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阻詐行動加嚴 3類型帳戶遭凍引民怨 差點違約交割...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國內詐騙猖獗,國銀陸續加嚴防堵措施,將「長期未交易」、「低餘額」、「快進快出」三類型帳戶予以凍結,有許多網友發文指出,急著用錢才發現帳戶被凍,得跑一趟銀行排隊解凍,結果原因竟是「超過半年未使用」,甚至有網友抱怨差點違約交割。

為防堵長期沒交易、餘額過低「靜止戶」淪為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多家銀行陸續依風險評估限制或暫停自動化交易功能,民眾無法進行 ATM 提款、網銀轉帳、自動化交易等功能,想要解凍,必須攜帶身分證、印鑑等證件親赴分行辦理說明。
網友在社群平台 Thread 上抱怨連連,有人辦了台新銀行薪轉戶,連續 2 次被列為異常帳戶,要跑分行解除凍結;有人說自己帳戶很正常,只是薪水入帳、提款、刷卡、小額消費等,原因是被 AI 偵測判定;一名網友表示,他的帳戶定存到期想續約,結果 20 幾萬直接被凍結,銀行回覆是「超過半年未使用」。
貼文一出,釣出不少苦主紛紛留言,「上班族還得特地請假跑一趟,時間不是成本嗎」,「詐騙還沒解決,一般民眾倒是先被預防性處置了」,「原來銀行防詐的新招是先把你的錢鎖住,就不會被騙走了」、「存半年沒動,不是很正常嗎?」直呼國銀阻詐新措施太過擾民。
對此,台新銀行今 (4) 日說明,為協助政府打詐、防詐,減少民眾遭詐騙蒙受損害,對部分帳戶進行管制,或許造成部分客戶不便,也有改善空間,將深切檢討適時滾動調整相關作法,以兼顧客戶服務與民眾財產的安全防護。
另外,包含台灣銀行、合作金庫及郵局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也已針對久未往來且低餘額的帳戶啟動管制。例如合作金庫薪轉戶若超過一個月無入帳或存款長期低於千元,帳戶恐遭鎖定或自動關閉;兆豐銀行同樣針對低於千元的帳戶進行關閉機制;土地銀行則將啟用收款人戶名顯示以降低轉錯帳風險。
- 關稅戰火燒進外匯市場,投資人如何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