資本。將社會閑散資本,通過金融過程,投入到工業領域中去循環。強壯中國經濟的骨骼。
要知道,軍工爆科技樹,也是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援的,任何一項技術,其研發以及產業化,沒資本投入,搞不成的。中小企業可以兼並重組。或者與大企業建立固定的市場聯系。結構調整,這就是方向。
混合所有制,是為了集中各種社會資本,對中國工業改造。在市場體制下,資本來源一個是國家,一個是最廣大的百姓儲蓄和中小企業資本。混合制是用來吸納西方資本的,不光是民間資本。股市搞起來,就是為了軍工體系的整合,中國出現巨型軍工公司。同時企業改制,提供更多資本來源,聚合中國資本加快中國工業化成熟。
國有企業,是戰略支點,必須穩固。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目前是我們的國本。針對國企也就是想動搖國本。中國的軍工產業上市,軍民產業融合,推動中國高階工業和基礎工業整合,進而推進工業升級,需要大量的資本。包括一帶一路建設,都需要我們全民資本的的參與。國內軍工企業、關鍵產業的國企民企和一帶一路的版面企業,他們的資本規模都要迅速壯大,必須向全中國人民籌集資本或者擴大企業資本規模,這也是集中和提升國力的必然形式。股市的存在,是為了籌集長期產業資本,而不是為了投機,這是去年以來股市上漲的必然性。
工業國力,才是根本國力。也就是經濟國力。以國內完整的工業體系,支撐“一帶一路”戰略的擴張,從而形成“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外”的格局。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福祉,必須與我們的經濟和工業體系自主,與我們的國運捆綁,互為助力。也就是社會小額、閑散資本匯聚成工業體系改造升級的基本動力。惟其如此,我們才能更快地,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趕上和反超美國與歐洲,在戰略上不可戰勝。共同推動中華復興進程。
這么多年,喊產業升級的人很多,但是知道行動方向的人很少!可以預料,我們的軍工股票里面,將來會出現很多百元股票,甚至會有千元股票的出現。這也是一種集中和提升國力的根本途徑,聚集全社會的力量助推我國的工業起飛。這就是“一帶一路”戰略的經濟意義。
3、國內產業和金融錯位
在不到一年時間里,上證綜合指數從2000點附近直驅5000點以上,而我國的軍工企業和工業整合與融合節點企業的上市與擴容尚在規劃和準備之中。這就造成了新股發行有限,而股市投機盛行的局面,社會資本向產業領域的融通不僅無法持續,而且還會因為股市的大幅波動受到阻礙。
一個國家的國民儲蓄在一定的時間內,數量盡管龐大,依然是有限的。在特定時期,壟斷者和莊家是能夠控制買方市場形成或者賣方市場形成的,比如在價格升降低谷區域,他們是市場的絕大多數人的對手,成為買入者,而在價格波動的高峰區域則反之,成為賣出者。也就是在軍工企業上市之前,我們的股民可能被高漲的市場誘惑,高價區買入股票從而被套在高位,而等到軍工企業大規模上市發行新股的時候,市場卻處於低谷區域,市場恐慌在中小散戶中間蔓延,他們不僅不能成為新股發行的買入者,反而在恐慌中持續逃離市場。社會閑散資本向產業領域的融通路徑被實際上阻斷,產業領域的長期資本形成和流入萎縮濫觴,導致軍民融合戰略夭折。
股市暴漲暴跌對廣大持有儲蓄的中小參與者進行洗劫,又會導致這些個人和家庭的消費能力減弱,實際上會壓減最終消費領域的經濟牽引力。一旦來自最終消費領域的牽引動力減弱,處於產業網絡體系上的所有企業的資本循環就會變得緩慢、阻滯乃至停止,企業利潤下降和乃至轉向虧損,導致工資水平整體下降和失業增加,進而將最終消費和經濟運行規模的螺旋形萎縮,從而引發經濟危機。
實際上,在幾乎所有的經濟危機爆發的前夜,金融市場的投機盛行,也就是一個金融大資本或者壟斷資本對市場中小參與者的儲蓄的洗劫過程和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過程,投機活動導致社會中的極少數人進一步從市場中廣大的中小參與者手中聚斂利潤和財富,社會財富不公平的格局更加深入發展,社會最廣大的市場參與者的實際分配所得大幅減少,進而誘發經濟危機的來臨。大家去看看經濟史。
