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打“擦邊球”的海外淘金時代,正在結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13 08:19


近日來,緬甸政府對百余名中國伐木工人判處重刑,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盡管這一判決明顯偏重,且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味,但其中透露出的中國企業與個人在海外拓展時的法律風險,卻值得重視。

海外利益的拓展有兩個基本的模式:一為國企模式,一為民企與私人模式。


一方面,以國有大型企業為主推進的海外投資,大都集中在資源、基建、能源等領域,而這些行業往往涉及高度政治性的國家戰略選擇。因此,“上層路線”往往是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相對而言,所在國的法律往往是項目執行的細節問題,尤其是當所在國司法獨立性與法治環境較差的時候,法律上的考量往往讓步於政治上的博弈。

另一方面,以民企與大量海外淘金人員為主的“走出去”,又往往缺乏專業的法律方面的培訓與協助。他們通常帶著某些國內長期養成的習慣,以想辦法而非走法律的方式來打開局面。有的時候,在一些腐敗比較嚴重的國家與地區,這種“想辦法”甚至演變成為了對當地基層執法機構與人員的賄賂。

坦率而言,這兩種現象的出現,並不能完全歸咎於中國企業與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而是所在國法治環境惡劣倒逼出來的結果。因為在很多時候,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講法律反而寸步難行。比如,在中亞一些國家,中方人員的勞工簽證就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往往采礦權辦下來之后,中方人員因遲遲拿不到勞工簽證而難以入境。在很多時候,甚至包括國企在內,要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安排人員持商務簽證入境,“非法”打工。當地警察深諳中國企業這一困境,往往趁機騷擾中國企業與工人,進行罰款甚至索賄。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不成文的灰色規則,一些中國企業甚至將這種罰款與賄賂,視為正常的經營成本。又比如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中央政府權威薄弱,地方政府甚至武裝力量直接控制著當地的資源,要想走進去就必須獲得當地部落而非獲得中央政府的許可。這次緬甸的非法伐木事件,中國工人並非無證盜伐,只是辦的是克欽族武裝的許可證而非緬甸政府的許可證。

隨著中國走出去的企業與個人越來越多,這種規避法律、變通權宜的辦法,已經越來越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一方面是因為走出去的企業和人員太多,讓原先規模不大的灰色交易迅速擴大,從而引起當地社會的強烈反彈。另一方面,因為中國企業與人員快速發家致富,激起了當地一些權勢集團的覬覦之心,進而以“翻臉執法”的方式,掠奪中方企業與個人的財富。比如,在非洲一些國家已經發生對中方企業、人員大規模的驅逐。

在近幾年的海外利益輸出中,由於漠視法律而遭遇的風險,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海外企業(個人)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一帶一路”上的一些不發達國家與地區,當地的政府與社會對於企業合法經營的關注度也已經越來越高。小聰明可能帶來大麻煩,甚至變成大風險。必須意識到,靠著打“擦邊球”獲利的海外淘金時代,正在走向終結。

本文刊於《中國青年報》第2版,僅代表專家觀點,不代表機構立場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