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金融時報:新興市場引發新一輪全球衰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8 10:10


新興市場引發新一輪全球衰退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那只是短短5年前,卻感覺像是另一個時代。時任巴西礦業公司淡水河谷(vale)首席執行官的羅杰•阿涅利(roger agnelli),剛剛收取35艘valemax貨船訂單中的首批貨船。valemax貨船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干散貨船。購買這些貨船主要是為了將鐵礦石運送到需求旺盛的中國,它們的載貨量十分龐大,每一艘貨船運送的鐵礦石所制成的鋼鐵,都足以建造3座舊金山金門大橋。


阿涅利在2010年表示:“我們正度過最美好的日子……我堅信,更美好的日子在等待著我們。”但淡水河谷的命運很快開始衰落。一年后,阿涅利被趕下臺,同時中國出於安全原因暫時禁止這些貨船在中國港口停靠。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公布了6年來最糟糕的財務業績。

淡水河谷的問題反映出了更廣泛的低迷,今年第一季度,新興市場表現滑落至自2008-09年危機以來最差。中國對金屬礦石以及其他資源的需求正在減退,曾經生機勃勃的巴西經濟正陷入衰退,俄羅斯正處在危機之中,幾個較小國家也在遭遇經濟增長放緩和資金外流。

人們擔心,這些問題不再僅限於新興市場經濟體;它們正蔓延到發達國家。10多年來(除了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發展中國家朝氣蓬勃的活力給全球經濟提供了可靠的提振,但最近它們已變成徹底的拖累。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全球增長引擎的金磚國家(bric,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現在正變為尤其沉重的負擔。

牛津經濟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經濟學家亞當•斯萊特(adam slater)表示,這種放緩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出現由新興市場引發的衰退”。他指出,金磚國家占全球經濟產出的五分之一。他表示:“其中兩個國家已陷入衰退,還有一個正急劇放緩。”

新興市場的強勁需求一直通過貿易機制傳導至其他經濟體,包括歐洲和美國。但根據牛津經濟研究所的一項分析,今年第一季度進口需求滑坡,導致新興市場從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者變為拖累者,這是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

這種變化的規模是明顯的。根據牛津經濟研究所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17個最大發展中經濟體總共令全球貿易增長率下滑0.9個百分點,相比2000年至2014年它們平均每年為貿易增長貢獻的2.5個百分點大大倒退,當時這些經濟體占全球貿易的43.3%。

早期跡象表明,貿易放緩趨勢已持續到第二季度。今年5月,中國出口同比下滑2.5%,為第三個月下滑,以美元計,進口下滑17.6%。

新興市場引發新一輪全球衰退

“新興市場已從全球貿易增長的主要推動者變為明顯的拖累者,”斯萊特表示,“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的放緩代表著對全球增長的嚴重負面沖擊。”

他補充稱:“如果發達經濟體的增速不是那么乏善可陳的話,我們對於全球擺脫低迷狀況會更有信心。”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新興市場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年度增速迅速反彈至6%左右,發達國家約為2%。但這個全球增長引擎現在出了故障。

瑞銀(ubs)新興市場規則全球主管巴努•巴韋賈(bhanu baweja)表示,今年第一季度,這些市場的平均經濟增速已降至3.5%,為危機以來最低。巴韋賈表示,更引人注目的是,如果剔除中國的貢獻,以美元計,新興市場的平均gdp增速“今年可能會接近零”。

與此同時,國際資本似乎正轉向心目中的安全資產。在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低利率時期流向它們的資金洪流,要么正減少為涓涓細流,要么正逆轉方向。根據nn投資伙伴(nn investment partners)的數據,在截至今年3月的3個季度里,這些市場的資金凈流出規模超過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上周,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報告稱,新興市場債券月度拋售規模達到自2013年“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以來最高,2013年時市場擔心,美國將縮減其量化寬鬆計劃的規模。[NT:PAGE=$]

新興市場影響擴大

如果今年新興市場經濟繼續低迷,其對發達國家的影響可能將是深遠的。

上一次由新興市場引發全球經濟明顯放緩是在1999年,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而當時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較小。

新興市場引發新一輪全球衰退

 

如今,以購買力計算,新興市場占全球gdp的52%多一點,以名義值計算,占全球gdp的35%左右。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新興市場所占比例僅分別為38%和23%。“因此新興市場的疲弱現在對全球有著更大影響,”斯萊特表示,“如果我們想想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們的口頭禪——‘它從美國開始’,那么我們可能會注意到(當時)美國占全球gdp的24%。”

