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雲鋒金融4400萬美元掃貨萬枚ETH 機構入場將如何擴大市場格局與財富機會

金色財經


來源:鏈上花絮

引言:當馬雲的資本叩響Crypto之門

2025年9月2日,據香港聯交所公告,由馬雲間接持股的雲鋒金融(0376.HK)將4400萬美元用於購入10000枚ETH當作儲備資產。此消息一經公布當日,公司股價便大幅上漲漲幅達10%,Crypto行業正迎來歷史性轉折點 — — 當「馬雲系」資本首次把ETH納入儲備時,這一動作絕非偶然:下一個十年的掌舵者,正逐漸由技術極客轉變為機構資本。

行業共識已清晰浮現:懂得如何將鏈上世界包裝為華爾街能理解的金融產品,下一個十年的Crypto浪潮將由這些人定義。雲鋒金融的4400萬美元持倉,正是這場時代交替的最佳註腳。


安永報告:86%機構跑步入場, Crypto迎來」機構化拐點」

安永(EY)最新報告揭示震撼數據:在全球範圍內有86%的金融機構已然參與到Crypto資產的交易或者配置當中,而在這些機構里,59%的機構把超過5%的資產管理規模(AUM)投入到了數字資產領域。一家千億美元級機構意味著至少配置50億美元,其資金量級遠遠超過了散戶市場的總和。

機構入場的三個關鍵信號:

• 廣度覆蓋:86%主流金融機構布局Crypto
• 深度滲透:59%機構配置超5% AUM
• 生態成熟:穩定幣使用率84%DeFi參與率達75%

Crypto市場的「機構化拐點」已至,這些數據便是標誌,當傳統資本如雲峰金融開始對ETH進行重倉時,單一案例已然演變為行業性趨勢 — — Crypto的估值體系與遊戲規則正被機構資金重新構建。

機構主導的五大行業新風向:從技術敘事到資本遊戲

真正的增量來自華爾街的錢袋子

前幾年華爾街DATs(數字資產交易策略)敘事帶來了真金白銀的規模效應,而ZK技術、Layer2等概念僅僅停留在極客圈層的「自嗨」之中。據EY報告表明Crypto市場中機構資金投入規模在總流入里所占比例達到63%,而散戶貢獻僅為37%,二者差距明顯。

典型的是DATs策略,其藉助與傳統金融指標(像公債殖利率曲線)建立關聯,使得機構能夠輕易明白風險敞口,儘管部分機構有著短期套利的動機,不過其帶來的流動性在客觀層面將資產估值推高了 — — 雲鋒金融對ETH的持倉已經讓相關板塊的估值提升了22%,這恰好印證了機構資金所產生的「鲶魚效應」。

資本效率:從TPS軍備賽到」每一分錢都要生息」

機構資金徹底扭轉了行業邏輯:從早期將追求重點放在TPS、TVL等技術參數上,轉變為聚焦於「資本效率」也就是思考怎樣讓每一筆資金都能夠持續產生利息。在Dolomite_io那裡,「流動性復用」這一技術能夠讓單一資產在3個交易對開展做市活動,使得資金利用率提高了200%。MitosisOrg的可編程流動性協議憑藉AI算法對資產配置予以自動調整,將閒置資金殖利率提升到8.7%。

機構對Crypto產品的核心要求按EY報告所顯示,已然變成「年化收益波動率低於15%」這種情況迫使項目方從「技術炫技」朝着「收益確定性」轉變。正如某華爾街基金經理所言:我們不在乎區塊鏈每秒處理交易的筆數是多少,只關注資金能不能如同傳統債券那般穩定地產生利息。」

金融工程:密碼學退潮,結構化產品的勝利

金融產品中機構資金並非青睞複雜技術概念,而是更傾向於「看得懂、可對沖」的產品,通過鏈上訂單簿深度優化,HyperliquidX將機構單筆百萬美元訂單的滑動點控制在0.02%以內實現了CEX級交易體驗;上線三個月吸引12億美元機構資金的pendle_fi的Boros協議,把傳統金融的利率互換機制引入到鏈上讓機構能夠藉助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互換的方式鎖定收益。