任何國家的股市都是有管理的市場,而不是失去國家底線的完全自由的金融市場。社會資本運動在金融的籌集長期資本層面發生梗阻,將我國的產業整合與升級拖后幾年,因為可能在幾年后我國股市的中小參與者才會重拾信心。
而如今的股市的回跌一方面是因為資本的本性使然——投機賺取股票價格差價;另一方面是因為管理層對市場杠桿投機活動放任,導致股市在暴漲之后又回頭暴跌。更有甚者,在投機性市場的價格高峰,將股市的上漲與國家公信力關聯(國家牛市),而在暴跌之后還是將救市的責任再次歸於政府,從而將大資本的投機活動的后果向政府轉嫁,持續摧毀政府公信力。
去年以來我國股市發展路徑,說明我國的金融戰略與產業戰略開始錯位,實際上在對我國的“工業2025”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產生阻礙甚至破壞作用。好的戰略,也是需要好的執行人的!救市的目的,就是打通金融管道,恢復股市的融資功能。
4、中國資本輸出
“一帶一路”戰略的執行,是中國產業資本輸出,而人民幣國際化,是金融資本輸出。都是中國資本對外輸出和跨國運動!中國資本對外輸出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本質內容。一帶一路,為企業提供原材料,也為企業提供商品銷售市場。通過亞投行和一帶一路,中國還兼帶就業輸出。中國工人到境外去就業,順帶開發資源,特別是通過國際工程,搞勞務輸出,維持龐大的工業產能運轉。這也是李克強在國外找工程的原因所在,看重的是勞務輸出,一支支施工隊派出去。
中國資本的境外擴張,是以國內的企業改革為前提的,這也是混合所有制提出的動因。國企要壟斷,國內企業要抱團打天下,就必須爭奪市場控制權和定價權;定價權在手,差價利潤自然我們定,能虧嗎?我們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不再接受美國資本的國際定價。這也是美國資本對中國資本圍堵的原因。如果不是為了獲得利潤,美國資本會操縱美國政府,奪取世界霸權?霸權說白了就是主導權和規則制定權。
對外資優惠政策,正在取消。而且對一些惡意的外資壟斷,正在處置。慢慢馴服外國資本,或者歸於我們掌控。這就是控制權問題,也是誰主導的問題?亞投行也是一個企業,為什么美日不參加?因為是中國主導,他們當跟班!
5、人民幣國際化和亞投行
金磚銀行和亞投行進程的相繼啟動,是中國統戰手段的國際化應用的勝利,其意義在於在既有的國際金融秩序中另起爐灶,在全球金融事務中逐漸取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美國金融霸權的釜底抽薪;而不是附庸於舊體制。金磚銀行和亞投行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人民幣國際化的興起是從舊有的以美元本位制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金融架構中破繭重生的,說白了,亞投行和金磚銀行就是奔著取代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的!
正是因為亞投行的成立,為歐洲資本東向亞洲提供了契機和條件,資本天然是牟利的,沒點好處,歐洲資本不可能進來。但是我們必須抓著主導權。什么都不做,主導權永遠是別人的。我們目前必然和歐洲資本相互協助,這方面,歐元也是有同樣企圖。亞投行本身也是一個國有控股公司。
歐洲諸國紛紛加入亞投行,導致美國和日本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第一次被孤立和邊緣化,這就意味著國際金融新秩序制定的主導權,已經開始由大西洋(600558,股吧)西岸轉向太平洋(601099,股吧)西岸,世界金融中心由美國紐約開始轉向中國上海。其使命之一就是和世界各國一起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與金融新秩序,從而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
基辛格來華,尋求戰略妥協,卻無法找到比較滿意的妥協方案。因為戰略利益的讓渡,太痛苦了。所以美國還想拉中國搞“特別提款權”再次國際分配,以阻擊亞投行進程,美國企圖繼續通過世界銀行主導國際金融領域。
