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活躍度上升 外資連續七日買超166.18億元 面對壽險業挑戰與債市投資機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活躍度提升 外資連續七日買超166.18億元 反映經濟復甦信心
台股在12日收盤時上漲214.5點,成交量達2791億元,顯示出市場的活躍度持續提升[1]。外資連續七日買超達166.18億元,主要集中於華邦電及中信金等權值股,這表明外資對台股的信心逐步回升,尤其是在科技及金融板塊的布局上,可能反映出對未來經濟復甦的樂觀預期[1]。此外,投信也表現活躍,買超聯電及長榮,顯示出對半導體及航運業的持續關注。然而,自營商則呈現連十賣的情況,顯示出市場情緒的分歧。整體而言,外資與投信的操作策略差異可能為市場帶來短期波動,但從長期來看,外資的持續買超將為台股提供支撐,並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台股市場面臨挑戰:壽險業重創、優群逆勢成長及債市投資機會浮現
北基 (8927-TW) 在第一季的財報顯示,儘管營收年增27.57%達25.9億元,但稅後純益卻因利息及股本膨脹影響年減16.52%,顯示出其獲利能力面臨挑戰[2]。同時,優群 (3217-TW) 預計第二季營收將年增3-4成,挑戰單季新高,並保持毛利率不低於50%,顯示出其在筆電市場的強勁需求及新產品的推動力[3]。在債市方面,隨著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市場波動,法人看好加碼美國公債及高評級投資等債券的機會,因為美國10年期公債的殖利率已超過標普500指數盈餘殖利率,顯示出債券的投資價值上升[4]。綜合來看,市場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對於不同產業的獲利表現及債券投資的策略選擇,顯示出資金配置的靈活性與前瞻性。
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背景下,六大壽險公司於四月遭遇重創,合計稅後淨損達187.76億元,顯示出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尤其是國泰人壽和富邦人壽分別損失25.7億元和24.1億元,南山人壽的損失更高達90.9億元,這一情況反映出匯率波動對保險業務的重大影響[5]。相對而言,鴻呈 (6913-TW) 在伺服器高速線組需求強勁的推動下,第一季稅後純益年增93%,且預測訂單將高於產能50%,顯示出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擴張潛力[6]。此外,信立 (4303-TW) 也表現亮眼,四月營收年增303.66%,顯示出其在合成皮市場的強勁需求和有效的產品布局策略,未來將透過資產活化及綠色產品開發推進長期成長[7]。總體而言,儘管壽險業面臨挑戰,但其他行業如伺服器和合成皮的強勁表現,則為市場提供了不同的成長動能,顯示出產業間的分化趨勢。
目前台灣金融市場面臨挑戰,14家上市金控的獲利在四月出現腰斬,合計僅賺186億元,年減逾65%,顯示出整體經濟環境的壓力[8]。尤其是壽險公司受到新台幣匯率波動及貿易政策影響,8家壽險公司出現虧損,其中新光人壽損失最為嚴重。相對而言,公股金控的表現稍顯穩健,前四月合計獲利423億元,雖然年減近1成,但兆豐金依然保持獲利王地位,彰銀則實現雙增,顯示出其在市場中的韌性[9]。另外,瑞銀的分析指出,儘管台灣四月出口成長達29.9%,但未來幾個月的增長可能放緩,特別是半導體領域需謹慎應對美中貿易緊張及美國對進口的調查[10]。整體而言,台灣金融及出口市場的未來走向將受到全球經濟變化的深刻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相關指標及政策動向。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下跌三黑K線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