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集團風險管控的新常態

鉅亨網新聞中心


 

11


遠光軟件(行情002063,咨詢)副總經理賈宏松分享了她的風控經驗,她認為風險在今天的環境下,更多不應該把它看作一項具體的管理工作,更應該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的方面。

她表示目前風險管理的工作現狀,使用的工具還是最原始的工具,還是靠人去檢查,靠各種專項的檢查。談到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其實是對人的管理。“我們走進一個企業,哪怕各項規章制度,包括人的行為模式,其實體現了這個企業文化,很多文化的。我們的感受是於無聲處的。像剛剛畢業,走到這條叉車道上,我的導師教導我,不應該走這條路,有什么問題,有什么風險,公司應該怎樣規避,他是底層的員工,他有風險意識,他需要提醒我,這就是文化的體現,一個企業的文化強大,可以強化到同化這個企業工作的每個人,可以強大到,把每個人的行為標準拉到同樣一個水平線上,我覺得這是文化的體現,於無聲處的體現。”

以下是其精彩演講:

還有一個例子,那個企業每個員工桌子上有一個小卡片,不超過10行字,這10行字叫做業務紅線,這個業務紅線其實在很多企業也有類似的做法,會提示你某一個崗位,哪一級種錯誤的操作,或者不合規的操作,會給企業帶來什么樣的損失。這個業務紅線有一條就是資訊安全的紅線。我在茶歇的時候為什么把我的電腦送到主辦方的桌子上,一定用我自己的電腦播放PPT,因為我們是資訊化的公司,我們也有自己的安全規範,我的PPT本身是加密的,所以用不了會議的公用電腦。如果資料外泄,就會被移送到司法機關,這條業務紅線我們企業都非常注意,甚至我們列印機打出來的文檔上,有每個人文字的縮寫,如果一旦某個直接的文檔流傳在外,可以追溯到這是誰列印的,為什么你列印的沒有及時拿走,導致企業的資訊資產外流。

這些所有的控制措施,還是風險文化的宣貫,都是在有形處的,讓我們非常深刻的體會到這個企業對待某一類事情,對待某一個風險的態度,我知道有十條線不能碰,碰了就是一個走人的下場,現在可能面臨一些刑事和民事責任,我們的風險管理文化一定是在有形處去落實的。

第三個階段,與內心生。我們能體會到周圍的同事包括公司對我們的要求,真正的習慣形成以后,你這個風險管理文化就值得在每個人的內心里。比如我做個什么事情,找到相關部門,我說這個業務應該怎么處理,這個部門的人首先會問我,這樣處理有沒有評估過他的風險,這一句話對於企業管理成本的節約非常大,如果企業每個員工做具體業務操作,做具體決策的時候,都能問這樣一句話,可以說我們的風險管理工作非常到位,對於企業整體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是非常的。尤其我以前在華為最開始做內部風險管理,就是內部監管的要求,因為我們要跟國外很多大的,相當於他們的國企合作,他們第一個要求,你有沒有內控,有沒有內控的標準,有沒有相應的內控流程。最開始我們做內控,我們供應商入門的門檻就是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不是完善,其次才是其他的應用能力。也就是內部控制其實在很多商業環境下是作為競爭對手,或者我們的合作伙伴選擇我們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至少保證了這個企業的運轉是有保障的。這個是風險管理給我們帶來的很多益處,這就是我所談的風險管理文化我自己的一個感受。

那么,踏道風險管理怎么落地,也有好幾個等式,這幾個等式也是我在各個企業走訪,跟各個企業的管理者,領導討論時候的一個感受。他覺得風險管理第一個等於報告,我打了問號,風險管理是不是只等於出一個國資委的報告。第二、風險管理是不是只等於內控手冊梳理流程、控制點。第三、內部風險管理是不是就等於審計?很多企業領導人很隱諱,不愿意承認,其實在他們企業風險就等於報告。在很多企業實際的管理里邊,我認為風險管理對企業最有用的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預防問題的發生。其實並不復雜,復雜是我們人為的加了很多新的概念,其實本質上就是落地執行,內控好在把企業所有的管理標準聚合在一起,並且這種管理標準都是可被每一個操作執行層面所理解的。但是,其實內控管理的價值是不是在這里?不是,內控手冊的價值在這里,我們很多企業出一套手冊,包括請了很多咨詢公司,花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持續很多年,但是那種手冊還是掛在企業里邊,或者放在柜子上,或者迎接外部檢查的時候拿出來,平時手冊根本部優。或者有些企業說,我用,我現在的ERP系統都是按照內控手冊的流程來走。我說真正能告訴我,你的流程是真正按照手冊走的嗎?他不敢跟我賭。原因是什么?很多業務在變化,資訊系統也在變化,包括資訊系統本身也有風險。那么,真正這些落地的內控標準在企業里邊到底如何落地,是不是真正發生作用了?其實也沒有一個企業說得清楚,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們自己制定了一套標準,一套非常完美的東西,但是從來沒有看過,從來沒有試圖去看過,他在企業里面實際落地執行的情況,我覺得這是一個根本。

