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未來”系列講座之顛覆性科研和創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20 08:16
新浪科技訊 7月20日消息,近日,未來論壇“理解未來”系列講座首度走進清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李凱以“顛覆性科研與創新”為題,與未來論壇“青年行動小組”的代表展開一次精彩的對話。
對話環節中,未來論壇“青年行動小組”代表成員,北京格靈深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TO趙勇提出如果現有市場環境不能滿足對顛覆性創新技術的支持,那就應通過創業來推進,這一觀點深得李凱教授的認同。事實上,在北京、在深圳,類似趙勇這樣的創業者正在逐步實踐科研與市場結合的責任。而探索未來顛覆性創新的前景,也正在成為他們每一天的工作內容。
未來論壇“青年行動小組”代表成員,百度研究院副院長余凱主持的團隊最近已經將計算機視覺學習的精度提升至了95%以上。在他看來,未來計算機的深度學習,將能夠把現在實驗室內的人工智能技術最終實現為服務人類生活的“身邊智能”。
暢想未來20年,包括“身邊智能”在內的深度人機交互技術,以及基於移動互聯網、感測技術的物聯網應用,可能構建出一個人類現在無法想象的平行多維世界。而在這一個願景實現的路途中,需要顛覆的不僅僅是技術。
“單純的技術突破是不足以成為顛覆性的創新。顛覆性創新需要的是來自一個體系的創新,這其中包括資金渠道的創新、科研體制的創新、甚至是政策體制的創新。”李凱認為,科研與創新其實應該有所區分,科研是用資本轉化為技術,而創新則是把科研轉化為收益。
“創新最重要的考慮是讓市場做決定。”未來論壇“青年行動小組”代表成員、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戴雷看來,用戶的潛在意願,往往應該是科技創新者最應讀的需求。
“從我們接觸的情況看,目前80%的市場需求已經准備好了,我們都在等待科研技術創新的爆發時刻。”未來論壇“青年行動小組”代表成員、線性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淮表示。
在本期講座中,李凱教授“顛覆性科研與創新”的演講引來了對諸多話題的熱烈討論,我們呈現部分演講嘉賓的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逆世而為方可顛覆
李凱:顛覆這個詞在中文來,某種程度上是貶義詞。但是顛覆性科研要另當別論,所謂顛覆性的科研創新就是要把某個領域裏此前的科研成果替換掉。
但是,顛覆性的科技公司要成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首先你要引導消費者用你的新品,市場推進這件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我自己的經歷就很能明這個問題。最開始我花百分之百時間的時候沒有值,后來我的時間花的越少值越高,這證明不是所有的事你都可以做,要辦成一個公司不光要有技術,還要能設計出好的品,需要有各種不同的人在顛覆性品后面往前推動。
如果讓我總結一下,一個顛覆性的科技公司要成功大概要具備四個要素:第一,必須有最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是懂技術、做品,也需要懂客戶、懂怎麼樣把品推向市場,這些都必須要做到最好;第二,必須對市場有非常深刻的了解,知道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客戶才願意買單;第三,必須跟主流技術趨勢是一致的;第四,你要想顛覆成功,有可能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品類,在一個很大市場中競爭很難變成第一,如果能夠開拓形成新的小市場,就有可能成為第一。
總之,我建議大家做科研不要保守,保守就是顛覆的反面,要敢於提出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如果你的研究或者品出現了問題,應該積極想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擔心會出問題就不去研究。
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饒毅:李凱教授演講的主題是“顛覆性研究與創新”,我特別欣賞的是李教授講的例子都是他自己的親歷。大家知道,從蓋茲、喬布斯、扎克伯格到國內一些企業家如馬雲等,他們中很多是大學綴學生,也有的是大學根本沒學過計算機,卻能顛覆性獲得企業的巨大成功,帶來社會對高等專業教育的否定或疑問。而李凱教授在四十歲以后以雄厚的科技基礎創業成功,這是否明無需專業基礎、只通過商業運行模式就可以創業的時代總有一天要結束,以后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特別是顛覆性的創新,大多數都需要和李凱教授一樣擁有雄厚的科學背景、技術經驗才行?如果這個猜想成立,我們是否可以:未來是屬於老年人的?這也算是顛覆性的想法吧。
教育桎梏扼殺創造力
李凱:我在國內長大,對中國教育制度應該有一些發言權,中國的傳統教育體系是不鼓勵學生提問題的,而過於注重訓練學生解決問題。但是,一個社會要想有真正的創造力,想有真正的顛覆性創新,就必須在教育體繫上做根本性的改革,鼓勵年輕人多提問題,多提新的問題。
中國的家庭為了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多少錢都願意出,但是政府卻不願意對教育進行投資,或者沒有把資金投入到教育者比如師資等關鍵環節,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我認為需要對中國的教育體系進行顛覆性的改革。
同時我認為中國科研管理也需要改革,很多非專業人員在管理專業的人員,也就是常的外行領導內行,往往是上級告訴下級應該做什麼科研,用什麼科研做什麼品,卻不管這種品未來有沒有市場,這其實是一種浪費的行為。
使命感是創新的重要驅動力
李凱:你如果感覺到做某件事情可以更幫助人類,或者在某一個領域裏可以幫助人類做更多的事情,我覺得你就應該去做。人的生命不是很長,真正做事情、或者做科研或者做企業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你需要考慮如何分配時間。
為什麼硅谷高科技企業會那麼成功?硅谷的很多高科技公司從成立之初就開始放眼世界市場,而不是僅僅想本國市場,很多公司成立半年之后就開始在美國賣品,也同時在歐洲、亞洲賣品,品設計是全球視野的、沒有國界的。中國的傳統教育是要學生為國服務,很少要求學生未來的目標是為人類服務,當然愛國是一個好事情,但是科學是沒有國界的,要想發展科學必須要有為整個人類服務的理想,未來成功的公司也需要考慮整個世界的需求而不是僅局限在一個國家。
趙勇:做商務的人對市場驅動更敏感一些,如果這個品客戶不是特別需要,他們一般就比較反對。相反,我是做技術出身,我的60%的時間做今年或者明年可以有市場的品,30%或者40%的時間做五年之后的品,如果我覺得現在做的事情長遠來看一定會幫助人類,我就會在某種程度上以不理智的方式追求它。
未來論壇創始理事、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吳鷹:我前幾天和國內三個互聯網巨頭的其中之一在一起聊天,我問他有沒有從服務全人類的角度考慮過自己公司的發展,他很誠實的沒有考慮過。但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就曾經過他對人類有使命感,希望為人類做一些事,我想這就是兩類公司的不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