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不做“散財童子” 避免7條不良生活習慣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不論是70后、80後,還是年輕的90后,其實現代人越來越認同理財能帶來的財富增值效應。不過很多人知道,但是卻做不好,那是比較可惜的。這些讓你“散財”的不良習慣有哪些呢,且讓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理財師幫你逐個分析一下:

1、經常買不需要的東西


一部分人,賺到的錢本來就不多,可經常愛買一些不實用的東西,而且過一段時間,新鮮感過去以后,又將其拋棄。這種行為是屬於沖動型消費,應該注意控制。

2、錢用不對方向

有錢,但有些人用不對方向也不行。玩博彩、福利彩票可能還稍好,如果是一些賭博、賭球,玩大的很容易“傷財”。另外一些昂貴的個人愛好,想發財的話,可能也要“量力而行”去玩,只做合適的投入即可。

3、理財過於保守

有些人也理財,不過財富增值卻太慢。比如千年不變的買國債,國債的收益只比定期存款好一些而已,如3年期國債,收益5%左右,其實並不高。一般來說,個人或家庭太過於保守也沒法讓財富更好的增值。反觀現在一些固定收益類的理財,輕松的收益也有了8%以上,如宜盛寶年收益即9.6%起,風險也小。此外還有余額寶類理財工具,就活期來說,收益也比銀行儲蓄要高。只認國家、政府發行的債券而投資,這些過於保守的方式,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並不利於財富的較快速增長。

4、理財過於激進

過於激進的理財,也不太好。之前嘉豐瑞德理財師經常聽聞玩期貨和外匯大虧的事。幾十萬元,在兩天之內即虧掉了。因此過於激進的“理財”同樣不值得考慮。如果你不是做現貨套期保值之類的業務,單是做投機,這些業務的投資風險是非常之大的。

5、過早買房

有部分年輕人,利用父母的錢,加上自己的一些錢,剛畢業1、2年,在工資收入還比較微薄的情況下就買了房。不是很有錢的個人或家庭過早買房,嘉豐瑞德理財師並不是很贊同。因為目前的樓市並不像以前那樣好,另外過早買房也背上了較沉重的房貸負擔,生活壓力也比較大,還不如利用好資金先去做投資,過兩年再買。那時房價、收入,各方面可能更適合。參考國外,在歐美年輕人工作得有7、8年才開始買房,而國內的情況,似乎有點操之過急。

6、投資理財起步太晚

投資理財,起步越早越好,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對於投資,越早越好,時間越長,復利的增值效果就越明顯。如某項目有10%的收益來算,10萬元如果連續復利式投資於此,第8年本息即能達到21.4萬,增值還是比較驚人的。大概不買房的歐美小伙子,也是這么想的,“8年后拿雙倍多的錢”。

7、收入萎縮和枯竭

要用錢理財,得保證你錢的源頭來源穩定和可靠。因此,增加你的個人價值就很關鍵,平時多學多做,即使是對於普通的“打工”,也要爭取打出個高薪來,這樣才有機會拿更多的錢來賺更多的錢。總之想更好的理財,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還要竭力避免收入上的萎縮和枯竭。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