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崩盤中的最大贏家
金色財經
作者:thedefinvestor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對加密貨幣行業而言,過去一周堪稱歷史性時刻 —— 但絕非好事。想必大家都已知道,10 月 11 日加密市場遭遇了大規模崩盤。
具體來看,10 月 11 日單日清算的加密貨幣部位價值超 190 億美元。相比之下,FTX 崩盤期間的總清算額僅約 16 億美元,差距懸殊。
究竟發生了什麼?
簡而言之,此次下跌的直接導火索是:中國宣布限制稀土礦出口後,川普隨即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徵收 100% 關稅。
不過,市場上也流傳着其他說法,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協同攻擊,也有人猜測是部分大機構爆倉後被迫拋售資產所致。
無論原因如何,此次事件無疑是對去DeFi的一次重大壓力測試。在這場崩盤中,哪些加密領域的巨頭頂住了壓力,哪些又徹底翻車。
一、表現亮眼的贏家
1. Solana
以太坊 Layer2 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Arbitrum 和 Base 的交易手續費峰值超 50 美元,對大多數用戶而言,這樣的成本顯然難以承受。
與此同時,Solana 網路運行毫無故障,手續費峰值時的中位數也僅為 1 美元 —— 考慮到此次下跌的規模,這樣的表現已相當合理。
更值得關注的是,Solana 期間處理的交易量,甚至超過了以太坊 Layer1 與所有 Layer2 的交易量總和。在我看來,這再次證明 Solana 在加密生態中已站穩腳跟,絕非曇花一現。
2. 貨幣市場
AAVE、Euler、Kamino、Fluid 等主流貨幣市場均未出現債務違約,也未遭遇任何營運問題,表現穩健。
以 AAVE 為例,該平台在短短一小時內完成了價值 1.8 億美元的抵押品清算,且全程無異常 —— 要知道,這絕非易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Fluid:它採用部分清算機制。其他貨幣市場會對貸款價值比跌破閾值的部位進行全額清算,而在此次崩盤中,部分 Fluid 借款人僅被清算了 2% 的抵押品。
可想而知,損失 2% 抵押品的痛苦程度,遠低於損失 100%。總體而言,上周貨幣市場的表現堪稱出色,再次證明了其抗風險能力。
二、徹底翻車的輸家
市場崩盤中的最大輸家,或許要數中心化交易所。幣安、Coinbase 等多家頭部中心化交易所均出現故障,用戶無法下單或平倉。
對現貨投資者來說,這或許不算致命問題;但對大量交易者而言,無法追加保證金、也無法平倉的後果,就是眼睜睜看着自己的部位被清算。
以幣安為例,ATOM 的價格在短短 10 分鐘內暴跌 99.97%!需要說明的是,ATOM 是市值數十億美元的主流資產,並非沒有實際價值的迷因幣。這種異常波動難免讓人懷疑:背後是否存在嚴重的市場操縱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表現也不算好。Hyperliquid 沒有出現宕機(這一點值得肯定),但由於其自動減倉機制過於激進,在崩盤中強制平倉了大量交易者的盈利空頭部位。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中心化交易所也設有自動減倉機制,目的是避免自身陷入破產風險 —— 這一點並非 Hyperliquid 獨有。
另一家平台 Lighter 則在崩盤後宕機了 4 小時。但從積極面來看,Lighter 的平倉規模比 Hyperliquid 小,因為其自動減倉機制對交易者更友好;而且,Lighter 團隊已宣布將對因宕機受損的用戶進行補償,這一點值得認可。由此可見,每個協議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完美選項。
但歸根結底,有一點毋庸置疑:
去中心化交易所完全透明 —— 你可以在鏈上實時查看所有交易動態,且平台無法凍結你的資金。
中心化交易所則恰恰相反。FTX 的結局大家有目共睹,而如今許多中心化交易所的後台,也存在不少不為人知的灰色操作。
當然,目前來看,去中心化交易所要實現大規模普及,在用戶界面方面仍需大幅改進 —— 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從長遠來看,DeFi的最終勝利,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佈局加密資產,台北台中鉅亨買幣實體授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