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50周年之特立獨行:走下巨人肩膀 雄獅獨闖荊途(一)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李顯龍2011年領導人民行動黨勝出大選,現今如何應對挑戰,將主宰星洲國運。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走過半世紀風風雨雨,新加坡將於周日(9日)迎來立國50周年紀念。這將是新加坡人引以為傲的一天,因為國家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亦將是帶有遺憾的一天,畢竟建國總理李光耀3月辭世,無緣見證這歷史時刻。香港《文匯報》6日起一連2天推出專版,探討新加坡在政治、外交、經濟和社會民生各方面的發展。記者還專訪了來自新加坡的學者曾淵滄、香港的新加坡協會主席張友城和新加坡傳媒人李慧敏,從他們的親身體驗和敏銳觀察當中,透視新加坡在下一個50年的前景。
「我絕非誰的應聲蟲,也不玩其他人的遊戲。我還要照顧幾百萬人的生活。」1965年8月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後,總理李光耀曾以這番話表達他引領國家的決心。50年後的新加坡尚算年輕,其成就卻有目共睹︰一個沒天然資源的荒島躋身最富裕經濟體之列;一個鐵腕政權卻深得萬民擁戴,這小城邦顛覆傳統政經理論,教人嘖嘖稱奇。或許正如上述李光耀的言論所預示,新加坡之成功正是源於一份「 例外主義」(exceptionalism)的優越感。踏上別樹一幟之路,如何作出適當調整應對挑戰,將主宰「獅城」在新時代洪流裡的國運。
李光耀長子、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今年5月一次演講中,強調「要生存便必須與別不同(exceptional)」。《經濟學人》亞洲專欄作家西蒙.朗認為,這說法正反映新加坡的精神所在。西蒙.朗指出,李光耀可說是「新加坡式例外主義」活生生的定義,他按自己的願景打造了一套極為務實的政治體制,透過「幾近專制」的高壓手段打擊反對者,並因此造就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成為區內經濟樞紐。星政府機關亦以清廉聞名,犯罪率低,人均壽命及人均收入等民生發展也在全球名列前茅。
西蒙.朗認為,隨著一代巨人李光耀逝世,新加坡今後將有兩大問題。第一是在野黨積弱,無法威脅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AP),使政壇欠缺監管及平衡。以往新加坡政府能維持廉潔,一定程度是李光耀鐵腕打貪,今後政府能否維持廉潔風氣,將是政府首要任務之一。其次,新一代新加坡人大多經過高等教育,未經歷過獨立初期的艱難歲月,未必能接受政府以往的「家長式管治」,對政府的反對聲音愈來愈多。
有分析認為,新加坡模式過去受國民認同,有賴經濟長足發展,但當地近年增長放緩,加上爆出多宗貪污醜聞,難免令國民質疑原有價值觀,當中不少是年輕一代。2013年一項政府調查發現,44%的15至19歲青年認為,言論自由較社會穩定更重要,價值觀明顯異於上一輩。政府過去依靠重劃選區等方法,在選舉中佔盡優勢,但國民漸感不滿。下屆大選執政人民行動黨得票率會否由4年前的60%進一步下滑,備受各方關注。
李顯龍在6月一次演講中,亦坦承國家面臨三大挑戰,首先是10年後的「經濟」,其次是25年後的「人口」,然後是50年後的「身份」。他警告當前經濟開始出現放緩跡象,若不對症下藥,便可能像日本般陷入停滯。人口老化亦困擾新加坡已久,去年人口增長率只有1.3%,創10年新低,這情況在未來幾十年恐持續惡化。
至於新加坡較長期的挑戰則是身份認同,隨著愈來愈多人才出國工作,社會又因貧富懸殊或同性戀等議題出現分歧,「新加坡人」身份將受威脅。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主任戴尚志認為,新加坡日後的成功不只在於基礎設施等「硬件」,更重要是人心。他建議民間更多地參與政府和商界合作,探索國家未來,並表示希望新加坡人向前、向外看,而非光是埋怨。 (接下頁)
[NT:PAGE=$]
中美關係不斷演變,新加坡外交部政治顧問考西坎認為,中美關係將繼續是東亞地區架構的支柱,而隨著兩國致力達成新的地區共識,新加坡等小國必須採取靈活客觀的外交政策,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國家自主。
考西坎出席名為「地緣政治:為多極世界作準備」的研討會時指出,中美關係將繼續塑造東南亞地區的整體局面。隨?大國之間繼續互相調適,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應避免作出會惹怒大國的選擇,以爭取國家自主。曾擔任新加坡外交部常任秘書的考西坎指,新加坡應準確掌握中美關係的演變、靈活微妙地尋求國家利益,以及繼續將東盟置於地區架構的中心。
