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RWA是產品還是交易?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4-06-17 17:30

到底什麼是 RWA?

加密原旨主義跳出來說 RWA 不應該是這樣俗氣,我們之前早就說過 RWA 討論的前提共識是 RWA 是傳統金融和 Crypto 的務實和中庸的妥協。

有很多人說 RWA 的概念太虛了,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什麼都往 RWA 裡面裝,卻沒有跑出什麼真正的 RWA 東西。

這個問題就要從字眼上追問:RWA 到底是產品還是交易?

如果是產品,那麼 RWA 就是類似比特幣現貨 ETF 或者美債抵押生息資產的 T-Bill 產品?

如果是交易,那面是 RWA 產品的交易?還是與 TradFi 的金融資產交易所一樣的加密金融資產交易?

如果結合我們一直強調的 RWA 的核心本質是企業融資、機構市場。那產品類似一個企業債產品,交易類似金融資產交易,圍繞企業融資的資產包和產品的機構市場生態。

對比具體的案例,比如比特幣現貨 ETF、代幣化的貨基、RWA 穩定幣等,基本上都是產品方向,不是企業融資;而那些代幣化的企業債、固收債以及數字 REITs(代幣化現金分派)等,才是企業融資。

為什麼要討論產品和交易的不同角度呢?

前者產品角度更 Web3.0 一些,後者交易角度更 RWA 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

產品,散戶角度居多,尤其是 Web3.0 投資散戶,習慣了投資(炒)某個代幣,目前打着 RWA 概念的加密代幣項目已經不少了。同時,產品更趨向於標準化,它更側重於產品的設計、TGE 發行等等,無論是美債生息資產的 T-Bill 或者是 RWA 概念代幣,還是 DePIN 和 AI 作為基礎設施參與概念敘事,都是標準化產品的套路和生態。

交易,機構角度居多,金融資產交易,大多是企業融資和機構投資,它是一個非標準化的產品交易生態,雖然交易標的都會設計為一種融資產品,但資產交易發行只是 under the table 的第一步,後面還有銀行間市場、OTC 債市場以及機構間的融資融券、逆庫藏股和權益兌付等等,有時候會有局部市場面向散戶投資。

如果從 Crypto 角度看,更像是一個企業融資引發的產業交易和上下游渠道的數字化和加密化。

所以說起來就有點兒像是廢話:RWA 像產品又不像產品,是模式又不是模式,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是從傳統金融投融資轉移到虛擬資產和代幣化的世界,而現實世界資產所吸引和撬動的老錢和老用戶,意味著 RWA 或者是老錢能夠看懂的現實世界資產形式的,或者是現實世界資產支撐的新形式的東西。

產品和交易相融合的 RWA 模式

新舊融合相向而行或許是 RWA 初級階段的妥協和中庸吧。

傳統的債(RA)都是機構客戶,大宗交易和場外市場;而 Web3.0 交易所主要關注零售客戶,散(韭)戶(菜)。

如果融合產品和交易的 RWA 或許解決這個:以 RWA 產品(美債 ETF、比特幣 ETF 等優質資產)為基礎資產,迭代新的收益或套利代幣(或協議),一級二級套利的多層次交易市場,進一步擴展基於 RWA 代幣的質押融資、利率互換等 RWA 衍生品代幣。

這個融合模式,既可以面向機構客戶,又可以面向散戶炒(套利)幣。

目前香港持牌合規搞出來的 RWA 項目,初期基本上不是房地產固收債,就是企業的信用債,然後再套個代幣化的殼子,這算是最初級的簡單型產品。

其實,現實世界資產的複雜型產品,是與該現實世界資產的產業交易相結合,與產業金融和資本相結合,而資產代幣化不只是一個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而是這個資產所關聯的產業鏈和資金鍊的代幣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 RWA,可能會有幾個方向:

1)企業融資方向,大多以 RWA 產品形式,圍繞企業融資的數字債、數字 REITs 等產品,設計上可能會多元化,一個是信用債,一個是收益權,一個是現金流等不同設計模式;

2)產業交易方向,會突出 RWA 交易所的業務設計,如何結合貿易和流水實現期現交易和套利的代幣化,逐步轉移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定價權與 Crypto 槓桿,替代銀行間業務到 OTC 交換市場和抵押借貸協議等,設計流動池並借鑑空投和挖礦模式,發展數字投行業務配套 Crypto Fund 一二級聯動,關鍵是能夠吸引和實現產業的上下游聯動。

3)投資理財方向,圍繞全球資金和機構的資金成本與利率互換需求,設計 RWA 投資理財產品,或者是 Crypto 固收類產品,或者是對沖套利,或者是優先劣後和 TRS,或者是收益 yield Token,來替代傳統金融投資的投資理財產品。

4)原生代幣方向,圍繞傳統金融無法估值的新興資產等比如可再生能源、AI 算力的代幣化,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結合 DePIN 和 VPP(虛擬電網),實現可再生能源的 P2P 交易和綠色能源穩定幣,這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因為今年 5 月 G7 成員國共同承諾了在 2035 年前半逐步汰除能源系統中現有的、有增無減的燃煤發電。

如何實現 2B 市場向 2C 市場?

由於傳統企業債市場是 2B 市場,而 Web3.0 則是 2C 市場。RWA 的產品是標準化的,交易生態是非標多一些,這時候 RWA 的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如何實現 2B 市場向 2C 市場?

這也是初期持牌合規交易所的有 Web3.0 屬性的精英,只看好更加幣圈的散戶市場,看不上傳統中心化的機構市場。但是,RWA 必然意味著妥協和中庸,在比特幣現貨 ETF 等教育下,越來越多的持牌合規交易所包括原生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開始重視 RWA 和機構市場了。

那是不是不太好理解:機構市場如何轉化為散戶市場?

a)TRS 是套利或者幣圈熟悉的搬磚的基礎,機構客戶和散戶的資金成本和風險策略不同,這樣就天然存在機構和散戶之間的利率互換的市場空間;

b)傳統債市場是機構市場的私募、戰配、發行(批發)和二級市場(零售),零售散戶市場是在最後,存在批零以及優先劣後的套利空間,但 RWA 代幣化是可能以 NFT、空投、挖礦等不同模式實現散戶與機構同時入場,甚至基於 DAO 社區、DEX 和 AMM 比機構客戶更早入場的可能性;

c)機構市場必然存在鎖倉禁售和套現出貨,或者量化套利,有套現出清就有散戶接盤,也不排除機構吃進散戶的籌碼和流動性。

所以,RWA 產品和交易生態,基本上是以金融機構和資金熟悉的資產和產品形式,但是 uplift 以代幣化和虛擬資產交易的新的形式和新的流動性,尤其是多元化的二級市場(代幣交易市場),不斷吸引更多的傳統金融機構和老錢。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