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亞投行50國簽約 華擁否決權 26%投票權 左右行長選舉出資比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30 07:57


图片说明

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排右九)昨日與出席亞投行協定簽署儀式的各國代表合影留念,他身邊分別是瑞士聯邦副主席兼經濟部長施奈德-阿曼(前排右十)和新西蘭副總理兼財長英格利希(前排右八)。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協定》昨(29)日在北京簽署,中國成為最大股東,並將擁有26%的投票權。協定規定,在選舉行長、增加資本金、修改協定、下調域內出資比例等重大事項上,需要起碼75%投票權的成員通過,因此中國目前在這些問題上,均有一票否決權。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昨日共有57國政府代表出席簽署儀式,其中已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50國正式簽署。仍有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丹麥、波蘭、南非、科威特7國尚未簽署。新華社報道指,這些國家應在今年內完成協定簽署。各意向創始成員國必須在明年年底前完成本國立法機構批准,才能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儀式後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各國代表團團長。

但近期因南海主權爭議與中國關係緊張的菲律賓對亞投行表達了觀望態度。菲律賓財長普里西馬(Cesar Purisima)昨日發表聲明說,「菲律賓要多花點時間審慎考慮創始會員事宜。」

亞投行法定股本為1000億美元,域內和域外成員國出資比例為75:25,成員認繳股本參照GDP比重分配,並尊重各國的認繳意願。

亞投行的總投票權由股份投票權、基本投票權以及創始成員享有的創始成員投票權組成。股份投票權等於其持有股份數,基本投票權佔總投票權的12%,由各成員平分。此外,每個創始成員擁有600票投票權,基本投票權和創始成員投票權佔總投票權的比重約為15%。中國以297.8億美元股本,成為最大股東,佔據份額30.34%,中國投票權佔總投票權的26.06%。第2、第3大股東印度、俄羅斯的投票權分別為7.5%和5.92%。

協定規定,在選舉行長、增加資本金、修改協定、下調域內出資比例等重大事項上,需要3/4的投票權通過。中國擁有超過25%的決定權,也意味着中國可以在上述問題上有1票否決權。但中國並非在所有問題上均有否決權,例如,加入新成員則採用特別多數原則,佔2/3投票權的成員通過即可。

協定明確,亞投行將設立行長1名,從域內(亞洲)成員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昨日表示,中方將推薦強而有力的候選人參與首任行長競爭。他說,「中國在亞投行成立初期佔有的股份和獲得的投票權,是根據各方確定的規則得出的自然結果,並非中方刻意謀求一票否決權。」他說,今後隨着新成員加入,中方和其他創始成員國的股份和投票權比例可能被逐步稀釋。

協議規定,亞投行總部設在北京,工作語言是英文。昨日協定涉及的金額,均以美元結算。

香港《文匯報》援引新華社報導,世界銀行(World Bank)行長金鏞華盛頓時間28日發表聲明,祝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簽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並願意與中國以及亞投行其他成員合作推動亞投行的成功運行。

金鏞說,目前新興市場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每年面臨1兆至1.5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單靠一家開發機構並不能滿足如此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

金鏞說,亞投行與世行擁有共同的目標,即消除極端貧困。亞投行將與世行以及其他開發機構一道解決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從而有助於消除貧困,減少不平等,推動繁榮共享。

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昨日在北京出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標誌着成立亞投行及其日後運營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大法」,邁出籌建最關鍵一步。(接下頁)

[NT:PAGE=$]

《文匯觀察》分析,從美日等國極力阻撓到多國積極申請加入,從提出籌建倡議到協定塵埃落定,短短一年多時間,覆蓋五大洲,囊括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的亞投行,昨日終於初露端倪並有望於年底正式開張。近年來,從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到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再到現在的亞投行,中國積極倡導、參與推動組建新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不斷深耕多邊金融機制,開啟了經濟外交新模式。

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的弊端日顯,美元霸權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突出,國際社會一再呼籲要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但全球金融體系改革卻一直停滯不前,經濟發展中的超前,並沒有改變新興經濟體在全球治理中的滯後地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仍然還是「小夥伴」,並非主要成員。

為了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謀求應有發展空間,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中國,近年來開始積極革新金融外交,除了繼續推動現有國際金融機構改革、開拓人民幣國際化的空間外,中國亦展開新的多邊金融外交攻勢,開始發力倡導並全力推動或積極參與組建新的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並形成三大支點: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亞投行。

但是,中國的創新之路並不平坦。雖然早在2010年,中方就已提出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建議,但直到現在,由於種種原因,仍然停留在政策倡議與概念階段,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金磚國家開發銀行2013年正式成立,但迄今各方仍未就「金磚結算貨幣」或本幣自由兌換等問題達成一致。

在亞投行的倡議與組建推進過程中,中國明顯吸取教訓,採取了不同於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與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策略,不再只是倡議成員和推動者之一,而更為積極主動走上前台。中國是亞投行的倡議國,也是籌建亞投行首席談判代表主席國,在組建過程中扮演着主導性引領的角色。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在穩步推進與現有國際金融組織合作的同時,也勇敢地邁開「第二條腿」走路,開始以主導形式推動組建和完善新的多邊開發機構,向建設性參與國際經濟治理邁出新步伐。

亞投行開張程序表

02/10/201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籌建亞投行,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向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24/10/2014 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

10/2014/至05/2015 各意向創始成員國先後舉行了5次談判代表會議,各方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文本達成一致。

29/06/2015 已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50個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簽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其餘未走完程序的國家應在今年底前完成協定簽署。

2015年年底 至少10個簽署方批准,且簽署方年底前完成初始認繳股本不少於認繳股本總額的50%,亞投行就可以正式開張。

31/12/2016 各意向創始成員國在這日之前完成本國立法機構批准。 

50國簽亞投行協定

澳洲、奧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國、巴西、柬埔寨、文萊、中國、埃及、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冰島、印度、印尼、伊朗、意大利、以色列、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盧森堡、馬爾代夫、馬耳他、蒙古國、緬甸、尼泊爾、荷蘭、新西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葡萄牙、卡塔爾、俄羅斯、沙特、新加坡、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阿聯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