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控股肖風:共享經濟模式與互聯網金融相生相伴
鉅亨網新聞中心
萬向控股副董事長 肖風
金融界網站訊 6月7日,由互聯網金融千人會(IFC1000)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移動金融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此次大會主題為“新金融、新創業、新生態”。萬向控股副董事長肖風發表了主題演講。
以下為文字實錄:
肖風:謝謝大會主辦方邀請我來跟大家分享最近我的一些體會,非常粗淺,但是我覺得共用經濟和互聯網金融兩個放在一起很有意思,所以我愿意在這兒跟大家匯報匯報我的一些非常粗淺的看法。我認為這兩個是共生共榮的,相生相隨的關係,它們有很多共同點,而且它們在互相促進和幫助。
首先看看共用經濟。也許在中國共用經濟可能感受的還不是太多,但是我們通過滴滴打車已經體驗到了共用經濟帶來的好處。最新的一個美國的調查,80%的人認為租用的東西比購買一個東西要好。57%人認為使用它就是擁有它,不一定購買它。共用經濟在觀念上在社會上一個非常非常深的理解。對Uber比較了解,它在中國九個城市比較成功,還有IBMD。我們拜訪過它們的總部,去年去的時候只有幾十件房間,現在有超過百萬的房間。去年去的時候,每一個晚上只有十幾萬人在使用它,但是到現在為止每天晚上會使用的房間有40多萬,比需要的酒店還要多22%。這就是我們所講到的共用經濟。
共用經濟表現形態非常非常多,但是我覺得共用經濟就是一點,就是通過互聯網的平臺最高效率,同時最低成本的把我們各種各樣的冗余資源組織起來,讓它進行交換。這種可以被交換的從知識到商品,到服務,到時間。現在它最典型的案例當然像滴滴打車和Uber這樣的,但是其實只要有價值,有可能被別人使用價值的各種冗余都有可能被互聯網非常高效、非常低成本地組織起來。
剛才我們楊會長和歡歡都講到了,在互聯網平臺上交易成本可能趨近於零,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交易可能不需要企業組織這種結構,你完全可以通過點對點的方式來進行。共用經濟的特點,我總結了幾個,其實它和互聯網金融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來它們是共生共榮的關係:第一,點對點。之所以共用經濟點對點,因為它利用了互聯網,使得交易成本無限的趨近於零,使得我們不需要公式的形態,P2P來完成各種價值交換。第二,社群化,共用必然帶來社交。第三個,邊際成本為零。第四,正確者和消費者合二為一。如果我們看到《零邊際成本》這本書的話,我們對產銷者概念會有理解。第四,去資產負債表在增長。微信上說的,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不擁有一間酒店房間,就是IBMD。但是Uber估值到了500億,在進行新一輪融資的話已經到500億美元,就是它們完全是輕資產甚至無資產經營著,所以它會改變著企業很多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方式。你看資產負債表看不到任何東西,包括阿里巴巴資產負債表跟它的商業規模也不成正比。第六,輕所有權重使用權。資本主義經濟最基礎的一個東西,產權制度理論被沖擊,現在可能被顛覆。
共用經濟和互聯網金融結合在一起帶來的第一個變化我覺得就是所謂的叫OTT。共用經濟使得我們的支付變成一個隨時隨地,隨生隨需的需求出來了,這時候發現大部分支付需求都被各種電子錢包所替代,因此銀行在整個支付體系就開始脫離了銀行支付體系,支付的最後一公里在共用經濟和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之下就取代了銀行的支付體系。這點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不管是微信支付也好,支付寶錢包也好還有其他的錢包等等的,這個帶來了OTT模式變化,我們互聯網金融越過了銀行支付體系,或者在最後一公里替代了它。
