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制造2025》需要新思維----論“引資購商”替代“招商引資”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緊迫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8-03 09:42


《中國制造2025》需要新思維

----論“引資購商”替代“招商引資”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緊迫性


顧 雛 軍

超天才網天財評論特約文章

目 錄

概 論

第一章 招商引資走向沒落

一、招商引資成就輝煌

二、招商引資拉動制造業發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招商引資對制造業的影響已經沒落

四、招商引資在制造業方面沒落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引資購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正確選擇

一、“引資購商”的定義

二、“引資購商”的必要性

三、“引資購商”的可行性

四、“引資購商”的緊迫性

五、“引資購商”的重大意義

第三章 如何實施“引資購商”

一、啟蒙者的探索之路

二、海外並購缺少高階制造業成功案例的原因分析

三、“引資購商”要求迅速培養國際化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

四、高階制造業“引資購商”要求企業必須與政府合作

五、“引資購商”舉例——油服行業

展 望

參考文獻

概 論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亟需國外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而國際上正在興起由工業發達國家主導的第四次產業大轉移。招商引資是我國基於當時基本國情和世情而提出的一項重要國策。招商,即通過優惠政策招攬國外企業、引進項目;引資,即通過各種渠道將國外資金引入到國內項目上來,解決國內資金缺口問題。這項國策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過引入國外項目和資本,獲得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加快工業化發展進程,進而提升我國整體經濟實力,從而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定的話語權。

三十多年過去了,招商引資在我國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每年承接成千上萬個外商投資項目,工業生產能力有了顯著提升,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工廠,國民生產總值也躍居世界前列。然而,招商引資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招商引資增速開始減慢,項目大量往房地產、金融業等領域集中,而制造業項目開始急劇萎縮,一些低階制造業流向東南亞、一些中高階制造業則回流發達國家。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原先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近年飆升,人口紅利消失。原先依靠我國低廉的生產要素價格賺取巨額利潤的外國企業無心戀戰,重新調整其全球產業版面,將一些工業制造項目撤出中國,導致我國出現產業的平庸化趨勢。本質上講,招商引資吸引來的企業僅僅是把中國制造放在價值鏈的中低階,並沒有把核心技術帶入中國,我國原先期望的技術溢出效應十分有限,一旦中國生產成本優勢不再,缺乏忠誠度的外國企業便會迅速拋棄中國轉往他處,而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的我們的自主企業卻還很難在世界市場上獨自撐起中國制造這桿大旗。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處於一個歷史的轉折時期,作為國民經濟主體的制造業亟需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2015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正式提出了中國制造強國建設分“三步走”戰略。在這個戰略的指導下,結合當今的國際形勢以及我國自身的發展條件,我們認為,要想迅速實現工業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打造具有國際尖端競爭力的工業制造體系,必須牢牢抓住當前難得的機遇,以國際視野和開放心態,實施“引資購商”的新國策!

“引資購商”是替代招商引資的升級戰略,是指在政府的引導下,募集多方資本構建產業基金等資本容器,聚焦經濟支柱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選擇處於國際先進乃至頂尖水平的國外制造企業作為目標,發起控股並購或整體並購。將零配件和總裝制造逐步轉移或復制至中國,挾世界頂級品牌和技術以及中國制造成本優勢,不僅占據中國市場的主場優勢,而且進一步提升國際市場的領導地位,進而奪得全球市場的行業定價權與規則制定權,最終形成政府、投資者、企業和勞動者多方共贏的局面。“引資購商”是歷史的正確選擇,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一系列限制經濟增長的因素開始凸顯,我國需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全面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需要突破國際分工中的低階定位,需要培育自己強大的能夠整合全球資源的跨國企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國際背景下,我國必須抓住技術創新的“追趕視窗”,運用“引資購商”戰略,整合國際先進生產要素,構建我國制造業未來競爭力。

我國在招商引資階段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工業基礎,獲取了龐大的外匯儲備,國內經濟的良好發展也使得中國市場成為了世界上最具規模也最具潛力的市場。同時,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正處於產業遭受重創、匯率持續走低的經濟低迷時期,正是中國企業走出去融入世界經濟、重新調整國際分工定位、攻占世界市場的大好時機。當下,我們在高階制造業還有一定的成本優勢,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沒有被發達國家完全擠壓,我們要趕在世界經濟周期的低谷,搶在其他國家還沒有擺脫困境和成功轉型之時,利用其他國家無法攀比的龐大外匯儲備,抓住時機“引資購商”,突破經濟和技術發展瓶頸,實現制造業升級,打造現代化工業強國,同時借機化解地方債務和房地產泡沫,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實現可持續提高。我們目前的形勢可謂是千載難逢,“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引資購商”戰略可以快速提升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的步伐。在國內,可以加速地方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刺激內需;在國外,可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獲得國際產業分工中的高階主導地位。近些年,我國企業曾有過多次“購商”的嘗試,大多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根本原因是,我們需要具有國際視野和操作能力的企業家和決策團隊,以及具有國際水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依托政府的支援,一舉攻占世界制造業高地,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規劃。

第一章 招商引資走向沒落

一、招商引資成就輝煌

招商引資,顧名思義,包含著兩種經濟行為:一是招商,即通過優惠的政策招攬國外企業、引進項目;二是引資,通過各種渠道將國外資金引入到國內項目上來,解決國內資金缺口問題。根據我國招商引資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國是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為了實現我國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利用勞動力、土地以及稅收等優惠政策形成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從而吸引國外廠商進入我國進行投資,以期通過資本的溢出效應,帶動我國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等。

招商引資規則是在我國的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那時候,中國的經濟百廢待興,基礎薄弱,需要國外的資金和技術來實現我國工業現代化發展,從而帶動經濟發展。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黨的工作重心,為招商引資政策奠定了基礎。1979年,鄧小平正式公開提出”可以利用外國的資金和技術……吸收外資”;1980年,深圳等經濟特區設立,這標志著招商引資的開始。在隨后的幾年里,沿海港口城市、沿邊城市逐步開放,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特區優惠政策開始實施,保稅區設立,都推動了我國的招商引資規則的落實。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發表重要講話,強力推動招商引資。同年,多個城市實行開放城市和地區的經濟政策,招商引資帶給國家的出口規模急速增大。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外開放全面展開,外商直接投資(fdi)有了較大的增長,並向多領域擴展。2006年,我國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金融領域fdi開始增長。

從改革開放初期到21世紀開始的幾年,招商引資規則的規模和范圍經過二十余年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2005年,我國實際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資達到603.25億美元,當年外商直接投資的項目數為4萬4千余個。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總額超過8千億美元,同比增長25%,占我國全年進出口總額(14221億美元)的58.5%。至2014年,盡管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數量有所下降,但是我國實際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達到了1195.6億美元。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