美國人還缺乏這種壯士斷腕的戰略智慧。美國人如果有這種壯士斷腕的戰略智慧,目前應該加快全球戰略收縮,退回北美當地區強國。這一點從十余年來美國對歐亞大陸的持續騷擾遏制可以看得出來,已經騎虎難下。如果還是不肯放棄對歐亞大陸的遏制,美國最後必然崩潰,分裂成幾十個小國。
我們也不想美國收縮太快,所以要支援歐洲和俄羅斯把美國牽制在烏克蘭和中東。我們不必承擔主要戰略壓力;鼓勵美國和歐洲、俄羅斯互掐。希望美國戰略調整遲緩,這樣戰略消耗就持續。在老美逐步倒下的過程中,我們要獲得盡可能大的戰略優勢,主導后美國時代的國際政治。倘若老美倒下太快,歐俄的實力還是太強了些,對我們不利。
讓美國繼續對霸權維穩,讓這頭驢子不知不覺替我們干活。美國這頭驢子,還有點力量,基辛格既然來了,就讓這頭驢子給我們多拉一段時間的磨。給拉磨的驢子的前面掛一塊“霸權猶在”的豆餅;等到美帝國倒下的時候,才會把這塊餅收回來。
美國軍事橫行,是以經濟為基礎的;在美國經濟金融化之后,亞投行對美國金融霸權和石油美元本位制的釜底抽薪,在美國的金融體制內外另起爐灶。同時斷掉美國海外收入的來源,廢止美國華爾街全球剪羊毛、世界養活美國的模式。美國沒有錢,科研和武器研發怎么辦?軍事力量的維持怎么辦?美國金融和軍事必然交替下降。
我們現在的國家戰略思想,都可以從我國的古代思想找到源頭,亞投行是我國古老《孫子兵法》的“伐交”思想的現代應用,也是統戰手段的國際翻版。在戰略層面,那就是一招先,吃遍天。我們的戰略態勢由防御開始轉向進攻。
亞投行也是一個多方叫價的平臺,也是全球戰略利益交換的平臺。這個平臺建起來了,后面的一輪輪戰略博弈和利益轉移才開始。美國開始大規模回吐二戰后積累的戰略利益,通過戰略博弈,逐步分配。這個平臺,中國主導,操刀分蛋糕。
6、產業和貿易體制另起爐灶
自由化論者們的與國際慣例接軌,不僅僅指的是金融,而且還包括貿易。中國不是應該考慮與wto體制完全接軌,而是和亞投行一樣,對貿易體制也另起爐灶。
在貿易領域,要看跨國商品市場的控制權與定價權掌控在誰手里。與美國主導的國際貿易體制接軌,定價權的得失,我們看一看前幾年的稀土問題的博弈、石油問題和鐵礦石問題的博弈,就明白。凡是中國要買的東西,都要提價,賣方把報價喊得高高的;凡是中國要賣出去的東西,它們就拼命壓價,比如將稀土案commit世界貿易組織仲裁,核心只有一個:提供西方足夠配額的稀土出口量,而且只能按他們要求的低價賣給他們。
實際上,在前不久,美國在油價很低的情況下,通過要求沙特限制對我們的原油出口配額,從而阻擾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計劃。因為以現在的低價大量賣給我們石油,就太便宜中國了,實際上也在阻止我國的美元儲備向石油儲備轉化。這些都是商品國際流動的控制權和定價權操於誰手的利益差異。
在國際貿易和工業制造領域的國際主導權轉移的一個很好的觀察點就是奧巴馬上任后的tpp戰略。
原來的tpp只是新加坡、文萊、新西蘭和印尼幾個國家間小范圍的多邊自貿機制談判架構。美國將它作為重返亞太戰略的一個工具而選擇介入后,到如今已經面目全非。如果美國主導的tpp的確具有戰略作用,那么其中一個戰略后果就是:新加坡、文萊、新西蘭和印尼這四個創始倡議國的美好愿景,被美國的私欲作祟生生拖成了昨日黃花,歷經七年而毫無成果自然歸咎於美國的損人不利己。
美國重返亞太遏制戰略的矛頭所向自然是對中國經濟和貿易進行阻撓和壓制,阻撓東亞經濟整合進程。然而與tpp歷經七年而毫無成成果相對照的是,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實力和地位不斷上升。中國gdp已從2008年的314045億翻倍增加到了2014年的636463億!中國經濟已經從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半成長到了與美國比肩而立。在美國主導的tpp難產過程中,中國以“一帶一路”戰略倡議、金磚銀行和亞投行機制為抓手,開始了在世界范圍的戰略版面;和除美日之外的經濟重要國家一起,開啟了一個世界經濟合作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新潮流,這個潮流滾滾向前。
在這種潮流的沖擊下,美國重返亞太遏制戰略的陣線已經開始瓦解!
