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為衍生品交易帶來的市場演變與展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9 16:45
大連商品交易所技術委員會資深專家 胥海濤
和訊期貨訊息 5月29日由上海期貨交易所攜手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和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支援下,以“一帶一路戰略下期貨市場的發展與合作”為主題,在中國上海舉辦第十二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和訊期貨參與全程報導。
大連商品交易所技術委員會資深專家胥海濤就“技術創新為衍生品交易帶來的市場演變與展望”發表演講主題,以下是演講實錄:
胥海濤: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榮幸站在講臺上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衍生品市場在技術方面的一些考慮。近十年來國際衍生品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市場結構和投資者結構都發生了一些變化。而國內市場更是如此,it技術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下面我就簡單講一下,在技術方面我們對衍生品市場有哪些發展與展望。
首先衍生品市場從交易場所方面區分可以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也就是從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交易所市場,特點是具有嚴格的風險管理和標準的合約設計,是比較規範化的市場;場外市場(otc市場)則是用來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個性需求,是場內市場的延伸和補充。在國際上,otc市場規模非常大,大概是場內市場規模的10倍左右,80%以上的業務需求是通過場外市場來滿足的。目前,國內衍生品市場處於“優先發展場內市場,有序發展場外市場”的階段。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場內市場相對成熟,場外市場蓬勃興起但處於起步階段,產品相對簡單,多為遠期、互換、自定義期權和其他指數掛鉤類產品,規模上與歐美國家有不小的差距。
現在說到衍生品市場,我們一定不會忘掉2008年,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衍生品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從2008年以后,技術創新和風險控制成為了各衍生品交易所普遍注重的發展目標。
市場創新從2008年之后,由於風險控制不斷加強,國際交易所的競爭由從產品創新逐漸的向技術創新進行轉變。實際也就是從2008年以后,大家可以看到各個國際的交易所都在進行技術上的創新競賽。技術創新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快捷、更高效、更有競爭力的投資環境,技術進步是交易所開發市場和市場競爭中關注的重點。從產品創新向技術創新轉變。08年的報單反饋從3毫秒降到1毫秒一下,低於100微妙直至現在幾十微秒的反饋。因為彼此之間在業務上已沒有太大的區別和競爭空間,為了搶占市場,技術的“軍備競賽”在不斷進行。場外市場跟場內完全不一樣,因為它的要求不是以速度,是以功能實現,滿足用戶需求。
下面我再簡單介紹一下場內市場技術的要求和變化。從前,我國衍生品市場較為單一,只有期貨一種工具。期貨交易要求交易商穩定、可靠。盡量降低延遲,行情要高速,這樣才能反饋出真正的交易狀況;在風險方面,期貨市場的風險屬於線性風險,在風險控制方面,事前的每筆風控,事后每日的結算。而當今,我國已經推出了期權,現在我們期貨市場的商品期權和指數期權也呼之欲出。在這個新時代下我們技術上會有一個什么樣的變化呢?首先是海量行情的實時處理。大家都知道,期權與期貨的單個品種不同。期權合約的量隨著價格餓變化不斷擴展也就需要海量行情的實時處理。第二個是多資產的組合交易。我曾在2000年初去到美國的交易所參觀。在cme的幾個交易所我們看到場內的期貨市場人流涌動,非常熱鬧。后來到期權市場的時候發現沒有人,對方介紹說期權市場靠人力和人的判斷做是不可能的,要靠你的規則、組合進行交易。第三個就是專業的做市商。而風險方面,期權交易的風險是非線性風險,風險預測的方式也產生了變化。需要大家根據期權和期權原生產品進行統一預測,並進行下一步的風險控制。另一個變化是從近十年來,國際上市場上高頻交易、量化交易的不斷涌現,對it技術的要求完全不一樣了。
在國內衍生品市場,目前期權已是呼之欲出。大商所為期權已經做了很多年的準備,可以說是持續備戰13年。2002年我們大商所開始研究期權,2004年制定出交易規則草案,2007年參與了期貨部組織的規則制定。2012年,在國內期權進行不斷討論的時候,大商所專門成立了期權的推進工作小組並開始期權的模擬交易。2014年完善了合約的設計和相關業務規則。同時根據業務規則進一步調整了系統建設。技術與業務相伴而行,在業務制定實現后,我們在今年已經對系統進行了相應改造,下面的工作是將於5月30號和6月6日分別開展的2次全市場系統測試。
衍生品市場對it技術提出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交易方面。首先,以往證券和期貨涇渭分明,而現在,國內衍生評市場的產品正在逐漸豐富,包括商品期貨/期權、股票/股票期權、兩融(融資融券)、滬港通、etf等等。中國衍生品市場的標的物不斷擴張,因此需要統一的多資產快速交易平臺來完成衍生品的對沖組合交易。第二,需要可客製的密集計算中心來支援衍生品復雜的參數計算。除了交易之外,風險控制,規則的制定是要通過一個計算中心來提供的。需系統可以支援硬體化的高密度數據計算,開放、可客製化支援客戶可客製的衍生品定價等模型,源碼開放。高效能的交易平臺執行,快速分析,制定規則,快速下訂單到場內。第三塊,高效能量化平臺,能夠支援你衍生品。大家知道量化平臺能夠快速的接受行情、快速處理行情。第三,需要高效能的量化平臺執行復雜的衍生品交易模型。支援用戶自定義的量化模型的開發,高速穩定的云端運行模式以及與其他數學軟件的聯動。
