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DeFi的十字路口:AC警告「L2 是場災難」,以太坊官僚主義正在殺死創新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5-04-18 18: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律動財經圖片

Debr

Debrd領域,Andre Cronje 的名字無疑舉足輕重。作為 YFI、Solidly、Fantom 等多個項目的幕後推手,如今他又以 CTO 的身份引領 Sonic 的發展,AC 在加密金融的前沿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在本期 The DCo Podcast 訪談中,AC 坦誠地揭示了他眼中的 DeFi 發展瓶頸、以太坊生態面臨的挑戰,以及在這個理想主義與逐利行為並存的領域中,建設者所必鬚麵對的殘酷現實。


從與監管機構的博弈,到在去中心化與用戶體驗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他的洞察既是對行業建設者的警醒,也是對所有懷抱 DeFi 夢想之人的啟蒙。

以下為正文:

應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挑戰

The DCo Podcast:歡迎來到節目,Andre。你以創造 Yearn Finance、Solidly、Phantom 而聞名,現在你是 Sonic 的 CTO。過去幾年加密領域經歷了瘋狂的旅程。你能分享一下過去三年對你來說是怎樣的,特別是你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你是如何應對的嗎? 我猜你現在應該更多地專注於 code,而不是處理監管問題。

Andre Cronje:感謝邀請我。說實話,我希望我能說我專注於程式碼,但監管和法律問題仍然佔據了我大量時間。過去四年是一個陡峭的學習曲線。我必須處理像 Eminence 漏洞這樣的事情,這對公開建置是一個重要的教訓。然後在 Solidly 專案中,我意識到加密領域正在轉變——人們不再那麼關心真正的去中心化或不可變性。

除此之外,儘管我是一個在南非本地開發、沒有向任何人籌資,也沒有出售 Token 的南非人,我還是與 SEC 進行了鬥爭。他們給我發了大量信件和請求,令人筋疲力盡。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不少,但過程很艱難。你有具體想深入探討的話題嗎,還是我們保持廣泛討論?

The DCo Podcast:我很想了解更多關於你們如何處理那些 SEC 信件的情況。你們有法律幫助嗎? 你們是如何應對這個過程的,尤其是聽起來一開始非常讓人不知所措?

Andre Cronje:起初,我很天真。最初的信件看起來很簡單——只是請求提供信息,並帶有如果我不配合就會升級的暗示性威脅。他們問了諸如「你把 Token 賣給了誰?」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我沒有賣給任何人。或者,「你如何從協議中賺錢?」同樣簡單:我沒有。

我以為事情就此結束。但第二封信更詳細了,到第五或第六封時,很明顯他們了解 DeFi、Token 以及這些系統的運作方式。感覺他們是在試圖抓我犯錯,而不是真正尋求資訊。

到了第三封信時,我意識到我需要幫助。我沒有籌集資金,所以我不得不依靠我的人脈。我聯繫了 Lex Node 的 Gabriel,他是一位多產的加密律師,曾與許多 DAO 合作。他非常出色,提供了大量支持。透過他,我認識了 Steven Palley,另一個在這個領域的資深人士,真的很懂。

Gabe 在早期承擔了大部分工作,Steven 則在後期大量介入。他們非常關鍵,因為這不僅僅是你提供的資訊——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表達。你需要使用特定的法律語言來保護自己。

這個過程隨著時間演變。起初,他們關注的是 Token——我是否賣出了,賣給了誰,等等。當他們意識到這方面沒有突破口時,他們轉而關注我如何從協議中獲得收入。當這也行不通時,他們辯稱金庫本身是證券,並引用了 Howey Test,聲稱用戶向第三方提供資金以期望獲得回報。這令人沮喪,因為他們經常要求我證明否定的事情——就像證明聖誕老人不存在一樣。你無法明確做到這一點。

信件之所以停止,是因為即將到來的選舉。大約在選舉前六到八個月,我收到了最後一封信。一個月前,我收到了一封最終信件,表示他們不再採取進一步的執法行動,這讓我鬆了一口氣。但耗費的時間和精力簡直瘋狂。

有一段時間,連續三週,我除了為他們收集數據之外什麼都沒做——有時甚至是我根本沒有的資料,比如我沒有協議的第三方託管服務提供商的日誌。這種消耗讓我幾乎無法做其他事情。

DeFi 的演進與停滯

The DCo Podcast:聽起來很緊張。你之前提到了去中心化,並暗示人們不再優先考慮它。你認為將加密項目作為可持續業務運營與確保其保持去中心化之間存在矛盾嗎? 這是否就是我們如今看到對去中心化關注減少的原因?

