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承壓、科技創新與配息穩健,市場機遇與風險共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元承壓、企業配息穩健,科技與金融創新驅動市場風險與機會共存
美元承受壓力,兌歐元和瑞士法郎跌至多年低點,主要因市場對美國聯準會獨立性及信譽的擔憂加劇,尤其是在川普考慮提前選定聯準會主席鮑爾的繼任者的背景下,摩根大通警告其關稅政策可能影響經濟增長並推升通膨,衰退風險高達40%[1]。同時,臺鹽 (1737-TW) 於股東會上決定每股配息1.3元,並在董事長丁彥哲的帶領下,推動2025年重大投資計畫,專注於鹽、水及生技產品的發展,顯示出在面對極端氣候和成本上漲挑戰下,企業仍積極尋求成長機會[2]。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市場對於經濟前景的複雜情緒,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謹慎評估風險與機會。
輝達 (NVIDIA)(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強調機器人及人工智慧的潛力,將創造數兆美元商機,這一趨勢促使工業電腦廠新漢 (8234-TW) 股價漲停至86.1元,顯示市場對其未來成長的信心[3]。此外,行政院長卓榮泰提出三大策略,旨在提升中彰雲地區的半導體及光通訊產業優勢,推動產業轉型以實現均衡發展[4]。這些政策與市場動向相互呼應,顯示台灣在高科技領域的潛力與發展機會,尤其是在機器人及精密科技的交匯處,未來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長虹建設 (5534-TW) 於股東會上宣布每股配息5.5元,李文造續任董事長並表示2025年房市將持平,呼籲央行釐清貸款政策以促進市場活絡,未來10年土地庫存總銷金額可達1500至2000億元,顯示公司對市場前景的信心[5]。在此背景下,台股在輝達股價創新高的帶動下,雖然收漲61點但未能突破22500點,顯示市場仍在震盪整理中,權值股表現分歧,台積電 (2330-TW)(TSM-US) 上漲0.5%,而聯發科 (2454-TW) 則小幅下跌,顯示市場對科技股的信心仍在波動中[6]。
北約秘書長呂特以「爸爸」比喻引發的風波,揭示了北約在美國主導下的結構性依賴與權力失衡問題,反映出成員國對美國政策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7]。與此同時,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1日生效,設立三大門檻以提升穩定幣發行的透明度與安全性,顯示香港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積極角色,並吸引超過40家機構參與測試,意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多幣種穩定幣的發展[8]。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國際政治與金融市場的互動,也顯示出各國在面對全球化挑戰時的策略調整。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