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華為公有雲市場戰略浮出水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31 12:31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白晶 7月30日,IT通信巨頭華為在北京發布其面向政府和企業的公有雲戰略,主要針對城市、金融、媒資、園區運營和軟件開發等幾大行業垂直領域推出相應的企業雲服務解決方案。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華為此時推出公有雲戰略是為順應時代要求和滿足客戶企業在IT服務方面的新需求而作出的決定。而據透露,華為做公有雲的時間几乎和私有雲一樣長,都是從2008年起步,只不過起初沒有投入專門的人力物力去負責。


直到2011年,時任華為軟件公司中國區總裁楊瑞凱接到調令,從北京飛往深圳,組建獨立的公有雲隊伍。從那個時候起,華為的公有雲發展開始加速,几乎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

例如2012年公有雲服務啟動公測;2013年獲得工信部頒發的雲牌照,同時克拉瑪依和廊坊兩地自建節點上線,並開始加快佈局全國的數據中心;2014年數據中心規模進一步擴張,基本構建起全國公有雲網絡,並實現三級介面架構,此外在認證方面也有斬獲,例如獲工信部首批可信雲認證以及公安部的認證等。目前華為在全國14個城市建有數據中心,機房總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

華為企業雲服務業務總裁楊瑞凱介紹,華為公有雲專注企業市場,在組織上劃歸企業BG。也因此,華為公有雲在雲計算Iaas、Paas和Saas的三層結構中重點聚焦I層,在P層和S層上則利用發揮和聚合合作伙伴的力量。這和許多互聯網公司切入雲服務的模式有別,后者除了底層,上面兩層應用層的佈局同樣不會放手,他們普遍希望拿自身擁有的海量數據做文章。上述華為高管則強調,華為堅持“被整合”,承諾永不做數據變現。

盡管在雲計算三層架構中,I層(基礎設施層)利潤最低,但華為並不認為這會成為困擾。首先這和華為的基因一脈相承,華為一向強調只做管道;其次專注做好底層,能夠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在華為公有雲上提供服務;最后華為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通過多年積累,華為已經擁有了包括網絡設備、存儲設備在內的完整IT品,在和公有雲服務打包銷售的過程中有望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

華為企業雲業務部CTO宋勇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IT逐漸由支持系統轉變為生系統,對公有雲的需求成為必然。“很多企業上雲之后,它以生系統的形式存在,所以我們大量地聚合合作伙伴。”

在7月30日華為公有雲發布的現場,華為通過視頻短片的方式揭曉了與PTC、軟通動力、中軟國際、中金數據、IBM、微軟等的合作,這些公司分別在物聯網、智慧城市、軟件開發、金融服務和數據分析等領域有卓越的成績,將分別基於華為的I層提供對外服務。此外,國際領先的企業管理軟件專家SAP高層也來到現場,宣佈其新一代系統S/4 HANA也將提供基於華為企業雲的服務。

除了開放的心態,華為多年以來在通信領域的安全積累和項目的交付能力以及下服務支持團隊的建設能力在業界也是有目共睹,這些領先優勢都有可能幫助華為從目前中國百花齊放的公有雲市場中脫穎而出。

華為企業BG中國區總裁馬悅透露,目前華為公有雲在整個企業BG營收中的占比並不高,但華為看中這塊業務的發展潛力,因此也會持續性地加大投入。

而據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華為將把發展雲計算當成推動公司IT業在下一個十年飛速發展的抓手。據悉,華為在IT業上累計投入已超5億美金,在伺服器、存儲、虛擬化、雲計算和大數據平台都推出了相應品。“IT業今年有望實現20億美金收入,明年可實現收支平衡,到2020年收入將超過100億美金,成為公司除通信業之外的另一大支柱。”

不過盡管前景可期,但華為方面對整個雲計算的發展有清醒的認識。華為企業雲服務業務部總裁楊瑞凱表示,目前中國雲服務還處在初級階段,爆炸式的需求還遠未到來。徐直軍也強調,華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通過混合雲的方式,加強與客戶的合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