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奪走工作 人存在還有什么意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19 08:27
馬丁·福特
機器人革命、人工智慧、工作自動化領域的全球一流專家,矽谷一家軟件開發公司的創始人,著有《機器人時代——技術工作、與經濟的未來》等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努力思考人工智慧或者機器人對我們工作市場以及對經濟的影響。我認為會有一個顛覆性的變化,這對人類的未來非常關鍵,我們必須要考慮它帶來的影響,並找出解決方案。
我為什么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呢?1990年中期,我在矽谷創始了一個小型的軟件公司,為微軟的windows提供軟件的編程。當時軟件的編程是勞動密集型的,同時還有很多列印的工作,很多工作不需要很高的教育背景。漸漸我發現工作的境況變化很大,特別是過去幾年,一些普通人可以做的工作消失了,有很多工作憑空消失了。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其他行業也是這樣。比如音樂行業,音樂數碼化了,人們可以在網上下載音樂。紙書行業也在消失,人們可以買電子書。不僅是軟件或者音樂這樣已經數碼化的行業,一些有形產品行業的工作也正在消失。
所以,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們現在正在逐漸進入一個顛覆性的時代,我們的業務正在轉型當中,業務競爭方式也正在變化當中。自動化、計算機會替代很多人的工作,並且會給我們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問題。很多在機器人行業從業者的看法跟我一樣,他們也有同樣的擔心。但也有很多人對此抱有懷疑態度,他們對未來的進展方向及其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有不同看法。
中國工業機器人潛力巨大,密度將超過任何國家
1998年,美國商業界總體的工作時間是1940億小時。15年之后,商業界的產出上升了42%,轉換成數字是35000億美元。我們所生產的東西增加了很多,而總體的工作時間卻是完全一樣的,依然是1940億小時。這個事實值得重視,這是15年來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
今天的資訊技術,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每過兩年,技術的計算能力會倍增,而且是指數式的增長。不僅是技術能力在倍增,而且持續了很多年。比如自動駕駛的汽車,幾年前才剛剛出現,可是幾年之后的現在,幾乎所有的汽車廠都采用自動駕駛技術。這種可持續的倍增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現在的it技術首次從認知方面替代人,而不僅僅是從勞動力方面。它們可以思考,能夠解決問題,甚至可以根據演算法、數據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機器的學習能力。並不是電腦告訴下一步怎么做,而是機器自己看這些數據,就知道接下去怎么做。這是一個驚人的變化,而且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it技術已經成為了無處不在的技術。過去,機器行業的增長只影響到了制造業,但現在,it技術對每個行業、每個經濟部門都產生了影響,甚至影響到了每一個人。it技術會代替越來越多的人類勞動,而且它的技術能力一直是指數式增長。這個是真正的顛覆性的現象,以前從未碰到過這樣的情況。
有些人還是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以前機器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今天也會是一樣的。由於自動化機器的不斷發展,1900年,農場工人被奪走了工作,變成了工廠工人。1950年,很多工人失業,轉到了服務業。自動化機器使他們在不同的行業之間遷移。重復性的工作會被機器替代,他們的工作機會受到了威脅。it技術影響到的不僅是農業和制造業,還會影響整個經濟的各個方面,會影響到所有行業的工作者。
美國90%的工作崗位都是在最近的一百年之間產生的。新的技術浪潮襲來,會對現有的工作崗位產生巨大的影響。快餐行業的員工及火車駕駛員這類崗位可能在很短時間之內消失,但這些崗位占據了社會工作崗位的大多數。所以,一旦新的科技浪潮來襲,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失業。