第二,我們談到互聯網金融的時候我們說這是點對點的金融服務,但是在現實世界經濟交往當中沒有點對點的交換,這種需求的話,互聯網金融的點對點你所能做的事情,或者你所能體現出來的價值也相對要小很多。但是有了共用經濟以后這個就不一樣了。共用經濟就是一個點對點的交易,不管是我們租車還是租房,都是我們消費者、業主或者車主我們兩個人之間發生的事情。在現實經濟當中這種點對點的價值交換越來越多,這就使得互聯網的,互聯網金融點對點的服務更具有基數,同時也更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第三,我們看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所有的比較有意義的互聯網金融的案例,無一例外說到一點,不管微眾銀行,網上銀行還是陸金所,都說到一點在它們的平臺上,任何的借款需求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擔保,互聯網金融是信用金融。需要抵押和擔保實現的金融需求是傳統金融的做法,在所有權、產權不重要的共用經濟的模式里你沒有辦法要別人提供抵押和擔保。將來無法提供抵押和擔保的金融需求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傳統金融機構如何改變自己固有的經營模式,像網上銀行這樣的,像互聯網金融這樣的,完全基於新榮來提供金融服務,是它們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我認為是一個根本性的挑戰。在這里互聯網金融企業所獨有的關鍵性數據,過程數據,比我們銀行所掌握的交易數據、結果數據顯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第四,在共用經濟模式下一切都變成虛擬化經營了。制造業成了服務業,甚至汽車制造業全球前五大一個汽車制造業CEO講的話,說改變了,我們原來制造的汽車是為了一次賣掉,但是在共用經濟模式下,我們制造一輛汽車是為了銷售一千次。什么叫銷售一千次?在我們重慶奔馳汽車用它的Smart大概六百輛,在重慶市運營,就是你可以租它。將來它生產汽車不是為了賣,是為了租給你。去資產負債表。剛才我講了,像Uber。
第五,這個我想大家比較好理解,共用必然帶來社交,最後會變成社群經濟。我們知道互聯網金融很重要的特點是社群金融。在互聯網平臺上大家做共用,做交換的時候,其實共用和交換一直都存在,有人類以來就存在共用和交換。但是那個時候是在強關係下存在的交換,就是親戚、朋友的交換,還沒有變成經濟交換或者價值交換活動。可能我到北京來住朋友家,這也是一種交換,但是它不是價值的交換。互聯網平臺可以使強關係交換變成弱關係交換,我們可以不認識,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我們各自所擁有的價值進行交換。美國的趨勢,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下,在共用經濟模式下,新的數據,美國的自由職業者占到總的勞動力人口34%。可見這樣共用經濟的趨勢,
第六,我覺得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在互聯網平臺上共用經濟的模式,管理制度被演算法所取代,如果做專車司機的人你不會領到運營公司的規章制度,Uber經營最核心的就是兩個演算法,一個是位置的匹配演算法,一個是價格的動態調整演算法。這個演算法既管理著司機,同時也提供了客戶最好的體驗。這個演算法網上有一篇文章,叫《為什么出租車司機和專車司機長著兩張截然不同的臉》。因為演算法的管理比文字制度的管理更有效,一個出租車司機每次對他的客戶做一個微笑,這個微笑是不能變現的,因為下一次他不會再坐你的出租車。但是在滴滴打車和Uber演算法的管理下,你專車司機的任何一次微笑,就會在下一次變現。因為依據它們的規則,你服務好,你得到好評,你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推薦;如果你被你的乘客所收藏,下一次這個乘客呼叫出租車的時候就優先推薦你,所以你的微笑,你的一瓶水,你的一首音樂在下一次能變錢,就是這么簡單,如果不能變錢,還要求微笑做不到。所以全世界出租車慘淡,但是通過這個演算法來管理,所有事情都變好了。
第二個,互聯網的治理機制,我們不需要厚厚的一整套制度,我們通過在網上推薦,通過互相的評分,互相的評價等等這樣一系列互聯網的做法,建立一個非常高效的機制,所以Uber在一個城市只需要3-5個人就可以運營一個城市出租車這么大的一個體系,可是要求一個出租車公司管理人員有多少呢?有一千臺或者兩千臺可能有幾十個或者上百個,但是Uber只需要3-5個,就是因為它用了互聯網一套機制非常高效的在運轉。
我的結束語,共用經濟模式加互聯網金融,我們可以重新共用一切。謝謝大家。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