這些國家對增長、特別是對貿易增長的貢獻,超過了它們占全球經濟的比重。2010至2014年間金磚國家占全球貿易的比重為15%,但同期它們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為23%。人們可以強烈感覺到這種巨大貢獻的流失。

還存在更廣泛的金融共生的問題,它以亞洲金融危機時不曾真正出現過的方式,將發展中經濟體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命運牽扯在一起。斯萊特稱,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2014年底,其成員國跨境貸款對新興市場借款者的敞口達到6萬億美元,比1999年高出約一倍。

 

新興市場引發新一輪全球衰退

政策制定者正開始發出警報。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崔炅煥(choi kyung-hwan)近日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在貨幣政策空前寬鬆之際,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帶來了一個挑戰,其復雜程度類似於2008年危機時全球面對的狀況。

他批評主要經濟體沒有為刺激增長付出足夠努力,並警告稱,如果不采取更多措施,“發達經濟體將再次看到新興市場溢出的負面效應”。

他的評論正值經合組織(oecd)將2015年全球增長預測由去年11月預測的3.7%下調至3.1%之際。韓國也未能從全球放緩中幸免,5月韓國出口較去年同期下滑10.9%,進口下滑15.3%。[NT:PAGE=$]

美聯儲(fed)效應

巴韋賈認為,貿易崩潰是眼下新興市場面臨的最大威脅——其威脅的嚴重性遠遠超過美聯儲加息的前景。

“出口正在收縮,而糾正這些國家外部失衡的唯一機制就是進口收縮,”他稱。但是這種糾正並非解決辦法。“如果你增加進口,你的經濟就會增長。如果你扼殺需求,增長將會下降更多。在擔心美聯儲時,人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我們將會看到貿易大幅下降,而這將導致新興市場增長顯著放緩。”

 

新興市場引發新一輪全球衰退

這種影響已經顯現。如今新興市場增長率高出發達經濟體增長率的差值處於15年來的最低水平。以美元計算(衡量貿易和經濟產出的標準方式),發展中經濟體的實際增長率同樣如此。

呼吁多樣化

那些先是受益於中國引領的大宗商品熱潮、而后又在全球廉價信貸中獲益的國家,如今正奮力尋找c計劃。

“很難預見自由貿易能有什么幫助,”巴韋賈稱。在過去20年的很長時間內,全球經濟產出每增長1個百分點,都會帶來全球貿易總量增長2個百分點以上——這是傳統上很多新興市場產出提高的來源。他預計,貿易與產出2:1的比率將逐漸穩定在接近1.3:1的水平。

不僅是大宗商品出口國正承受痛苦。瑞銀整理的數據顯示,制成品出口國同樣表現糟糕。這也不全是美元估值的問題,以當地貨幣衡量,貿易疲軟的情況也很明顯。

巴韋賈認為,以發展中經濟體之間這種“南南”貿易的概念作為全球增長推動力量的說法一直是夸大之詞。“這是一個大型供應鏈,而其焦點是中國。”

很多大宗商品出口國試圖讓其產品和銷售對象更加多樣化。但是,如果巴韋賈沒錯的話,諸如智利等國家將無法安心,智利已經明白優質葡萄酒無法與“王者”銅礦相提並論。

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國家求助於財政或貨幣刺激。崔炅煥稱,韓國有空間去采取其中一種或兩種手段;韓國企劃財政部計劃於7月宣布促增長措施的“全面方案”。

其他國家的境況將窘迫一些。巴西正在通過削減支出和提高稅收來努力恢復財政信心,即便該國如今正面臨著深度衰退。巴西還在加息,以抑制通脹及吸引外國資本。

匈牙利和泰國則處於另一個極端,它們正降息來應對通縮。但是,如果美聯儲在今年晚些時候加息,它們將面臨資本流出動盪及貨幣貶值的風險,那時它們可能就無法再繼續降息了。

傳統觀點認為,美聯儲加息將對新興市場形成重創,特別是對那些在過去10年發行美元債券的大批公司。但是,一些分析師認為,結果不一定會過於慘重。“不可能發生收支平衡危機,”巴韋賈稱,他以過去15年資產負債表的改善來支援自己的觀點。“新興市場並不存在內爆因子,但它們也不具備增長因子。”

他指出,本世紀的重要主題——美國低利率、中國崛起以及全球化——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但是,當這些趨勢全部逆轉,很難預見這些國家或是全球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驅動力會是什么。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