還有些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為機器人不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他們的理由是,每次一個舊的行業被摧毀,都有一個新的行業站在廢墟之上。火車代替了傳統的馬力拉車,接下來的電氣化革命又取代了蒸汽機車等等。任何一次新的科技都會摧毀一部分工作,但同時也會創造一部分崗位。但我們有大量的證據表明,這些目前正在享受著高額利潤的公司或者科技行業,未來雇傭的人數越來越少。因為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會越來越多地取代人力。google公司雇傭員工不到通用汽車的5%,但創造的盈利更大。未來的公司會越來越像google,他們會使用職能機器人,會使用人工智慧科技,會減少人力工人的使用。google雇傭員工的數量非常少,但員工的技能非常高,他們經過大量的培訓,是最領先的工程師,是自己所畢業大學中的佼佼者。而未來普通人找工作越來越難,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1960年到2000年,美國經濟在創建新的工作崗位方面越來越吃力。2000年到2010年,基本上創造了很少的就業崗位,但最近這十年,幾乎沒有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很大程度上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2000年到2007年,金融危機發生前的七年,美國經濟創造工作崗位的數量也是非常小。科學技術的革命已經對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就業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機器代替了人力。
其實在美國這樣的西方國家,最長的連續經濟增長周期十年左右,一旦過了十年經濟增長期,我們的經濟就會萎縮,就會進入蕭條期,就會有很多人失業,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美國失業人群恢復就業的平均時間越來越長,這已經變成了一個定論。它的原因毫無疑問就是機械力量的興起,特別是機器人的崛起。
接下來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市場上機器人的情況。我談到一個“robot”的概念,不僅包括硬體,還包括自動化軟件。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工業機器人出口量最高的一個國家,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了世界最活躍的機器人市場。事實上,再過一兩年,中國整個工業機器人的裝機量就可以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同樣,德國、日本、北美各個國家的外企也希望在自己中國工廠生產機器人,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中國在工業機器人方面的發展潛力很大。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滲入率還非常低,各大生產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接下來的10-20年之內,中國整個經濟體中會安裝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密度也會上升,超過任何國家。
機器人已取代工人,白領將失業
不僅機器人的數量會增加,機器人的能力也會提高。很多工作,特別是常規性的工作,很久之前就實現了自動化,也就是說一些職位已經被機器人替代了。一些生產汽車的工廠里,工業機器人已經存在了二三十年,所以說,這完全不是一個新的概念。舉個機器人搬盒子的例子,有一種立體視覺機器人,能感知到這些盒子的朝向,知道先移哪個盒子,后移哪個盒子。這是一種非常精確的機器,可以進行精確定位。同時,它的動作非常敏捷,每秒可以移動一個盒子。整個判斷過程,就像人類的搬運工一樣。並且,機器人既不會累,也不會受傷,也不會受傷之后向公司索賠等。將來,搬箱子的機器人會奪走很多工人的崗位。隨著機器人能力的提高,只有人類才能做的工作會漸漸被機器人替代。
隨著技術的成熟,工廠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工人的人數一定會減少,這些人必須要在其它的行業找到工作。我們必須要思考工人失業之后,應該在哪里安排他們再次就業。也許需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培訓。如果一個工人失去了裝配線的工作,再到學校回爐培訓,他就可以有更先進、更有技能性的工作。歷史上一直是這樣,假設這個方案也適用於未來。
但是,我想給大家看的是問題重重的未來。機器人已經不是昨天的機器人,現在的電腦已經能夠威脅到白領職業的工作了。美國的大型企業,比如金融計劃、收帳、會計等需要資訊操作的工作也會受到機器的影響。2004年到2014年,這樣的就業機會下降了40%。也就是說,美國40%的大企業工作崗位消失了,原因就是出現了更智慧的電腦,它們逐漸取代了這些白領的工作。不僅僅有工廠的機器人,還有軟件機器人,這些軟件機器人逐漸奪走了白領的工作。
一些出版界的工作,過去都會雇傭很多人進行寫作;但現在,軟件也可以做這方面的報導,比如,給一個軟件一系列比賽的基本情況,軟件就可以寫一篇體育報導。很多美國的新聞故事都是由這樣的演算法機器人寫出來的。只要有足夠的數據,最後自動產生一個故事,讀起來和人類寫的沒什么兩樣。金融報告、財務報告也可以由這樣的軟件來做。技術變得越來越好,一些分析師的工作,比如企業的數據分析師,或者是定期產生報告的工作,很快就會被機器人替代。因為這些多多少少也是比較常規的工作,就是拿一堆數據來做個分析。同時,放射科讀影像的醫生需要很多年的專業教育才能形成一整套的判斷能力,但現在電腦也能達到一個有經驗的醫生的判斷能力。像這樣以知識為技能的工作也受到了機器人以及電腦的影響。要知道培養一個醫生,至少要十幾年。