tpp談判是美國主導下對亞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利益重新安排,從而形成一種美國主導下的地區國家經濟利益的平衡結構,並且擔當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經濟支柱,為遏制中國國崛起和拆分東亞經濟整合的戰略目標夯實經濟和利益基礎。不過新的經濟利益結構安排因為美國無力投入和中國在局外示范而遲遲難產,因此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基礎一環淪為鏡花水月,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也就搞成了空中樓閣,甫一開始就已經注定流產的命運。
tpp談判的難產,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隨著國力下降,美國在世界和地區貿易領域中的主導權和規則制定權在日漸喪失,其全球經濟霸權開始銷蝕。在亞投行開始作為未來“世界銀行”的影子銀行出現、美國的世界金融主導權開始向中國轉移的情況下,美國在tpp談判中難以寸進,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是:難產的處境已經向世人在昭示,作為曾經的世界霸主和貿易規則制定者,已經無力在一個區域性的貿易規則制定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了。
貿易規則的制定權是國際商品和服務的市場控制權與定價權的基礎。tpp談判的難產給我們的第三個啟示是:我們要想獲得商品與服務貿易的定價權,勢必面臨著一項關鍵性的選擇,也就是我們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國際貿易與經濟體制?對於世界貿易組織談判,應付即可,就如同我們對待特別提款權談判一樣。
從特別提款權談判來看,美國人還想將我們拉進美國主導的舊經濟秩序;美國人想賣給我們的,無非是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產品,美國科學技術的高階部分,是不會賣給我們的。隨著美國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未來日益陷入空轉,損人利己的衝突性貿易體制被我們主導的互利雙贏的貿易體制逐漸替代,聯合國體制因為世界經濟基礎的根本性變動而開始改革,美國的霸權還剩下什么?美國人還能給我們什么?
貿易戰,也是國家戰略競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同樣無時無處不在。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和金磚國家合作的開展,我們也有條件,也有實力對國際貿易體制另起爐灶,比如按照互利共贏原則與“一帶一路”國家共同制定貿易規則體系,建立區域性的貿易體制,與我們亞投行進程、金磚銀行進程相輔相成。中國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攜手同行,推動中國主導的全球化。我國要爭得國際市場主導權,就不能再與美國主導的舊貿易體制接軌下去,而是要著手對國際貿易體制另起爐灶!
7、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的全球沖擊
8月中旬,人民幣出乎意料地對美元貶值,在產業和金融兩個領域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首先,人民幣出乎意料地對美元貶值,也就是發起匯率戰,盡管人民幣僅僅是試探性的下跌,不僅使得中美金融戰從股市向其他領域蔓延和展開,而且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顛覆性影響。在這里,我們首先關注的是美元,因為今天時間有限。
在《“美元升值”背后復雜的國際博弈背景》一文中,我提到過美元升值的實質。去年以來,石油的美元價格發生暴跌,今年上半年的國際大宗商品的美元價格下跌,都是配合美元升值的。也就是讓美元更值錢一點。如果美元持續貶值,國際商品的美元價格持續上漲,美元在世界各國、企業和私人手中也就會越來越燙手,拋棄美元的全球性進程也就越快。全球國家和企業都把美元倒出去,換商品回來;全球天量的美元最終只有一個去向,倒灌美國本土市場。以美國如今的有限的商品生產能力,如果全球美元倒灌美國本土市場,會發生無節制的搶購潮,從而引起美元崩潰。
特別是今年以來,由於我國開始向“一帶一路”國家開始大規模投資,比如投資巴基斯坦幾百億美元,同時亞投行和金磚銀行擴容,向絲路基金和金磚基金注資。我國也在為世界市場提供美元,實際上在緩慢推動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去年來美國企圖通過美元升值,對抗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同時對美元崩潰的危險對沖。
但是我們不再購買美國債券、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合約,卻在為世界市場提供大把美元的情況下,美國很無奈,只能繼續打壓世界商品的美元價格,以圖穩定全球對美元的信心。表面上美元在世界市場的流通性增強了,但是看得懂的都明白,美元的世界市場基礎卻在日益消解。
美國做的這一切,都是以人民幣穩定和升值為前提的,以中美兩國的金融政策的國際協調為背景的,也就是美元升值必須中國配合。但是在我們6月到7月股災后,因為美國金融攻擊的矛頭指向了我國,那么中國對“美元升值”配合自然取消;不僅如此,我們開始主動下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次推動美元的長期貶值進程。一起潛水,看誰氣更長!
