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素照:去年凈利同比增42% 卸妝實為降10%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6 13:16
TechWeb 6月16日報導 文/小峰
樂視去年將花兒影視以及樂視新媒體納入上市資時,當時看上去只是兩筆普通收購,其實是為樂視2014年報“濃妝上鏡”、“光彩照人”埋下伏筆。
2015年3月31日,樂視發布了讓A股股民“咂嘴”的年報,百頁檔案正文開頭部分赫然寫“營收增長188%、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42.75%至3.64億元”。
2015年4月2日,以當日收盤價計算的樂視市值為777億元,一個多月后的5月13日,這一數據變為1526億元,40多天裏市值增長了將近1倍——盡顯“牛股”本色。
毫無疑問,年報中的“營收同比增長188%、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凈利同比增42.75%至3.64億元”利好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樂視股價此后的持續高漲,或者,至少沒有成為市值翻倍的絆腳石。
但事實上,樂視2014年實際狀況並沒有“營收增188%、凈利增42.75%”那麼利好,這從年報開頭部分出現的一組異常數據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樂視年報第7頁顯示(如圖1),2014年全年“運營利潤”同比降低79.78%,2014年全年“利潤總額”同比下降70.41%,而2014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卻同比增長42.75%。
在正常情況下,上述三項與“利潤”相關的數據,應該是全部同比增長或全部同比減少的同向變動,而樂視卻出現了“運營利潤”和“利潤總額”同比減少,“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凈利潤”同比增加的異常現象。
而出現上述異常現象的原因是,樂視年報中“利潤總額”和“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兩項指標所代表的盈虧狀況並非是對同一主體的描述。
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顧名思義,代表的是深交所上市主體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股東在2014年的損益情況。
而樂視年報中的“利潤總額”,代表的是深交所上市主體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主體旗下子公司群以及上市主體投資的公司群——即三個主體——的全部股東在2014年的整體損益情況。
舉例來,圖2是一個簡易的樂視系架構圖,其中,賈躍亭和股東A持有上市主體樂視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上市主體持有樂視全資子公司100%股權,持有樂視非全資子公司和參股公司60%股權,獨立股東B持有樂視非全資子公司和參股公司40%股權。
在圖2的樂視系架構中,樂視100%控股的子公司2014年創造的全部利潤或者遭遇的全部虧損都歸上市主體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同時進一步全部歸賈躍亭和股東A所有。
而樂視非全資子公司和樂視參股公司2014年創造的全部利潤或遭遇的全部虧損中的60%歸上市主體所有——同時進一步歸賈躍亭和股東A所有,其余40%歸股東B所有。
由圖2可進一步明“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利潤或虧損”、“非控制性股東損益”(non-controlling interest)、損益總額”三項數據指標:
——樂視上市主體2014年自身業務創造的利潤或虧損,加上樂視全資子公司2014年全部利潤和虧損,再加上樂視非全資子公司和參股公司2014年利潤或虧損的60%,就構成了201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利潤或虧損”(以下簡稱歸屬於上市主體的損益)。
——樂視非全資子公司和參股公司2014年利潤或虧損的40%,即圖2中歸屬於股東B的利潤和虧損則構成2014年“非控制性股東損益”(non-controlling interest),又稱“少數股東損益”。
——上市公司2014年自身業務創造的利潤或虧損,加上樂視全資子公司2014年全部利潤和虧損,再加上樂視非全資子公司和參股公司2014年全部利潤或虧損,就構成了2014年“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以下簡稱損益總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項數據存在“損益總額=歸屬於上市主體的損益+非控制性股東損益”這樣一個恆等關係(以下簡稱恆等式)。
