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儲能技術新突破!用空氣充電的「儲能1號」 充電一次可讓千萬人用5小時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08 16:00

中國在新型儲能技術領域再次刷新世界紀錄,經過長達五年的建設,全球首套 300 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能儲一號」近日實現全容量併網發電,並立即引起國際能源市場高度關注。
這座被譽為「超級充電寶」的設施坐落於湖北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鎮的崇山峻嶺之間,單次蓄能可滿足千萬人口城市 5 小時的用電需求,這一「空氣電池」採用獨創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在電網負荷離峰時段,利用多餘電能驅動壓縮機將空氣壓縮至 100 倍大氣壓,儲存在地下千米深的天然鹽穴中,用電高峰來臨時則讓高壓空氣與燃燒室釋放的熱能混合驅動渦輪機發電。
根據專案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能在 8 小時內完成充電,放電時長可達 5 小時,單次循環能量轉換效率高達 70%。
這項超級工程投資金額約 18 億元,核心設備國產化率達 100%,特別研發的鈦合金壓縮機葉輪可承受每平方公分 300 公斤的壓力,特種鋼製儲氣槽在萬公尺深海壓力環境下仍能維持結構穩定,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獨特的鹽穴儲氣庫,利用地下千米天然岩鹽溶腔形成的密閉空間,既能保證氣體零洩漏,又避免人工建造儲氣設施的高昂成本。
根據地質勘測結果,光是湖北一地就擁有近百處適合建造此類鹽穴儲能庫的地質構造。
「能儲一號」透過創新採用多級壓縮與回熱技術,成功突破效率瓶頸,效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其核心參數與技術創新也引發全球能源界震動。
《華爾街日報》驚呼道:「中國在把空氣變成黃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亦報導指出,這項技術讓西方的儲能方案相形見絀。歐盟執委會能源總司官員也公開表示,希望與中國展開技術合作,但計畫首席科學家透露,核心專利佈局已在全球 12 個國家同步展開,關鍵技術指標超出國際同類產品 40% 以上。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中國正加速建構新型電力系統。截至去年底,全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突破 15 億千瓦,但風光發電的間歇性問題始終限制清潔能源佔比提升,而「能儲一號」的成功投運也為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提供中國方案。根據估算,當中國鹽穴儲能規模達到 100 吉瓦時,可平抑相當於三峽電站年發電量 15% 的負載波動。
- 從機票到股票!投資日本正是時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