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發達國家如何應對“攔腰折斷”的經濟增速下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6-15 08:14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研究員田原撰文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也出現階段性趨緩,發達國家經濟增速由長期高速增長向其他階段變動時期的政策措施和相關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在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中,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有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快速增長,實現了國家實力的明顯增強和國際地位的快速提升,先后成為世界經濟中最有影響的力量。而這段時期過后,經濟增速均出現過“攔腰折斷”的大幅下滑。
為應對經濟快速下滑、再次激發經濟活力,這些國家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和制定符合實際發展情況的相關政策,之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經濟增速維持在一種新水平上。
發達國家經濟增速變動情況分析
先來看看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英國。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在工業領域始終保持獨霸地位。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經濟開始出現趨緩。一戰后來自美國等國家的競爭日趨激烈,英國經濟增長乏力並出現滯脹,同時國家創新能力不足,被稱為世界經濟中的“英國病”現象。
撒切爾夫人出任英國首相后針對“英國病”開出了“藥方”:首先重新界定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反對政府過多干預經濟,積極發揮市場在英國經濟轉型中的主導作用,實行“非國有化”政策,通過私有化公共項目不斷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
之后加快改革工業結構,重視發展新興的朝陽產業;改革傳統產業,關閉傳統產業中的一些虧損企業。撒切爾夫人還主張實施稅制改革,希望通過稅收減免來刺激經濟,包括降低企業與個人所得稅,取消投資附加稅和國民保險費等,這些措施都有利於提高勞動積極性和企業競爭力。
此外還取消了外匯管制和物價限制,這些措施有利於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吸引更多資金以促進企業改造和提升技術水平。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降低中小企業稅率,自1980年至1984年,企業稅率由42%降至30%。
美國的發展歷程與英國類似。受二戰后重建因素的影響,美國固定資產、住宅、消費品需求持續高漲並拉動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工業持續增長,從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國經濟在106個月里持續上升,以美國為先導的科技革命,在這個時期也得到快速發展,因此美國的這個時期被稱為“繁榮的十年”。
到了1970年代,二戰對美國消費和經濟增長的刺激影響逐漸削弱,加之全球石油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增速因此出現快速下滑。美國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實施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流通貨幣量持續高速增長,年增長率接近20%的金融服務業吸引了更多投資者,而相對增長率較低的制造業長期被忽視,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資金不足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產業活力和持續發展,這個時期的美國實體經濟受到重創。
1980年代里根總統上臺后針對陷入衰退的美國經濟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在宏觀經濟領域,實施大規模減稅。從1981年開始的3年內,分3次降低個人所得稅,共計減少個人所得稅總額的23%;1986年實施的稅制改革法案,又降低了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稅率減少普及到美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全國人均稅收免除減少6.4%,每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約增加600~900美元。
二是實行穩定的貨幣政策,控制貨幣量增長。在1970年代,美國通貨膨脹率持續高企,1960年的1美元到1981年只值3角6分,里根上臺后實施嚴格緊縮政策,實行高利率,同時嚴控貨幣發行量。通貨膨脹率由1981年的18%降至1987年的3%。物價增幅由1980年的12.4%下降到1982年的3.9%。而高利率政策使1985~1986年每年有近1000億美元資金流入美國,有效刺激了美國經濟的回升。
三是釋放市場經濟活力,減少政府對企業的管制。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企業的管制達到高峰,數據顯示,在1970年代“美國聯邦登記冊”中的聯邦管制條例增加了300%,在美國管制機構工作的從業人員從2.8萬人增加到8.1萬人。里根上臺后實施放松管制的政策,從技術標準、生產安全、反壟斷等方面放松政府對企業規章制度的限制,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對恢復和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除此之外,1970年代,德國經濟經過快速增長的“黃金年代”之后經濟也出現大幅下滑。面對困境,德國政府提出了新的產業發展戰略。在1973-1984年間對傳統工業進行了高新技術改造。另外德國還通過制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一系列法律建設公正的經濟環境。同時通過政府擔保和銀行貸款的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援。
而日本在經過“失去的十年”之后,對產業結構進行根本性改造,用知識密集型高科技產業取代傳統的重、化工業。在宏觀調節方面,日本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實施一攬子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啟示與借鑒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也出現階段性趨緩,發達國家經濟增速由長期高速增長向其他階段變動時期的政策措施和相關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可以看出,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和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經濟活力是后工業化時期應對經濟下滑普遍采取的措施。當前,在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的背景下,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在完善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保護產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援、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
在經濟下滑后發達國家大多進入滯脹狀態,這與我國當前輕微緊縮的現狀並不一致。但從宏觀調控目標上來看,都是為了盡量弱化經濟下滑帶來的波動及減少波動產生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根據實際國情選用合理的宏觀工具和政策方向來減輕經濟下滑波動產生的陣痛,並為適應可能在較長一段時間持續的新的發展速度做好準備。
對於我國來說,目前我國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這個過程中經濟極易出現波動,可以考慮通過利率、匯率、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賦予經濟一個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在轉型比較平穩的時候,再相對收緊。
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能夠促進企業積極能動作用的發揮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德國制定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以約束大企業的措施與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資訊服務、技術培訓、組織協作等措施對構建公平的市場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英國通過私有化改革項目以及美國從技術標準、生產安全等方面放松政府對企業的管制的做法,都旨在積極發揮市場經濟在經濟轉型中的主導作用,提高經濟整體運行效率,以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這些做法對於處於轉型期的中國值得借鑒。
還要積極引導內需對經濟發揮拉動作用。經濟增長的下行往往伴隨著消費和投資不振,要采取適當的政策,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增加企業投資動力。無論是韓國喊出了“健全的消費是經濟復甦之路”的口號,還是美國大規模減稅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其目的都是鼓勵消費。可以通過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來提升消費者購買力水平,美國通過大規模減稅提高消費者購買力水平的措施值得借鑒。
另外,還可以通過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來刺激需求,實施購買補貼、消費貸款優惠、消費貸款貼息等政策也可以有效發揮作用。當投資需求不振時,還可以借鑒韓國調整商業銀行隔夜拆解利率和貸款利率等措施降低企業投資成本,刺激企業投資,以保證經濟一定程度的活躍性。
經濟增速放緩環境下,中小企業在穩定經濟、保障就業中的作用凸顯,同時中小企業也是創新的重要主體,要培育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創新創業的市場環境,積極引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小企業管理方面,可以借鑒韓國采取的措施,如在全國各地建立企業支援中心,及時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援和咨詢服務。還可以借鑒美國為企業提供金融咨詢、政府監督商務合同等措施促進企業的快速成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