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澎湖旅遊|澎湖永續旅遊玩起來! 海廢變藝術、看攻略吃海鮮,實踐愛海日常

行遍天下


【圖/文:黃小莫】

作者介紹|黃小莫


因為海洋改變人生的旅遊記者,著有《海洋台灣:大藍國土紀實》,也是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顧問。旅行足跡遍及五大洲,長期推動永續旅遊、海洋保育、環境保護等。

撿垃圾,如何改變人生?2015 年,我第一次來到澎湖後寮遊客中心,採訪當時進駐的藝術家、攝影師唐小三(唐采伶)。原是桃園人的她,接拍婚紗案時經常帶新人到後寮沙灘取景,但她不只看見澎湖的美,也身體力行移居澎湖,帶旅人一起走上沙灘撿海廢、做手作。

01▲漫步後寮海灣,盛夏如畫。(圖片提供:海漂實驗室)

用藝術讓澎湖海廢問題被看見

移居的隔年,唐唐創辦「海漂實驗室」,曾落腳菓葉、龍門等地。十年後的夏天,她回到最初的起點後寮,與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漂流美術館」展覽,將這些日子在澎湖沙灘上撿到的海廢,一一轉化為繽紛的藝術品。她像是在沙灘上挖寶:「海洋無國界,在澎湖就可以撿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垃圾,用海廢環遊世界!」曾經冷門的淨灘行動,如今成為顯學,各地政府還有「向海致敬」計畫經費清理沙灘。然而,澎湖有 90 座島,許多無人島難以到達,尤其是迎東北季風的北海小島,更容易堆積海廢。2025 年再度進駐後寮遊客中心的唐唐,與獨木舟團隊「漂浮鯨魚」合作,帶著旅人從後寮出發,跨海划向土地公嶼與大白沙嶼。

02▲從後寮划跨海獨木舟的無痕旅程,撿走垃圾,留下美好回憶。(圖片提供:海漂實驗室)

垃圾源頭減量才是根本解方

我原本超擔心這一趟獨木舟淨灘之旅挑戰失敗,幸好有神隊友,加上來回幸運都順風,途中還有許多燕鷗從頭頂飛過,看牠們俯衝入海覓食,成了我奮力划行的動力。好不容易登上無人島,看著海岸堆滿各種海漂垃圾,大家人手一網袋,盡可能把垃圾帶走,把乾淨的沙灘還給大自然。這趟活動也採「無痕旅遊」設計,從飲水、餐食到活動過程都力求環保,讓人不只「撿」海廢,也從源頭「減」少垃圾。撿拾的海廢則由戒護船運回。返航後,大家分工合作,分類並清洗海廢、共創作品。此外,8、9 月還有「漂流祭」系列活動,不要錯過!

03▲沙灘的垃圾就算一時清完仍會再度累積,唯有源頭減量才是解方。(圖片提供:海漂實驗室)

04▲跟著海廢去旅行!唐唐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漂垃圾融入漂流美術館布展。

05▲唐唐十年來從沙灘撿回了一間海廢雜貨店。

這趟澎湖舊地重遊,唐唐也帶我在後寮社區走走。這裡盛產哈密瓜,村長家的哈密瓜冰淇淋香濃紮實,也歡迎自備環保杯買冰沙。附近還有超萌哈密瓜候車亭和熱門景點「天堂路」,但現在進入需步行,或付費搭乘導覽接駁電動車,兼顧交通安全與居民生活品質,也實踐低碳旅遊。

06▲超萌的哈密瓜候車亭。(圖片提供:海漂實驗室)

從認識魚拉近人與海距離

每次「回」澎湖,探望老朋友也是一定要的!另一位移居澎湖的青年巫佳容,我們認識也快十年。因為熱愛鯨豚,她從海洋保育走入海廢、食魚教育,並在 2020 年創辦「年年有鰆」。她笑說:「魚是鯨豚的食物,希望透過魚,拉近人與海的距離。如果大家選擇友善海洋的海鮮,海洋資源能永續的話,鯨豚也會生生不息。」

大家都知道澎湖海鮮很美味,但並非人人都會走進魚市場,更不了解「怎麼吃」才不會吃垮海洋。所以巫巫和一群愛魚的夥伴,研究國內外期刊論文,並諮詢專家學者,打造一本專屬於澎湖的「魚明星攻略」,精選澎湖魚市場最常見的 24 種魚,並以真實形象和色彩手繪呈現。每種都標示中文名、學名與常見俗名的唸法,並附上建議料理方式、主要漁法與棲息環境等知識,也標註選購月份和建議購買的魚體長度,希望讓消費者在選購海鮮時能更有意識。

07▲年年有鰆推出魚拓、魚標本遊程。(圖片提供:年年有鰆)

08▲每張魚卡貼心繪製建議購買的實際大小,方便旅人逛魚市場時直接比對。

以行動支持愛海的日常

但認識了魚,卻不知道該怎麼吃?愛吃的巫巫也整理她推薦的美味名單,包括:癮餐廳外帶店以烏尾鮗製作的「一隻魚漢堡」;小島一隅餐酒館的「水潤餅麵包盤佐臭肉魚奶油」;瑪咖朵的「丁香魚披薩」,以及錦呷、魚好、魚生、小李魚湯、倚樂屋等,從小吃到創意料理都有,讓人按圖索驥,吃對澎湖當季尚青海鮮。南海遊客中心旁的五星級「澎澄飯店」,也向住客力推食魚遊程,並積極實踐永續行動,獲得國際「GTS 綠色旅行標章」銀級認證。其中,因為澎湖飲用水多仰賴海水淡化,澎澄在建築設計時便導入中水與雨水回收系統,更妥善利用水資源;館內為減塑,改用玻璃水瓶,每年至少省下 15 萬支寶特瓶,源頭減量。這一趟澎湖之旅,不只是享受,更是體驗真愛海洋的生活方式。不論是唐唐或巫巫,她們從個人信念,凝聚出一群人的愛海行動,讓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是你我日常的實踐。

09▲澎澄飯店使用玻璃水瓶響應愛澎湖的減塑永續行動。

來源:《行遍天下》39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行遍天下》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