我今天的主題落腳點在於整個集團在風險管理這塊的工作,最終的落腳點應該在監督這個層面,一個再好的政策,如果去落地,不去執行,不去監督它的執行,不看一下它執行的效果,我覺得這項制度就是白制定的。包括剛才很多嘉賓提到有制度打架的情況,其實我們在制定每個制度的時候都覺得很好,但是執行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問題,甚至很多時候發現問題了,我們還不知道。所以,我覺得談到風險管理,它是對未來的管理,更是對現在的管理,后發優勢我真的想強調,因為我們現在太多了談到未來,談到風險管理談了未來風險的量化分析,風險的預判,未來風險管理,很少人關注現在的風險怎么樣。所以,有兩個方面,第一要看現在,第二要看未來。

第二、風險管理的智慧是什么?我們兩年前在一個地方國資委舉辦的一個論壇上,當時的主題是對標的管理,我跟大家分享了我對對標的認識,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大中央企,著眼點還在於指標跟指標之間的比較。我想問的是,最簡單的一個道理,我們搞對標,難道是學習別人企業的指標嗎?不是,我們搞對標是要把自己比下去嗎?也不是,我們搞對標最終的管理目的,其實是為了進步,我想看看哪兒不夠強。但是,實際我們在對標的操作過程中比的是指標,比如他的流動資產率比我好,他的現金流還比我好,但是從來沒有問過別人為什么比你好,我覺得對標背后對的是管理基因,這個企業的基因,這個決定了這個企業最終生根發芽長出來的花是什么樣的,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它的土壤,而不應該看它土壤上長出來的這棵樹,當然長了幾個枝,幾個芽,我們要問多長時間澆一次水,光照怎么控制的。也就是我們風險管理真正是對企業應對基因的培育上,因為很多風險沒有辦法控制,尤其國際性、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包括前一次的股災,好的人收益賠進去了,本還留著,你的炒股能力體現在你應對重大災難,斷崖式下跌的能力,真正的高手就已經撤出去了,或者一半的時候就已經車出去了。真正我們要學習,或者在企業內部培育的是應變的基因,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這種應變的基因扎根下來,這是我對文化的理解。

我總結了風險管理的幾個誤區,比如生搬硬套,機械模仿。向外看一定是對的,但是向外看之前,首先要向內看,看看你自己缺什么,少什么,很多企業盲目的向外看,從來沒有向內看過。所以,我覺得很多企業最多的是這個。另外,只解決表面問題,所有的制度流程都完善了,檢查也都有,企業的運營情況也還好,沒有什么大問題,所以他覺得我的風險管理一定也是到位的。尤其今天上午也去了一個客戶那兒,我其實挺受打擊的,心里也不太好受。因為那個客戶問了一個我三年前特別喜歡跟客戶討論的一個問題,但是今天我仍然碰到有客戶問。就是我兩三年前在CFO論壇上談到的一個合題,就是ERP環境下,風險管理有何新的特點?這個特點,我那個論壇上講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真正上了企業ERP,很多風險往往發生在資訊化以后,很多企業說,ERP上了很多年了,我不可能存在這個問題,其實我當時真想說,能不能讓我去你的ERP系統看一看,到底有沒有這個問題。今天在座的也有資訊系統安全方面的專家。