出席研討會的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教授亦同意,現在講「多極世界」還為時過早。他認為,美國在一段較長時間內,仍將在政治影響力、科技效能及軍事實力方面維持領先地位,北京會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並加強合作關係。
另有分析指,新加坡應切實評估中國的意圖及美國的決心,以及東盟和新加坡在本地區的地位,才能在地緣政治策劃未來走向。阻止中國成為超級大國,並不符合東南亞利益。歷史證明,中國只會尋求在經濟及科技方面成為強國,不會試圖取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東盟應全面分析各項議題,不應讓南海爭議等單一議題破壞與中國關係的大局。
面對中國崛起,華人佔大多數的新加坡面臨兩難局面:若發展緊密的對華關係,東盟國家會不滿;若強調「新加坡」這個獨立身份,又會令中國失望。不過新加坡有評論認為,經過建國50年的努力,新加坡應該已更擅長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
新加坡協會主席張友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近年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迅速冒起,新加坡今年4至5月拘捕兩名懷疑涉及恐怖活動的青年,當中一人更曾試圖謀殺總理李顯龍,事件驚動全國。新加坡協會主席張友城表示,ISIS滲入馬來西亞及印尼等亞洲國家,情況令人憂慮,認為這是新加坡的最大安保威脅。
李顯龍在5月「香格里拉對話」演說中已指出,東南亞已成為ISIS招兵買馬的重點地區,並警告ISIS可能在東南亞偏遠地區設立基地。 新加坡人口多元,對外則有穆斯林國家圍繞,ISIS極端思想或附屬組織帶來的威脅不容忽視。專家指出,新加坡須積極與本國穆斯林團體通力合作,齊心對抗恐怖主義,並確保各族群融洽相處。當局應加強與年輕人接觸交流,避免他們受極端思想迷惑。新加坡亦應加強與印尼和澳洲等鄰國合作,交換恐怖主義相關情報、監察潛在威脅。 (接下頁)
[NT:PAGE=$]
余澎杉早前拍短片批評李光耀。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新加坡向來以「小魚」自居,無論與西方國家或中國,皆維持友好關係,來自新加坡的曾淵滄預計,新加坡日後的外交政策,會繼續保持靈活、左右逢源的做法,「因為她只是一個很小的國家」。至於內部政治,他指早在建國總理李光耀未去世前,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在2011年的大選支持率已是歷來最低,現時坊間有傳當地可能會在9月12日舉行大選,曾淵滄認為,該黨將面對歷來最大的挑戰,但新加坡不會變天。
曾任香港城市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的曾淵滄分析道,目前新加坡面對的其中一個社會問題,是年輕人追求更多言論自由,總理李顯龍雖然親民,但礙於年齡差距,不易吸引年輕選票。不過他指,早前新加坡少年余澎杉被判入獄,並非因為他批評李光耀,「facebook有不少批評李光耀的言論,他被判罪是因他罵耶穌,這觸犯了當地不可侮辱任何宗教的法例,只是外界把焦點放在李光耀上」。
曾淵滄指,新加坡未立國前發生多次暴動,為了避免衝突,立國後便禁止國民對宗教、語言、種族這三個敏感範疇作出批評,因此新加坡不會出現西方國家有人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情況。
除了追求更多言論自由,曾淵滄認為年輕人也追求向上流動的機會,「置業對於他們而言不是問題,星政府過去兩年遏抑私樓樓價,只是避免出現泡沫爆破,對經濟造成影響」。
新加坡在過去50年實施「家長式管治」,近年有不少人希望爭取更多自由。「70後」新加坡傳媒人李慧敏形容,「現在新加坡有像雷雨前的鬱悶與窒息」,她認為國家未來將更民主,只是過程會相當曲折。她指現有制度實行了數十年,新加坡亦取得經濟繁榮,徹底改革必會導致大混亂,未必所有人都能接受。她稱有些國民自嘲新加坡不是真正民主社會,卻又不敢想像失去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後,國家會變成怎樣。因此她認為,未來除非政府無法解決嚴重經濟問題,引發民憤,否則不太可能出現由下而上的改變。
談到國家面臨的挑戰,李慧敏指,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國家間競爭更激烈,新加坡須不斷尋找新發展方向。對於政府的表現,李慧敏表示,當局嘗試?力解決房屋問題,接連出招壓抑樓價升幅,但又擔心會打垮樓市,所以施政如履薄冰。至於應對交通擠塞和外來人口問題,政策效果尚不明顯。
- 千元即可入手高評等基金,退休帳戶上路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