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定期定額 首選市場型ETF

理財周刊 2024-05-17 07:30

文.林庭頡

台灣人愛領息,高股息 ETF 成為大家競逐的焦點,但高股息 ETF 真的比較吃香嗎?ETF 精選神器 APP 開發者 Marra 有不一樣的觀點。

Marra 過去在財經資訊公司上班,負責整理 ETF 相關資訊,包含淨值、市價、折溢價、成分股等等,洞悉 ETF 市場脈絡,後來轉型為軟體工程師,研發出《ETF 精選神器》APP,透過歷史數據回測未來績效表現,幫助投資人選擇適合自己的 ETF。

好好理財 選擇適合自己的 ETF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台灣的 ETF 檔數來到 227 檔,從一開始 2013 年的 11 檔成長了二十倍左右,種類也從單純追蹤市場績效的 ETF,演化到有高股息、槓桿型、債券型、期貨型等不同類型。

「如果無法持續打敗市場,不妨選擇跟市場報酬一樣就好」,Marra 認為,定期定額投資者首要考慮的是選擇能夠複製市場報酬的 ETF,然後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調整投資金額。

但是,針對沒有固定薪資的退休族群,每年需要有穩定的現金股利,這種情況下,高股息 ETF 會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市場型 ETF 的好處很多,主要有以下五點:

1. 長期數據強力證明的良好報酬:以台灣和美國的平均來看,約有 7% 的報酬率。

2. 夠簡單:市場型 ETF 追蹤整體市場或主要指數,例如 S&P500 或台灣 50 指數。對於新手來說,理解它們的組成和目標相對簡單。

3. 風險夠分散:市場型 ETF 常投資在許多不同產業的股票中,這意味著風險分散。比起追蹤單一產業或原物料的 ETF,市場型 ETF 可以降低單一公司失敗所帶來的風險。

4. 長期績效:多數研究顯示,長期來看大部分的積極管理型基金無法持續打敗市場指數。因此,選擇追蹤整體市場的 ETF 可以是一個有利的策略。

5. 好適應:新手在剛開始時可能還不太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或風險承受能力,定期定額市場型 ETF 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過程中可以學會看股價的漲跌、理解保持耐心的重要性,未來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學習成果進行調整。

除了這五點之外,Marra 還提出個人獨特的觀點:

投資市場型 ETF 是因為相信這世界上最聰明最認真的那群人,在世界級的公司裡面努力想出新的點子,去創造出社會的價值,投資市場型 ETF 就等於變相在支持這群人,長久下來,最後利益也會回到自己身上,不僅公司會開發更便宜更好用的產品之外,公司賺錢也會反映在 ETF 的價格上,自己本身的資產也會隨之上漲,形成一個很正面的循環。

即使今天股市大跌,只要投資組合裡有涵蓋到這幾檔世界級的公司,在股市慘澹的時候,也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去支持他們展現出反脆弱的能力,就算今天投資賠錢了也不用太悲觀,因為指數型、市場型的 ETF 是一種正向的理財方式,是相信人類會不斷進步的價值,能夠再去推動整體社會的發展,享受世界經濟持續成長的利益。

如何選擇市場型 ETF?

優先選擇已開發國家:

Marra 認為,選擇市場型 ETF 應該選報酬長期穩定且風險較低的地方。已開發國家的金融市場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它們的監管嚴格、公司治理健全,再加上資訊透明度高,這讓投資者能夠更加放心地投入資金。而這些國家的經濟基礎和增長動能也更堅實,意味著長遠看下去,投資這些國家的市場型 ETF 會帶給我們持續、穩定的回報。

ETF 的追蹤指數要夠大夠分散:

Marra 認為,市場型 ETF 的追蹤指數必須要涵蓋這個國家市場上最大的幾間上市公司,而且要橫跨不同的產業。

首先,涵蓋國家最大的幾間公司確保了投資的資金被投入到該國經濟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這些公司往往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良好的經營紀錄和健全的財務結構,因此具有較低的倒閉風險。

其次,橫跨不同產業的投資組合能夠抵消單一產業的經濟循環影響。當某一產業面臨衰退時,其他產業可能正在繁榮,這樣的多元化策略有助於平衡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減少因某一產業不景氣而導致的巨大損失。

第三,多元化還能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隨著市場環境和技術的變化,不同的產業或許會在不同的時期展現出增長潛力,投資於橫跨各產業的市場型 ETF 允許投資者抓住這些機會,獲取更加全面的報酬。

Marra 引用「指數型基金教父」約翰.柏格的書中內容提到:過去美國的主動型基金的投資者專家們在長期來說,比如十五年間,有超過九成的人沒辦法打敗大盤,沒辦法做得比整體的股市報酬還要好,所以就發明了一個投資「一籃子股票」的理論,回到市場型 ETF 的本質,就是希望不要去選股票,直接複製市場的報酬。

不建議投資者定期定額投入高股息 ETF 的原因

至於高股息 ETF 的本質是希望追蹤未來三個月或一年最可能發出最多現金股利的公司,那假設公司配發的現金股利都沒有太大的異動,以殖利率為衡量標準的話,在越高的價位買進,殖利率就越低;買入的成本越低,殖利率就越高。

所以 Marra 認為,在高股息 ETF 配發的現金股利波動不大的情況下,持有的成本應該在一定區間內越穩定越好,殖利率相對才會越穩定,最好利用 ETF 精選神器軟體先算好目標價位再進場,才能買在划算的價位,又能領到股息,鎖住更高的殖利率!

如何做資產配置?「631 法則」+「價值觀地圖」

Marra 認為,以個人薪水其中的六成作為日常開銷花費 (包含投資自己的興趣)、三成去做投資,另外一成當作緊急備用金 (包含保險),透過銀行帳戶設定自動轉帳的功能,強迫自己在每個月薪水進帳之後直接撥款去緊急備用金的帳戶,避免自己忘記或懶惰;若收入往上提升的話,則可以提高投資的比例。

「價值觀地圖」則是透過分類「社交生活」、「衣著和外表」、「居住環境」、「事業和個人發展」、「健康和體態」五個最重要的價值觀,幫助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價值觀。

這份地圖就是消費指南,在每次購物前問自己「這筆錢花得值得嗎」的準則。幫助自己在花錢時保持冷靜和理性,不再被感性主宰,讓我們更有意識地確認眼下的花費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這將會提升自己對生活方式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Marra 另外也提到,盡可能地在年輕的時候多投資自己,透過嘗試不同的專業領域、學習一項新技能或是更專精自己的專業,多提升自己,一方面可能薪水相對能夠得到提升,就能在固定支出下,提高投資的比例,另一方面也能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在獲得自信後,未來也能更抬頭挺胸的面對不同的挑戰。

總結來說,面對各式各樣的 ETF,投資人現在面臨的問題轉變為「我該選哪一檔」,Marra 說答案很簡單:「年輕人想要長期定期定額 ETF,優先選擇追蹤全市場的 ETF;退休族群或有領零用錢需求的人,可以考慮高股息型的 ETF。」

從本質上去了解 ETF 當初設計的意義,再根據投資人的投資目標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標的物,要比一味的跟風市場上聲名大噪的 ETF 來得更精確、有效率。

(本文只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來源:《理財周刊》123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