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研究證明!專家駁泡沫:質疑AI指數級成長趨勢是自欺欺人 如新冠疫情初期時「輕敵」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AI 研究專家 Julian Schrittwieser 近日撰文駁斥「AI 泡沫論」,警告當前對技術進展的質疑實為對指數級成長的誤判,跟新冠疫情初期對病毒傳播的忽視相似。

這位 Anthropic 研究員在個人部落格中發文指出,人們對 AI「平台期」或「泡沫」的唱衰,本質是低估了技術迭代的速度與潛力。
Schrittwieser 的核心論點來自兩項關鍵研究;一為獨立機構 METR 發布的《衡量 AI 完成長任務的能力》,數據顯示 AI 模型自主執行軟體工程任務的時長正以指數級速度翻倍。7 個月前的 Sonnet 3.7 模型以 50% 成功率完成 1 小時任務,而最新模型如 Grok 4、GPT-5 等,第二項關鍵研究為 OpenAI 的 GDPval 評估,該研究涵蓋 9 大行業 44 個職業,由平均 14 年經驗的行業專家提供任務,結果顯示頂尖 AI 在更廣泛經濟活動中「驚人接近」人類水平,Claude Opus 4.1 甚至幾乎跟行業專家表現一樣,GPT-5 亦緊隨其後。
Schrittwieser 在文中還特別肯定 OpenAI 發布第三方模型超越自家產品的評估,稱其體現「誠信與對有益 AI 的關切」。
針對「AI 僅擅長程式設計、易犯錯」的質疑,Schrittwieser 認為,目前模型在部分任務中的不完美,與早期人們對 AI 程式設計「科幻化」的否定如出一轍。
Schrittwieser 寫道:「因關注當下缺陷而斷言 AI 永難達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Schrittwieser 還說,新冠疫情初期對指數級傳播的忽視導致應對滯後,如今對 AI 指數進步的誤讀同樣危險。
基於數據外推,Schrittwieser 明確預測指出,若技術改進持續,2026 年中模型將能自主完成 8 小時工作日任務,到了明年底,至少一個模型將在多行業達到人類專家水平,2027 年底模型更將頻繁超越專家表現。
Schrittwieser 說:「未來模型可能比專家更好,通過推斷圖表直線預測,甚至比多數領域專家更準。」
Schrittwieser 還認為,質疑者將 AI 的階段性限制等同於「平台期」,實則忽略了技術進步的非線性軌跡。當前對 AI 的唱衰,恐將成為又一次低估指數級力量的歷史註腳。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