美國大學畢業生過去十年平均收入水平是下降的。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很少能找到工作;獲得了大學文憑的人,收入水平也在持續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技術的能力不斷提高,機器人所做的工作正替代受大學教育的人。人工智慧機器人能力提高了,大學畢業生收入下降了。
未來必須要找出解決方案。因為一個人一旦失去了工作,就想回到學校培訓。但這些聰明的機器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好,而且它們爬技能上升階梯的速度會比人類更快。然而,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這些失業的人不斷地獲得更多的培訓,就沒有什么用了。
還有我非常關注的一點,而且是受到的關注不夠多的一點,就是對社會方面的影響。因為有人丟了工作,心里就會充滿恐懼,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抗議、斗爭,所以我們必須考慮社會方面的影響。
另外,對從商的人也會有經濟影響。我們需要消費者,消費者有收入才能購買產品和服務。而消費者的收入就來自於工作,但是他們的工作消失之后,就沒有的收入來買產品和服務了,又會產生不平等。而現在一千普通人的收入積聚到一個有錢人當中,需求下降,使得整個市場破壞,最終整個經濟體受到負面影響。
中國的生產商希望引進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因為他們無法承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但是,要鼓勵人們進行消費,毫無疑問,工人的工資應該上升。只有這樣,才能把經濟體打造成一個由消費推動而不是由投資推動的經濟體。我們遇到的問題非常棘手,一方面,科技浪潮的出現會導致工人工資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國又要實現一個消費驅動型的經濟體。但是,企業要去銷售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要使用和購買產品,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真正的市場是由成百上千的普通消費者構成的,這是我們全球面臨的一個問題。
對策:建立安全網、給每個人發工資、鼓勵創新創業
我們怎樣應對科技浪潮產生的不利影響?大量人群失業,我們的工資水平會下降,我們該怎么辦呢?
政府必須要行動起來,為那些即將失去工作的人群建立起這樣一個安全網。當然,並不是說永久性支援,但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定時間的支援,他們才能恢復元氣重新找到工作。新崗位的培訓成本可能比較高,也需要給他們補貼。除此之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培訓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我們必須要建立起越來越完備的社會安全網,為貧窮人群或者說受科技浪潮席卷的人群提供支援。
可能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成百上千的工作崗位會消失,機器人會取代工人,工人平均工資會下降。要解決這個問題,任何一個經濟體都要設立最低工資標準。除此之外,要旨在造福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而不是金字塔塔尖的小部分人。我們需要有一個財富的再分配,比如,可以對塔尖的富人征收更高的稅,補貼給社會底層的人。然而,有很多人擔心,如果社會安全網非常健全,人們就會變得非常慵懶,不愿意去找工作。但是我覺得還是需要人去工作的,因為只有人去工作,才有激勵的制度。
如果說未來科技發展了,已經不需要人們再去工作了,政府給每個人發工資,那我們人類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們這個社會中,一份工作有兩層意義。第一層,使人賺到錢養家糊口。第二層,使人有一定的價值實現,在某個崗位上創造價值。未來,有可能工作和收入兩者不相關。一個人的收入究竟是多少,不取決於他的工作,而取決於他為自己的社區做了多長時間的志愿活動,或者做了什么研究工作,或者寫了什么文章,或者做了多少能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等等。
當然,未來可能還是繼續鼓勵創新創業,有相應的激勵政策。但我們必須要考慮,既使未來有一些人沒有滿足工作技能的要求,我們仍要給他們派發最低工資。因為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不斷前進,不斷進化,不斷適應新形勢。如果我們提前準備,一定可以很好地適應未來新形勢的發展。
我講了很多,大家可能會有一點悲觀,覺得機器人完全摧毀了我們現在的社會體系。但是我認為,如果我們提前判斷問題並采取措施,就可以很好地應對未來幾百萬人失業所帶來的社會動亂和政治問題。如果提前準備解決,最終一定可以實現共同繁榮及財富的均分。
在未來的理想社會之下,機器人和智慧軟件所從事的將是最危險也最無聊的工作,完全把人類從無聊和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未來,我們的收入分配方式,可能是非常共產主義,非常烏托邦式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