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參與“印度制造”計劃 雙方能放棄分歧合作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20 08:19
有評論文章指出,有人擔心,向中國借取龐大貸款,或會令問題加劇。印度進口的中國貨品多於出口中國的貨品,其本身也是凈進口國。 2014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赤字達到360億美元,而貿易失衡則加深了印度的財赤。印度盧比兌美元近期跌至新低,貿易失衡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印度早前推出“印度制造”計劃,意在將國家發展成制造業中心。允許中國和日本參與其中,或有助扶植本地制造業。無論如何,只要印度仍然無法自給自足,便無法改變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於今年6月29日簽署,資本規模為1千億美元,當中38%由中國和印度共同承擔。兩國也共同動員及部署區內資源。此舉或有助緩和歷史問題帶來的緊張氣氛,並改善印度的基礎設施。
由中國領導層牽頭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正推動絲路計劃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發展,借以重塑全球經濟秩序。而印度身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與西方及日本的歷史淵緣也極深,也可以從中發揮作用。
印度總理莫迪最近訪華,備受外界密切注視,觀察中印兩國向來脆弱的關係是否有變。訪問期間,莫迪不但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自拍,還到訪習近平的家鄉,這些帶有個人色彩的舉動,反映兩國邁入新的合作關係,而印度也將因此大大受惠。
印度早已對布雷頓森林體系心懷不滿。 1998年,由於印度進行核武試驗,世界銀行違反協定,拒絕向印度發放新貸款。印度與這些機構日益疏遠,而另一方面,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首任行長將由印度代表出任,印度也希望爭取到亞投行副行長職位。
中印兩國將如何合作,仍然有待觀察;雙方能否放下邊境紛爭和競爭心態,共同攜手?
中印都有共同目標:追上西方生活水平。兩國都大力支援具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公約《京都議定書》,但有可能在不減低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另一個原因是印度在水務處理、興建隧道和交通設施方面有巨大需求,而中國在這些領域都有相對的成本優勢。中國坐擁3.8萬億美元儲備,之前曾向印度提出,將在2012至2017年間向當地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額估計約3千億美元,為印度總基建投資目標的三成。
然而,印度出於安全考慮,對於是否準許中方參與國內基建仍猶豫不決。此外,還要考慮貿易赤字的問題。
有人擔心,向中國借取龐大貸款,或會令問題加劇。印度進口的中國貨品多於出口中國的貨品,其本身也是凈進口國。 2014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赤字達到360億美元,而貿易失衡則加深了印度的財赤。印度盧比兌美元近期跌至新低,貿易失衡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印度早前推出“印度制造”計劃,意在將國家發展成制造業中心。允許中國和日本參與其中,或有助扶植本地制造業。無論如何,只要印度仍然無法自給自足,便無法改變與中國的貿易逆差。
venkatachalam anbumozhi是東盟東亞經濟研究中心高級能源經濟師。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