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U卡熱潮 交易所流量的新戰場

金色財經


Jessy,金色財經

2025年,U卡再次成為加密行業的熱門關鍵詞。

從Telegram 群組裡的匿名灰卡,到現在交易所們推出的Visa、Mastercard卡,一張連接鏈上與鏈下的加密借記卡,正在變成 Web3 世界「出金剛需」與「日常消費入口」。

對於各大交易所來說,推出U卡,不僅僅是在競爭激烈的當下,獲得新客的手段,也是延長用戶在交易所內的生命周期的一種手段。


留住用戶和其資產的新手段

在交易所的商業模型中,交易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用戶資產的「沉澱時間」決定了平台的營收能力,對於交易所來說,U卡的價值,不只在於出金,而在於延長用戶生命周期。

過去,用戶將資產買入加密貨幣後,或留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或通過OTC/P2P方式換成法幣。現在,U卡改變了這個鏈路:它讓用戶無需離開交易所系統,就能直接完成消費支付,甚至參與全球日常經濟生活。對交易所來說,這相當於把「資產留存」和「生活場景」打通,為自己爭取了更多的用戶黏性和資金停留時間。

一張合規的U卡要上線,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從技術接入、清算網路、合規對接,到用戶KYC、穩定幣兌換、法幣結算,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合作方的支持。Visa 和 Mastercard 是兩大主流卡組織,但交易所自己並不擁有發行權限,它們必須依賴擁有合規牌照和清算資質的第三方發卡機構。目前,多家交易所選擇與一家瑞士機構 Fiat24 合作。

目前市場上一些熱門U卡,基本都繞不開 Fiat24 的身影。Fiat24由 SR Saphirstein AG營運,持有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授權的金融仲介牌照,能夠以電子貨幣機構身份發行歐元帳戶。它的技術架構也高度Web3化:每一個帳戶由一個NFT代表,用戶鏈上授權後即可開通虛擬卡並充值 USDT,後台自動轉換為歐元餘額,用於 Visa 網路支付。

以下是幣圈KOL@alvinnn666做的各大交易所U卡的對比:

U卡的困境,不只是監管和競爭

儘管 U 卡在 2025 年重新成為加密行業的熱門關鍵詞,但熱度之下,其實隱藏着諸多結構性難題。問題不只來自監管收緊、競爭激烈,但真正的困境則在於,項目方們試圖搭建一張鏈接鏈上與鏈下的卡,卻必須完全依附在傳統金融體系之上。

目前大部分 U 卡項目並非真正的發卡銀行,而是通過掛靠的方式借用海外機構的牌照與通道。在這種模式下,項目方承擔了產品、客服、營運、風控等前端工作,卻無法參與清算和利益分配。比如一筆支付中的手續費,往往早已被 Visa、Master、發卡銀行、收單機構瓜分殆盡。

從盈利角度看,這種局面更為艱難。用戶的典型使用行為是「即充即用」,多用於訂閱、VPN、SaaS 等服務,頻次不高、客單價低,平台無法沉澱資金,即使接入 Morpho 等 DeFi 協議,也很難靠利差建立穩定收益模型。

更現實的挑戰來自合規。U 卡一旦擴展至出入金、電商消費、理財等功能場景,就必須接入傳統金融系統的深水區——支付牌照、AML/KYC、稅務合規、投資者保護、跨國清算等等。這些問題不是簡單通過技術堆棧或 API 接口可以解決的,而是對團隊資質、資源、法律能力的全面挑戰。

與此同時,各大交易所開始標準化推出U卡方案(多數通過 Fiat24、Unlimit等服務商實現),卡產品本身的功能、費率、返現等差異越來越小,用戶忠誠度不高,項目方難以建立壁壘。這讓 U 卡賽道越來越像是一場「流量入口」的內卷競爭,而不是一項可持續的金融創新。

當下,對於U卡用戶確實有需求,但項目方卻面臨無法盈利、合規門檻極高的重壓。而這正是是當下所有 U 卡項目所共同面對的現實困局。

再回看交易所的 U 卡,雖然它們憑藉品牌、流量、合規資源在短期內占據了市場優勢,但也並未真正跳出這場結構性的困局。它們多數仍然依賴仲介機構完成發卡流程,本質上仍然沒有掌握清算權與金融基礎設施的控制權。這些U卡在功能上趨於同質化,在費率、返現、積分等維度不斷內卷,用戶遷移成本極低,留存難以保障。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