從我們的管理時間上,我們發現了很多連我們客戶都認為不可能發生的問題,但是實實在在就是發生了。比如我們一個客戶用了我們的監控系統,發生它其實在預算外支出的費用有一個多億,其實並不少。然后客戶就問我說,已經上了ERP系統,為什么還有這種問題不出現?我們排查的原因幾類,一類一些二級單位或者底層的公司,一級走不過去,說廠商來人,把后臺的控制變成弱控制,把這筆單先走過去,走完了,再調過來,但是實際上業務發生了,也還是有問題的。所以,很多企業我們遇到這種問題,就是真正的工業管理還是做在表面上,並且他認為ERP系統把所有的風險都管住了,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一點。像一個人,我是醫生,我今天穿了一件黑色襯衫,因為我在企業經常扮演黑臉,所以有些企業的管理者特別討厭我,但是有一些企業的管理者也非常喜歡我,因為他說終於有人跟我說我有問題了。這是我在企業里邊經常扮演的一個角色,我是一個唱黑臉的,但是我的黑臉跟醫生是一樣的,希望我對企業來講是一個健康管理專家,而不是一個只會挑別人問題的討厭的外部監管的角色。還有一些企業,經常說沒有問題,中央巡視組一去一堆問題,還有企業找到我們說,你能在中央巡視組來之前,幫我們把問題查一遍嗎,或者你們系統把我們的問題掃一遍。我說可以是可以,但是我們掃出的問題,你覺得你還有時間去改嗎?很多企業覺得屬於臨時抱佛腳,別人想查他的時候,他才感覺到自己有問題,不安穩了,別人沒查到他的時候,他永遠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這種風險,危機意識是在企業滋生的很嚴重的問題。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更多是這個層面。我覺得風險在企業里面,大家要更多的做這個事情,不要有諱疾忌醫的心態,一定要有正確面對問題的心態,只有面對問題,才有解決問題和發展思維的機會,這是我今天特別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個觀點。

另外,講到透明的問題,因為在風險管理的領域,不了解這個行業的人都覺得這個行業很神秘,或者很高大上,然后我們風險面對問題的時候會發現,很多情況下,企業的情況看不清,摸不準,研究不透,現在整個世界都變得透明了,比如我一來北京一落地,簡訊就來了,說歡迎你來北京,其實國家是知道,我這個公民已經到北京了,很多情況下,我們生活暴露在各種監控的范圍內,但是往往企業的這個黑匣子,因為企業的運營真的在一個黑匣子里。

為什么說它要透明?企業管理要透明,就是企業的監控網絡需要建立。原來我們把透明理解為硬體的透明,比如為了防安全,企業放了很多監控攝象頭。我現在想說,企業真正需要是在管理行為上的監控,這種監控不是所有的硬體設備能夠滿足的,更多是從管理思路上,從資訊系統的建設上要有透明的思路,讓一切在陽光之下,這樣一切的問題自燃能暴露出來,所以我們要加強業務管理的透明性。

監督,回到今天真正想講的,前面一直在講監督,是守護企業健康的。前面我講了集團健康的重要性。我去很多企業,他跟我說,前面也提到過,我的ERP建設已經有了十幾年了,用了也十幾年了,每年的投資都在一點幾個億,幾點幾個億,甚至更大的企業集團在十億以上的投資。在資訊系統紛紜復雜的情況下,是不是有必要對系統的數據質量,對系統的運轉質量,對業務服務的狀態做一個監控呢?我們資訊化進行到一定階段,這個非常有必要,也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說的,真正集團在資訊化建設到一定程度,需要建立一個立體的監督網絡,這個監督網絡一定是各司其職,各個業務系統,各個業務口,做好業務口自己的事。所有對業務系統的監控,對業務的監控由我集團統一來承載,統一來呈現。讓我的管理更加透明,這才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

真正我們監督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企業里面“防不住”的問題,這是我們一個客戶發明的。第一、看不見,所有資訊都是實時的,我們實時反映系統,能夠隨時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各種各樣的數據資訊。還有防不住的問題,很多企業存在這個問題,只有事后發現才會去管理。監督合適解決的就是防不住的問題。

我把這個產品,尤其我們這個資訊化的系統放在這兒,其實做廣告是我們公司的目的之一,但是從我個人來講,我之前很多年做的其實是咨詢工作,尤其在甲方,應該說是在企業內部從事風險管理工作很多年以后出來,作為乙方為很多大型央企,上市公司服務的時候,我的咨詢成果越來越被客戶所認可,我們辛辛苦苦設計的流程規範覺得很好,但是實際上只是作為一本書放在柜子的頭體里,這個對於我們專業人員來講是非常大的打擊。后來我投身到軟件行業,因為我想把我的想法,這么多年的體驗真正落地在一套有生命力的系統里面實現成長。所以,真正落地的風險管理一定是結合資訊化的一個目的。我們這個系統有物資成本管理的巡視,是跨業務部門的一些檢查,后面還有一些比如日常的體檢,比如電腦每天都有體檢幫你清除垃圾,找到系統漏洞。我們想想具體業務上有這樣的手段給我們嗎?我們現在做風險管理的人,就是扎著領帶,穿著西裝的人,因為他手里拿著矛和盾,並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工具。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謝謝大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