再回到到樂視年報上(如圖1所示),樂視2014年全年“利潤總額”72,899,104.84元同比下降70.41%,是指樂視上市主體、樂視全資子公司、樂視非全資子公司和樂視投資的公司(以下簡稱樂視系)在2014年的整體盈利較2013年下降了70.41%,即樂視系整體盈利較2013年下降70.41%。
樂視系2014年整體盈利較2013年下降在年報中得到了部分體現。
比如,樂視年報第24頁(如圖3)顯示,與樂視上市主體關聯的9家主要子公司和參股公司中,僅有2家在2014年實現了盈利,其余7家均遭受了或大或小的虧損。
兩家盈利的子公司是樂視新媒體文化(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視新媒體)和東陽市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兒影視),它們在2014年分別盈利近3500萬元和超1億元。
有意思的是,樂視是在2014年才將上述兩家子公司100%的資納入上市主體。
樂視2014年4月份初宣佈了完成對上述兩家公司分別95%股權和100%股權的收購。即在2013年時,樂視上市主體僅相應持有上述兩家盈利公司5%和0%的股權。
這意味,假設,樂視上市主體沒有在2014年完成對上述兩個公司的股權收購,后二者在2014年創造的1.35億元的凈利潤將基本全部不歸上市主體所有。
這將使圖1中“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從現在的3.64億減少至2.29億元,同時樂視2014年讓股民咂嘴的“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42.75%”成績單將變為“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同比降低10.2%”。
如果樂視201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真的是同比降低10.2%,不知它還能不能在今年4月至5月間的A股市場“盡顯牛股本色”。
當然,從事后分析層面來看,樂視做出那兩筆收購的最初意圖也有可能僅僅是單純的投資行為,這對於一家對投資者——甚至股民——負責任的上市公司來,實屬正常之舉。
不過,從未來預測層面來看,如果樂視系未來經營狀況沒有改善,在A股市場備受追捧的樂視想要持續交出一份體面的財報,可能會一直走收購盈利增和增資贏利突出子公司的道路。
上述樂視上市主體通過收購花兒影視和樂視新媒體讓年報“濃妝上鏡”、“光彩照人”的方式,讓人不禁聯想到金庸武俠小《倚天屠龍記》裏世神功“乾坤大挪移”。
只不過,樂視只練就了神功的第一重——財富轉移,還沒練習第二重——虧損轉移。
具體來,再回到圖2展示的樂視系簡易結構圖上,股東B向樂視上市主體轉讓樂視新媒體95%股權的行為,相當於樂視上市主體主動減少了“恆等式”(盈利總額=歸屬於上市主體的盈利+非控制性股東盈利)左邊的“非控制性股東盈利”額,在“恆等式”右邊的“盈利總額”既定的情況下,達到了增大右邊“歸屬於上市主體的盈利”額的目的。
上述行為可視作樂視將財富從“非控制性股東”手中轉移到上市主體股東手中,這是“乾坤大挪移式”的財富轉移。
具體到實際操作中,就是一家公司可以在主業虧損時,投資、收購盈利能力強的第三方公司,或者增加在盈利能力強的非全資子公司中的股權比例,可以達到最終財報中出現整體盈利的目的。
這“乾坤大挪移”式的財富轉移實屬常規、體面的操作。它就像是,在整容日益流行,憤青吐槽“看臉的時代”,一家上市企業想要受股民追捧,除了要“基本面”棒,或者一旦“基本面”不夠棒,必須得學會投資理財,就像美人氣色不佳時也不想素上鏡一樣。
然而,“乾坤大挪移”還可以反向操作,即將虧損轉移,這也就是“乾坤大挪移式”虧損轉移。
具體來,當一家上市公司控制的子公司發生巨額虧損時,可以通過減持持有的子公司股權,達到減少上市主體虧損的目的,即增大“恆等式”(虧損總額=歸屬於上市主體的虧損+非控制性股東盈利)左邊“非控制性股東虧損”額——實現將虧損向“非控制性股東”轉移。
不過,上市公司主體將虧損向“非控制性股東”轉移,實現起來有一個難度,即任何理性的投資人都不會增持一家預期大虧的公司,白了就是,上市主體在賣預期大虧的子公司股權時會有賣不出去的可能。
因此,“乾坤大挪移式”虧損轉移實現起來有些特定條件,比如上市主體公司股價漲勢強勁,以及預期大虧子公司的直接持股股東同時是上市主體公司的高管等。
當預期大虧的子公司的直接持股股東同時是上市主體公司的高管時,上市主體公司可以和這個高管達成協議,讓后者在明知子公司要大虧的時候增持子公司股份,來增加自身虧損,同時減少上市主體的虧損,達到幫上市主體“粉飾”財報的目的。
這樣一來,上市公司主體漲勢強勁的股價便不會因為財報不體面而受阻。
同時,為了彌補高管的損失,上市主體授予該高管一定數量的上市主體公司的股權(或者該高管本就持有大量上市主體公司的股權),並允許他在未來乘上市主體公司飆升的股價在高點套現,套現獲利額度等於,甚至大於高管當初為上市主體抗下的虧損額度。
最終,上市主體和當初抗下虧損的高管均能受益,唯獨,股民被騙了。
“乾坤大挪移式”前半重的財富轉移是常規的、體面的操作,后半重的虧損轉移則有不體面、欺瞞股民的“炒股”之嫌了。當然,樂視是沒有練習后半重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