金融產品中機構資金並非青睞複雜技術概念,而是更傾向於「看得懂、可對沖」的產品,通過鏈上訂單簿深度優化,HyperliquidX將機構單筆百萬美元訂單的滑動點控制在0.02%以內實現了CEX級交易體驗;上線三個月吸引12億美元機構資金的pendle_fi的Boros協議,把傳統金融的利率互換機制引入到鏈上讓機構能夠藉助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互換的方式鎖定收益。

這印證了EY報告的結論:78%的機構更傾向選擇」類傳統金融」的Crypto產品。當機構操盤手能用熟悉的」期權 Greeks」模型評估鏈上衍生品時,技術術語已不再重要 — — 結構化產品的勝利,本質是」用華爾街語言講Crypto故事」。

B2B2C模式:機構成為散戶與鏈上世界的」翻譯官」

在Crypto行業里純C端模式已被證實難以持續(唯有交易所取得成功),與之不同的是B2B2C模式藉助機構仲介達成了規模化增長。把複雜的私鑰管理轉變為大家熟悉的「基金市佔率」的「鏈上資產託管池」,是FidelityDigitalAssets為家族辦公室量身定製的。藉助這個託管池高凈值客戶藉助傳統券商渠道就能投資Crypto,目前其管理規模已經突破85億美元。

這種」機構翻譯」機制解決了行業痛點:簡單產品是散戶所需要的,而鏈上價值的釋放要依賴複雜的邏輯,將「跨鏈交互」以一鍵申購的形式進行簡化,並藉助機構把「流動性挖礦」轉變為「固定收益憑證」,鏈上世界正憑藉機構仲介讓更廣泛的大眾市場得以觸達。

合規:從」事後補票」到」准入門檻」的不公平優勢

合規已從成本負擔變為競爭優勢。Coinbase的Base鏈憑藉美國監管認證,吸引47家傳統金融機構入駐;Circle的USDC通過法幣儲備審計,成為84%機構交易的首選穩定幣。最典型的川普家族WLFI基金,僅憑」政府關係背書」,估值就較同類未合規項目高出3倍。

EY報告強調:82%的機構將」合規資質」列為選擇Crypto合作夥伴的首要標準。當合規成為」入場門票」,沒有牌照的項目將被徹底邊緣化 — — 這不是公平競爭,而是機構主導時代的生存法則。

機構狂潮下的牛市預言:流動性盛宴與FOMO時刻

全球當前可配置到Crypto的潛在資金規模在機構層面超兆美元,然而市場總市值僅僅4800億美元,供需差距造就了「流動性堰塞湖」。當機構資金占比超過50%之際,歷史數據表明Crypto市場常會迎來一輪3–5倍的牛市行情(在2021年機構占比達到41%的時候,比特幣漲幅高達302%)。

更關鍵之處在於機構所呈現的「一致性看漲預期」,正催生出FOMO效應,據EY所做調查表明,在未來12個月裡有80%的機構打算增持Crypto資產,這種「生怕錯過機會」的心態會造就一個自我強化的上漲循環。已有11家港股上市公司在雲鋒金融公告發布後宣布跟進配置ETH,這種牛市初期的典型特徵便是「羊群效應」。

下一個十年,站在機構的肩膀上」上車」

Crypto的極客時代已落幕,機構主導的新十年正在開啟。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最佳策略是」藉機構之力」 — — 關注三類機會:合規ETF(如ProShares比特幣策略ETF已吸金140億美元)、機構重倉幣種(ETH、SOL等獲50+機構持倉)、B2B2C平台(如Fidelity Digital Assets的零售渠道)。

牛市已來,別被落下。當馬雲的資本已入場,當86%機構跑步上車,散戶的最佳選擇不是糾結技術細節,而是緊跟機構步伐 — — 畢竟,下一個十年的Crypto財富盛宴,註定由懂得」華爾街語言」的人主導。

現在正是行動時刻:打開你的交易APP,看看機構重倉的標的,這或許是你距離下一波財富浪潮最近的一次。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