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分析〉5大收息產品風險與回報比較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市場策略師大力建議投資者增加收息產品投資的比重。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港股上半年經歷「大時代」後,股市由高位大跌。即使現在回穩,恒指只在25000點上下爭持,投資者有需要重新審視投資策略。隨着第5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 5)推出市場,認購反應熱烈,加上美國加息在即,市場策略師大力建議投資者增加收息產品投資的比重。收息投資工具林林總總,風險與回報高低有別,例如iBond便屬於最低風險類;人民幣或外幣定存則有可能賺息蝕價,風險稍高。那麼,投資者又該如何選擇呢?香港《文匯報》以iBond 5、人民幣定存、房託基金、美元公司債券及債券基金5大收息產品作比較。 

香港《文匯報》27日報導,去年10月底以來,日本、歐洲及中國等均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當中人行更連番減息降準,令環球投資市場資金氾濫。熱錢全趕去炒股,結果造成上半年的股市暢旺。不過,美國可能在今年底前加息,又令資金回流定息投資。

理柏FMI的資料顯示,截至7月15日止一周內,以美國為基地的中國股票基金,外流高達7.35億美元,為持續第4周的現金撤離。以美國為基地的債券基金,一周流入26億美元,為持續第2周的流入。當中高收益債券基金流入12億美元,為自4月初以來最大的流入。最保守的美國國庫券基金,一周亦流入了12億美元,反映資金追逐利息產品的需求上升。

星展財資市場部(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出,面對人口日漸老化,老年人對定息產品的需求較大,料環球高息投資產品繼續吃香。雖然市場一般預期聯儲局有機會於年內加息,但收息類的投資產品仍然頗有吸引力。

「收息為王」在今年餘下時間是重大的投資主題,定期存款在各類收息產品中屬入門產品。近日多間銀行上調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以高息搶客,吸引「食息一族」的目光。目前香港銀行的一年期人民幣定存,息率均在3%以上,大額存款達4%,以花旗為例,其近日推廣的人幣定存息率最高更達5%,港人再也不用長途跋涉北上做定存。

投資顧問指出,近年連年上升的人民幣匯價,強勢已暫時逆轉,去年累跌2.4%,年初至今亦再挫約1%,這或會影響定存的投資回報,惟相信人民幣正在國際化,匯價料不會大幅貶值。

過去很多投資者喜愛澳元定存,但近年澳洲不斷減息,澳元亦逐步回落,資金現時較少選擇澳元了。反觀人民幣匯價走勢穩定,人民幣定存仍不失為低風險的收息之選,尤其在近日香港人民幣存款流失下,不少銀行均提高人幣存款息率搶客。市場普遍預料未來3個月至6個月,人民幣匯價上下波幅僅約0.5%至1%。

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亦受收息一族追捧。相對於高息股,房託或信託基金的產品更穩陣,例如港燈(2638-HK)目前有約6.7%的利率回報。越秀房託基金(0405-HK)息率回報更高達6.8%,但需注意人民幣貶值會拖累回報。置富產業信託(0778-HK)主要持有香港物業,回報有5.1%,毋懼人民幣貶值。

除了個別企業債外,投資者亦可考慮債券基金,例如較多港人知悉的「貝萊德亞洲老虎債券基金」。該基金主要投資中國、印度、香港及印尼等亞洲地區的企業債券,當中連同現金,約70%投資於屬投資評級的債券,其餘30%是非投資級別債券,基金表現正受惠亞洲區的減息期。

近期大陸及印度進入減息期,債券價格定必上升,相關債券基金的價值亦會上漲。據晨星亞洲的資料顯示,該基金去年回報為8.2%,年初至今亦有逾2%回報,是同組亞洲債券基金中表現最好。(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iBond 5的認購反應熱烈。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對於資金較充裕者,可嘗試較高息的企業債券。有投資顧問近日推介一些信貸評級處於投資級別邊緣(即標準普爾「BBB-」評級附近,或穆迪「Baa3」評級附近)的公司債,因為有關公司債券,最能受惠於經濟改善及信貸評級上升。若美國加息,反映全球最大經濟體已確定持續復甦,可望帶動全球經濟增長,香港企業債務違約風險亦間接下降。

例如嘉里(0683-HK)旗下公司發行,於2021年4月6日到期的美元公司債息,其孳息率便有3.59%。有關債券獲標準普爾「BBB-」評級,屬投資級別,債務違約機會頗低,屬較穩健的選擇。

若投資者願意承擔較高風險,則可買入麗新(0488-HK)旗下公司麗新國際發行、2018年1月18日到期的公司債,息率7.7%。新世界中國(0917-HK)發行的美元公司債孳息率回報為5.3%;雅居樂(3383-HK)及瑞房(0272-HK)旗下香港企業發行的美元公司債,孳息率分別高達8.78%至9.57%。

政府發行的第5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 5)(4228-HK)現正接受認購,本周三(29日)才截止。據配售銀行表示,市民上周的認購反應熱烈,估計認購人數勢破歷年紀錄,投資者可能只能穩獲一手,要獲第二手只能靠運氣。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近日投資者難於在股市尋找投資機會,故連回報僅得三四%的iBond亦「熱搶」。至於iBond的吸引力在於「抗通脹」,張智威指只要肯認購,投資者幾乎是必賺。

iBond的息率回報是根據最近6個月的香港平均通脹率,但最低仍有1%的派息,肯定可以對抗通脹。張智威認為,iBond可說是港府的「另類資助」,長揸短炒均必賺。翻查過去4次發行的iBond,其首日上市開市價每單位介乎102.85元至106.9元,均較發售價100元為高,不少抽中者即日沽出以獲利。

若選擇長揸,則可一年收兩次利息。以去年7月到期的第一批iBond為例,若認購後持貨至到期,每手合共收1355元利息,3年總回報率達13.55%。雖然通脹率預期將下降,但iBond保本之餘又必賺,有不少投資者會於二手市場買入iBond。不過要注意的是,買入iBond時要向賣方支付由上次派息日至購買日之間時段的利息,債券價格亦多有溢價,投資時要留意。

■iBond 5

息率:預期3%至4%

入場費:最低1萬元

投資期:最長3年

人民幣定存

息率:最高5%

入場費:一般數萬元

投資期:普遍1個月至1年

■美元公司債券

息率:3.59%至9.57%

入場費:10萬美元

投資期:以年計

■房託基金

息率:最低領匯(0823-HK)4%

至最高開元產業(1275-HK)8.9%

入場費:最高領匯每手約23,000元,

最低為富豪產業信託(1881-HK)每手約2,230元

投資期:投資者自主

■貝萊德亞洲老虎債券基金

息率:去年8.2%,今年至今逾2%

入場費:首次認購5000美元

投資期:屬長線投資類基金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