Andre Cronje:這完全取決於市場參與者。早在我推出 Yearn 的時候,去中心化、自我託管和不可變性非常重要。那時市場充滿了技術無政府主義者——純粹主義者,他們是為了理念而非數百萬美元而參與的。那個老手「我參與是為了技術」當時是毫無諷刺意味的真實。

但參與者基礎已經改變。流動性挖礦、NFT 熱潮,現在還有 Meme 幣降低了入門門檻。你不再需要懂技術——只要安裝一個錢包,點擊幾下,或用指紋登入一個應用程式。我認為今天市場上 90% 的人並不認同技術理念。他們是為了 Token 升值或收益,而非理念。

這會導致不匹配。如果你在建立基礎的 DeFi 原語——其他人可以基於它們構建的東西——它們需要是不可變的。你不能讓某人基於你的原語建立一家公司,然後你更改它,導致他們的系統崩潰。例如,90% 的 DeFi 仍然建立在 Uniswap V2 上,因為它是可預測且不可變的。如果 Uniswap 讓 V2 支援代理升級並一夜之間更改了 LP 邏輯,DeFi 就會崩潰。

但如今,專案更加孤立。每個人都在建立自己的 AMM 或借代市場,而不是使用第三方原語,因為那些第三方系統通常是可升級的。如果你建立了一個依賴可升級系統的不可變產品,當他們升級時,你的產品可能會崩潰。因此,可組合性和對第三方的依賴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市場已從建立不可變且可組合的原語轉向建構專注於收入或 Token 價值的公司。這是一個滾雪球效應:越多項目優先考慮收入,基礎設施的不可變性就越少可供構建,因此更多項目跟隨這種趨勢。 2019 年,我寫過我們用錢投票。我們把錢投向哪裡,就決定了我們要得到什麼。 2021 年初,大家紛紛把錢投入 Uniswap 和 Compound 的分叉項目,因為它們「安全」。

新的原語風險較高-有被駭客攻擊或漏洞利用的高風險-因此創新停滯。這也是為什麼現在 memecoin 如此受歡迎。自 2022 年以來,DeFi 創新停滯不前。我們開發了更好的產品,例如 Hyperliquid,但它們不是新的原語——只是現有原語的迭代。

The DCo Podcast:你之前提到 DeFi 創新已經停滯,組合性——在其他產品基礎上構建——也逐漸消退。由於流動性不共享,跨協議使用一種資產作為抵押品等操作變得困難。是否有足夠的激勵打破這種孤立的方式,我們該如何實現?

Andre Cronje: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自負,但問題是你需要一種罕見的技能組合:既能編程,又能提出創新的想法和原語,並且不需要資金支持。這樣的交集非常小。我可以把自己當作一個例子,但這很罕見。大多數建設者都需要資金,但籌資和建設是完全不同的技能。

我嘗試籌集資金-這不是我的強項,所以我選擇不依賴資金來建造。其他人有很棒的想法,但在推介或社交方面遇到困難。同時,你會看到同一個計畫的第 99 個分支一夜之間籌集了 5000 萬美元,因為他們認識合適的人。

真正的建設者很難獲得所需的資金。大多數人無法承受六個月沒有收入來支付帳單。 Hyperliquid 是個例外——他們沒有籌集資金,因為他們的團隊之前有一個成功的做市業務,擁有資源來建立甚至進行大規模空投。

但如果你籌到資金,就要面對創投的壓力。創投是為了投資報酬率,而不是因為他們相信你的願景。這是他們的職責,也導致了目標的不一致。

歷史上,在傳統金融或 Web 1/Web 2 中,公司建立了穩定的業務,並分拆出小型研發團隊來測試新想法。我們在加密領域也看到了一些類似的情況——例如 Aave 推出 GHO、Lens 或 Family——但還不夠。社會和聲譽風險太高。如果一個子產品被利用,即使只有 50 美元,頭條新聞也會說主項目被黑了。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

所以,這是一個難題,短期內沒有解決方案。大多數開發者敢於嘗試已經很瘋狂了——要應對漏洞和聲譽損害,需要一種受虐傾向。

The DCo Podcast:讓我們重新檢視 DeFi 原語。你提到正在開發新的原語。 DeFi 在其基礎構建模組方面處於什麼階段,我們可以構建哪些即時原語來推動其發展?

Andre Cronje:DeFi 仍處於初期階段。即使是像自動做市商 (AMMs) 這樣的基本原語也還未完善。我們停留在像 X*Y=K 這樣的恆定乘積公式。 Curve Finance 引入了穩定交換,而我透過 Solidly 引入了 X3Y,但創新在那裡停滯了。

隨著區塊鏈速度的提升,動態流動性做市商 (DLMMs) 正在出現,這是一個進步。 AMMs 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新的曲線、交易方法和流動性提供策略。

下一個重大突破是鏈上預言機。 DeFi 因為擔心被利用而避免使用它們,但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實作方法使其安全。沒有預言機,我們就缺乏關鍵數據,如波動率、隱含波動率或訂單簿數據。一旦我們擁有了強大的鏈上預言機,就可以建立合適的定價模型、Black-Scholes 計算以及歐式或美式選擇權。這將開啟鏈上永續合約和 Delta 中性策略,而這些現在是不可能的。

看看傳統金融:期貨和選擇權占主導地位,但它們幾乎不在鏈上。路線圖很清晰——你首先需要數據,但每個人都害怕建造它。你可以完全在鏈上實現強安全性的方案,或者使用帶有零知識證明或去中心化方法的鏈下預言機,以避免信任中介。

除此之外,保險原語仍缺。 DeFi 有著巨大的未開發領域。這還是早期階段,如果我們能克服對創新的恐懼,潛力將是巨大的。

平衡去中心化與使用者體驗

The DCo Podcast:你認為使用者體驗 (UX) 和去中心化本質上是矛盾的嗎?strong>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