眾所周知,二戰后美元兌黃金的價格,從1盎司35美元上漲到1000多美元,總體上,美元紙幣的歷史也就是個長期貶值的歷史,去年美元升值不過是長期貶值過程中的短暫反彈,一個小浪花而已。如果美元最終像一戰后的德國馬克一樣發生貨幣崩潰,那么在美元崩潰的同時,美國的自由市場體系也就瓦解,美利堅帝國隨之崩潰解體!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到時候自謀生路。這就是我對美元的看法與其它人不同的地方。
在中國試探性貶值人民幣的情況下,世界市場發生劇烈動盪,說明全球各國都不看好美元和美帝國的戰略前景,必然引發新一輪的拋棄美元浪潮,這也就必然導致美國金融市場的暴跌。與不看好美元相對應的是,歐元和日元反而相對美元劇烈升值。所以在金融上,我國通過調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對美國挑起的金融戰進行猛烈反擊,同時也在進一步撕裂美歐日的西方同盟。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調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影響。
我們逐步進入工業化后期,剩下的關鍵技術,就是砸錢!一旦徹底打通上下游,誰還能制約和奈何我們?本來我們的出口商品成本很低,匯率下調之后,對其他非西方國家也是向下普調。這就意味著,將歐美很多產品從發展中國家擠出去,歐美的工業產品的市場進一步萎縮。是擴大經濟勢力范圍,也是全球市場接管。
近幾年,我們的稀土出口收緊,包括停止增持美國國債,實際上拖慢了美國武器更新的步伐。對全世界而言,“強勢美元”戛然而止,“麻煩美元”又來了。麻煩美元一來,更多的商品交易會和美元脫鉤。現在全世界都在想,掛上中國經濟快車。中國成為全球工業加工中心,構建全球新的工業格局。這是我國能調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基礎。
完備的工業體系和人民幣貶值,也為我國的武器出口提供低成本條件。擠占世界武器市場,也是對美國軍工業的打擊。打擊軍工業,也是打擊對方的戰爭潛力。如果控制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供應,這個國家想轉向都難!拼工業成本,當世誰能奈何我們?
當然西方國家不會坐困愁城,他們也會發起貿易戰和匯率戰,同我們爭奪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他們的經濟爛,我們的經濟可不爛!以我們龐大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規模經濟能力,如果他們聯合起來發動貿易戰,我們也夷然不懼。將貿易戰打下去好了!
因為我們工業體系的完整性,他們打貿易戰受害更大。因為這些國家海外市場的萎縮,必然加深他們國內的經濟危機和社會矛盾,從而客觀上加速西方世界的沉淪。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需要從西方進口各種工業品的中國。如果貿易戰持續,我們反而能打出一個以人民幣為中心的新的全球市場。
為了防止這些西方勢力狗急跳墻,我們的部隊換裝、武器換代、軍工爆兵和戰略武器試驗目不暇接,就是為了威懾,消除他們戰略冒險的沖動。
如果貿易戰發動,西方的貿易保護主義就會抬頭,基於這些西方國家各自的利益,各種貿易保護的措施,必然導致對世貿組織規則的破壞,實際上也就是開始廢掉美國主導的世貿組織。貿易戰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思潮,也給中國對國際貿易體制另起爐灶創造條件,我們更加能夠爭奪世界經濟的主導權。
降息和降準,也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拓展,也就是占地盤。
我國則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和區域經濟整合,就可以仿造亞投行,開始籌組一個區域性的開放的新的貿易組織體系。亞投行,已經把美國排除在外!如果世界貿易體制中出現一個中國主導的新的區域貿易組織,美國怎么辦?
tpp就是這種寫照。美國連一個區域性貿易組織都無法搞定了!也就是美國人的規則制定權第一次被無視。因為這些國家都在虛與委蛇。別人都不聽你的,你的權威何存?如果倒退幾十年,tpp這種情況,美國軍艦就到這些國家海岸去了!如今,美國人敢嗎?世界各大勢力都在等著給美國挖坑,等著美國倒下后一擁而上瓜分利益。美國敢與全世界為敵?
制度和規則,不過是價值觀的反映;一種新的價值觀——中華文化與價值觀流行天下,必然導致新的規則體系萌芽和成長。現在是新舊體制的更替期到來了。
匯率工具只是我們經濟武器庫中的一個,匯率硬性調整,重設了中美兩個市場體系的全球市場地位,同時改變了這些發達國家在全球市場的利益設定格局。用東方老師的話說:我們開始主導和重設全球政治經濟秩序!
最後讓我們歡迎和擁抱“中國世紀”的到來!!(本文作者清湖漁夫系和訊評論專欄作家、和訊博客著名博主)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