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美國財長暫緩主權基金設立,面對債務與貿易挑戰調整經濟政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財長暫緩主權基金設立,強調償還債務及貿易挑戰下的經濟政策調整

美國財長貝森特指出,川普政府已將主權基金的設立計畫暫緩,優先處理政府債務問題,顯示出當前經濟政策的重心轉向償還債務而非進行戰略投資[1]。同時,川普支持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 (US Steel)(X-US),並希望在G7峰會前完成關稅談判,這一舉措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促進經濟增長[2]。這些動作反映出美國在面對內部債務壓力與外部貿易挑戰時,試圖透過有限的資源配置來平衡經濟發展與國際合作的需求,未來的政策走向將對市場信心及經濟增長產生深遠影響。
4月,美國每日關稅稅收達16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川普政府新關稅政策的影響力[3]。儘管如此,若關稅維持現狀,仍無法達成每日20億美元的目標,顯示政策效果有限。針對蘋果等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25%關稅,分析指出,蘋果不太可能將生產回流美國,因為支付關稅的成本仍低於美國製造的開支[4]。這一情況揭示了美國製造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尤其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企業更傾向於尋求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未來可能進一步影響美國的貿易政策和經濟結構。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全票通過禁止中國實驗室進行電子設備測試的規定,這一舉措將對全球科技產業鏈造成深遠影響,尤其是對華為和中興等通訊設備製造商的市場准入形成障礙,並可能導致美國進口商成本上升[5]。同時,輝達宣布在北士科設立海外總部,並與鴻海及台積電合作建設AI基礎設施,顯示出AI技術在未來十年的重要性[6]。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科技競爭的加劇,尤其是在美中科技對抗的背景下,市場需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對產業鏈的影響及企業的應對策略。
在美國政府對蘋果 (AAPL-US) 施加的關稅壓力下,分析師認為蘋果將iPhone生產線搬回美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且需時5至10年[7]。為應對關稅影響,蘋果可考慮調整產品策略,縮減低利潤款式或延長新品發布頻率,甚至透過增加「關稅附加費」來減輕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全球航太防衛科技 (00965-TW) 股價因美國軍備預算擴增而創下新高,漲幅超過20%,顯示國防產業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具備長期成長潛力[8]。投資人可考慮軍工ETF以分散風險,這反映出市場對於科技股和國防股的不同投資策略。

蘋果股價連續下跌面臨多重挑戰,科技股市場分化加劇

蘋果 (AAPL-US) 因執行長庫克在印度建廠的決策遭到美國總統川普批評,導致股價連續8日下跌,市值蒸發超過3,900億美元,排名已降至第三,顯示出其在生成式AI領域的佈局落後及中國市場成長乏力的挑戰[9]。相對而言,輝達 (NVDA-US) 在台灣的總部設立消息刺激士紙 (1903-TW) 股價大漲26.04%。儘管士紙仍面臨虧損,但土地資產的活化計劃引發市場樂觀情緒,顯示出在科技產業轉型中,部分公司仍能把握機會[10]。這一對比反映出市場對於科技股的分化趨勢,未來投資者需密切關注企業在AI及市場擴展上的策略調整。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收購蘋果前設計長艾夫創立的硬體新創公司io,意在開發下一代AI裝置,卻引發「智慧手機終結」的討論,導致蘋果 (AAPL-US) 股價下跌2.3%[11]。同時,庫克面對川普威脅對非美製iPhone徵收25%關稅,蘋果股價再跌3%,市值蒸發近1000億美元,顯示其商業模式的脆弱性[12]。這一系列事件凸顯出蘋果在供應鏈多元化及未來投資計劃上的不確定性,市場對於其能否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充滿疑慮。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製造業回流的政策面臨重重挑戰,富國銀行報告指出,結構性問題如高勞動成本和工人短缺將限制其成效,需2.9兆美元資本投資和670萬新職位才能回到1979年高峰[13]。此外,加州禁燃令遭共和黨推翻,州長紐森批評此舉將加州經濟拱手讓給中國,並可能引發全國法律鬥爭[14],顯示美國在推動綠色轉型與製造業回流之間的矛盾與困境,未來政策的持續性與有效性將成為關鍵。
全球金融市場正面臨劇烈波動,分析師警告投資人盲目追漲可能加劇拋售壓力,這種情況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更為嚴峻[15]。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政策不穩定,加上對美國經濟的擔憂,使得資金配置變得謹慎。市場如雲霄飛車般波動,尤其在4月初美國關稅政策導致股市暴跌後,全球股市曾反彈20%。這樣的動盪環境讓長期投資人感到風險加大,許多資金管理人將投資組合調整為中性配置以降低風險,分析師指出當前市場環境使得未來走向變得困難,過去的模型已不再可靠,顯示出市場的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