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數位資產入列國家財富—IMF修訂SNA 開啟財富評估新篇章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際貨幣基金 (IMF) 與全球金融監管機構已對「國民經濟會計體系」(SNA) 進行了修訂,將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資產納入國家財富統計中。這一重大變革標誌著這些機構對數位資產先前謹慎立場的軟化。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IMF修訂SNA 開啟財富評估新篇章(圖:shutterstock)

更新後的 SNA,由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核准並由 IMF 協調,現在將符合條件的加密貨幣歸類為「非生產性非金融資產」,允許其反映在國家資產負債表中,但不會計入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計算。


此舉旨在捕捉數位資產在金融系統和公共部門投資組合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並推動經濟數據收集的現代化。

數位時代財富評估的重大轉變 

此次 SNA 的更新,是將數位技術、數位服務和無形資產更全面地納入全球經濟活動衡量標準的第六次迭代,距上次在 2008 年修訂 SNA 已近九十年。

儘管加密資產的波動性較高,且在全球財富中佔比仍小,但其日益普及對金融穩定、稅收政策和監管監督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準確衡量加密資產對於公共政策至關重要。例如,比特幣具有切實的經濟影響,儘管其不涉及傳統意義上的商品或服務創造,因而未計入 GDP。

這項更新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加密專案」(Project Crypto) 等舉措相符,後者旨在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並重新評估代幣監管。這並不代表完全認可比特幣的穩定性或可靠性,而是承認其在現代投資組合中的作用。它反映出全球金融治理中,機構正努力在創新與穩定之間取得平衡的務實態度,可能預示著數位資產在機構層面接受度的一個轉捩點。

對特定國家的影響 

對於薩爾瓦多這樣率先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而言,這項更新尤其相關。儘管與 IMF 在 2024 年的 14 億美元貸款協議中,薩爾瓦多曾同意縮減其比特幣政策,但該國仍持續聲稱每日購買比特幣,這項說法曾遭到 IMF 質疑。在新 SNA 標準下,薩爾瓦多據報超過 6,000 枚比特幣的公共持有量將被計入其國家財富統計中。

除了加密資產,修訂後的框架還包括衡量人工智慧 (AI)、雲端服務和數位平台等方面的指南,反映出對數位經濟的全面考量。SNA 建議各國開發一套指標,涵蓋 AI、雲端運算、數位中介平台和電子商務等領域,並為國家會計目的提供 AI 定義。

其他重要改進與實施挑戰

更新後的 SNA 不僅關注數位化,還回應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教訓,建議了更好地捕捉金融風險和脆弱性的方法。它呼籲對金融資產和負債進行更詳細的分類,以應對金融創新加速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用日益增強帶來的複雜性。

另一項重要改進是 SNA 對擁有國際業務的大型企業如何生產商品、服務和分配利潤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透過與「國際收支手冊」(BPM) 的修訂保持一致,國家帳戶能更好地捕捉跨國企業的生產和收入。此外,新框架還更重視「國內生產淨額」(NDP),作為 GDP 的補充,以更好地反映永續性,因為 NDP 會從 GDP 中減去固定資本折舊和自然資源的耗損。

IMF 指出,這些變化對統計機構而言是雄心勃勃、複雜且資源需求較高的,尤其是在預算吃緊的情況下。為確保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經濟數據保持可靠,政策制定者需要為國家統計局提供足夠的資源以實施新標準。IMF 將提供指導、技術援助和培訓,以支持在 2029-30 年前實施更新後的 SNA 和 BPM 標準。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