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醫療險保證續保≠保證費率 金管會:調整依據將更明確 尚無上路時間表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近年實支實付醫療險理賠爭議頻傳,自費醫療支出增加、部分醫師引導病患選擇特定醫療服務,推升壽險公司損失率,未來保費調整依據將更明確了。金管會今 (21) 日表示,昨天剛收到保發中心函報的修正指引,需要時間深入研究,尚無具體上路時間表。官員強調「保證續保≠保證費率」,只能提醒業者調整時要兼顧公平合理性,檢視哪些類別理賠特別多,經保險局審核通過才能調漲。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醫療險保證續保≠保證費率 金管會:調整依據將更明確 尚無上路時間表。(鉅亨網資料照)

金管會證實,關於調整保費的啟動要件及幅度等涉及符合精算公平合理調整機制、消費者權益保障及保險業者穩健經營議題的討論,昨 (20) 日下午已收到保發中心研議修正的《一年期以下傷害保險及健康保險商品訂價合理性作業指引》。


保險局官員表示,後續還要深入研究,目前尚無明確的方向,對於外界傳聞最快 8 月底前公布指引,官員強調並非事實、沒有時間表。

符合 2 條件可申請調漲保費 首年最多漲 3 成

根據指引內容,「一年期以下、保證續保的個人健康保險」若同時符合兩大條件,業者即可申請調漲保費,包括保單開賣以來呈現長期虧損、近 3 至 5 年理賠率有明顯惡化趨勢,且實際損失率高於預期並持續惡化。若是僅單一年度虧損、隔年又獲利,則不符合申請資格。

金管會自 2023/12/18 後改為核准制,保費調整幅度及適用範圍須經過保險局審核通過才能適用。根據修正後的指引,首年調幅上限為 30%;後續年度每年最多可再調升 10%,直到收支打平。舉例來說,若業者認為需總計調漲 50%,則必須分年進行,第 1 年漲 3 成,第 2 年漲 1 成,第 3 年再漲 1 成。

指引適用範圍涵蓋現行銷售、已停售及未來新推出的一年期以下保證續保健康險商品,除了廣為人知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也包含住院日額、手術險等。從目前損失率來看,最可能申請調整的仍是實支實付醫療險。

醫療險保費恐將調漲,也引發網上輿論炸鍋,對此,保險局官員強調,保證續保僅代表不得拒絕有繳保費的保戶續保,並非保證費率固定。自 2022 年 3 月起,新銷售商品已要求業者明確告知「保證續保≠保證費率」,並請客戶簽署告知書。

至於 2022 年 3 月以前銷售、未充分告知的舊保單,若調整保費,業者必須在調整前派員或專人電話逐一說明,不能僅以簡訊或掛號信通知,確保資訊到位。依現行規定,保險公司仍須提前 3 個月通知要保人。

若是出現完全無法聯繫上的保戶,須以「個案」處理,過去有壽險公司因銷售時未清楚告知「不保證費率」,進而對客戶提出補償措施。

保費調整依據更明確化 保險局核准才能漲

壽險業者指出,過去保費調整屬個案審查,須逐年檢附損失率送審,程序繁瑣且標準不明,此次指引明確化條件與幅度,讓業者更清楚是否能申請調整。

保險局官員坦言,近年健保、醫療險發生頻率越來越高,在審查調整案時,會請業者提出損率過高的原因,並檢視哪一類的理賠特別多,再進一步檢討當初保單設計沒有考慮到的面向,若是當初銷售醫療險可能有一些不當話術,這部分實難舉證,消費者仍可向評議中心申訴。

不過,此次調整牽涉實支實付醫療險廣大舊保戶,預估超過百萬戶,雖然並不是每一家相關保單費率都會大幅調整,但如何兼顧消費者負擔、業者長期經營與醫療使用習慣,將是一大考驗。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