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億美元易主:號稱去中心化的BTC是如何被美國政府「沒收」的?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美國紐約東部聯邦法院掀起一山紙區,在美國紐約東部世界巨狀,加密世界巨狀,全球巨狀,美國紐約州聯盟。

10 月 14 日,美國司法部宣布對柬埔寨太子集團創始人陳志提起刑事指控,併申請沒收其控制的 127,271 枚 BTC,市值約 150 億美元,使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比特幣司法沒收案。
「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虛擬資產沒收行動。」司法部在公告中給出了極具警示性的措詞。並且,官方特別強調,這批 BTC 並非存放在交易平台,而是長期由陳誌本人透過未託管的私人錢包保管。這似乎動搖了加密社群的核心信條:「掌握私鑰,資產即不可剝奪。」
實際上,即便不破解加密演算法,美國政府依然可以透過法律程序完成資產的「司法轉移」。透過鏈上追蹤與國際協作,執法部門鎖定了分散於多個地址、但均屬陳志控制的比特幣。法院隨後發布查封令,將這些資產合法轉移至美國政府控制的地址,進入司法託管程序,等待最終的民事沒收判決。
同時,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管制辦公室將「太子集團」列為跨國犯罪組織,並對 146 個相關個人及實體實施制裁;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則依據《愛國者法案》,將 Huione Group 認定為「主要洗錢關注對象」,禁止其美元清算系統。英國也同步對陳誌及其家族成員執行了資產凍結與旅行禁令。
在加密市場的脈絡中,這一刻極具象徵意義。它不僅是針對一個犯罪集團的執法,更是一次國家機關對鏈上資產直接行使控制權的公開展示。 127,271 枚 BTC——這個足以改變市場情緒與監管走向的數字,已被寫入比特幣監管史,成為一個關鍵標記。
從福建商人到詐騙帝國:陳志的資本佈局與產業化罪行
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書,揭開了陳誌及其太子集團的另一副面孔。
在東南亞媒體的報道中,陳誌曾是「柬埔寨新貴」,其掌控的太子集團也被宣傳為業務遍及房地產、金融等領域的跨國財團。然而,美司法部指控背後有一套「雙層運作邏輯」:對外是合法的商業帝國,對內則是為詐騙收益服務的資金控制與清算系統。
陳志原籍福建,早年在柬埔寨以博彩與地產業發跡。 2014 年獲得柬埔寨國籍後,他透過政商關係迅速取得了多項開發許可與金融執照。此後,他並未止步於本地業務,而是透過設立英屬維京群島公司、新加坡控股架構等方式,建構了複雜的跨國資產配置,並疑似持有英國身份,從而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製造壁壘。 2024 年 4 月,柬埔寨國王更簽發王令,任命陳志為參議院主席洪森的顧問,顯示了其在當地深厚的政商根基。
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於 2024 年 4 月 19日簽發《王令》,任命太子集團董事長陳誌公爵為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親王顧問
據指控,陳志在柬埔寨建立的電信詐騙體係可謂“產業化”運營。司法部文件多次提及「園區」與「手機農場」的概念,其運作模式高度系統化:
· 實體基地:所謂「園區」以服務外包為名註冊,實際上實施封閉式管理。
· 人力控制:境外勞工被「高薪招聘」吸引入境後,往往遭到人身自由限制。
· 標準化作業:操作員每人管理數百個「關係線」,使用統一腳本進行社交誘導和投資引導,流程類似客戶關係管理。
· 科技偽裝:「手機農場」利用大量 SIM 卡和 IP 代理,製造虛擬身分與地理位置,以掩蓋真實來源。
這並非傳統散兵游勇式的詐騙團夥,而是一座分工明確的「鏈上詐騙工廠」。所有詐騙資金最終都匯入太子集團的財務中轉層。據報道,陳志的犯罪所得被用於極度奢侈的消費,包括購買名錶、遊艇、私人飛機,甚至包括在紐約拍賣的畢卡索畫作。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佈局加密資產,台北台中鉅亨買幣實體授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