在風控方面,需要各個平臺里面要支援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的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標的物從線性資產過渡到了非線性資產,風險管理更加關注組合對沖。同時需要支援事前審核、事后評測,事中也要進行完善的風險控制。簡單的事前風險控制不能滿足衍生品風控的要求。投資者要對衍生品的資產組合進行風險預測、評估、場景壓力測試。
那么交易所面對這些需求都做了一些什么呢?證券期貨業資訊化十二五規劃里提出:2015年期貨交易所的尖峰處理能力要達到1.75萬筆/秒(以上)。已經對交易所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處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交易所在這個要求之下做了很多的研究,對系統做了很多改造。與國際期貨市場有所不同的是,國際上,2008年以后,國際市場頻繁的出現技術故障,頻繁的出現交易停頓。為什么故障頻出?是為了能夠超過10微妙的速度提升,而犧牲了可靠性。但在國內期貨市場,首先是要系統可靠的情況下提速。
大商所下屬資訊公司飛創公司現已開放了包括統一的交易平臺、開放的量化平臺、開放的計算平臺和開放的風控平臺在內的四個平臺。這幾個平臺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
在國際衍生品場外市場中利率類產品占比最大。商品互換規模有逐漸擴大的趨勢。而國內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則迎來了發展機遇。是什么情況呢?國務院37、38號文下,地方現貨電子交易平臺不斷涌現。
金融機構積極介入,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大型現貨貿易企業(中糧等)已經開展不同形式的場外交易。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人民銀行主導的上海清算所繼今年2月提出對人民幣利率互換強制集中清算后,在今年8月又推出了鐵礦石和動力煤互換的集中清算服務。證監會鼓勵具備條件的交易所率先開展場外業務。其他交易所也在大力推進場外業務研究,業務研究和系統建設。上海人民銀行主導的上海清算所,今年2月份提出了一個人民幣利率互換,強制進行清算以后,又提出了鐵礦石、動力煤的互換清算服務。證監會也鼓勵具備條件的交易所率先進行場外業務。現在各個交易所,據我所知,都在場外市場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系統的建設。場外衍生品的產品(特點)比較復雜、風險多樣、流動性低、也有很嚴格的監管,所以對資訊技術提出了不一樣但同等復雜的要求:包括自定義合約;交易方式多樣化(場內是合約標準化、競價交易);具備同統一結算對手方靈活的連接;設定靈活、快速產生,適應快速變化的需求;風險計算機制靈活;用戶界面友好,滿足客戶快速學習、使用需要。那么大連商品交易所在場外系統做了什么工作呢?第一,以倉單串換(交易)為基礎,深化服務實體經濟;第二,以互換清算為突破,發揮中央清算履約擔保職能;第三,依托指數平臺,開展指數產品研究與指數發布;第四,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倉單登記、串換(交易)、結算一體化服務平臺;第五,為整個市場提供的功能,鼓勵交易商和規範發展的大宗商品市場等參與主體創設、自定義產品(自主開展交易場所);第六,實現品種創新、市場拓展與國際化等領域的業務突破,正在考慮與計價大的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實現云計算、移動互聯等領域的技術突破。
現在圖示的是倉單串換的交易平臺,大家可以看到倉單串換是這個流程,交易所里的標準倉單可以被拿到場外市場進行登記、抵押和交換。我們客戶還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自己產生非標倉單,產生以后也可以在這上面進行交易合質押和串換。除此之外交易所還提供了一個場外的清算平臺。跟otc平臺在一起,這里還有一個清算平臺,這個平臺上我們用戶可以自定義期權,我們一些遠期交易合場內交易都可以通過這個云平臺進行統一的清算。也可以為市場提供統一的清算服務。通過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統一交易清算平臺下面可以設立一個子的清算中心。定義自己的清算中心為不同市場服務,會員可以自己定義不同市場,通過子的清算中心,通過交易所進行統一的清算服務來實現。這樣就是來控制通過交易所比較規範的清算服務控制場外市場的風險。
再一個就是剛才講的場外的清算平臺。剛才說到了,場外清算平臺我們計劃是通過云平臺,把我們現在otc市場的技術搭建在現在的云平臺上。我們現在正在跟國內積極最大的云服務提供廠商進行合作。下一步可能很快就會推出這個產品。在我們otc市場推出了指數平臺,大家知道我們跟東證也推出了商品指數,通過這個平臺使我們市場機構可以隨意把你們的指數通過這個平臺發放。把你們現貨市場場外數據,通過我們自己數據整合平臺,通過這個對外進行發布。我們可以自定義一些指數,這是我們對場外市場做的工作。上面也就是剛才講到的,我們交易所是對衍生品市場技術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實際上目前來看,因為市場發展非常快,現在整個技術需求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場內和場外的限制。所以說這塊也希望能夠在交易所這么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希望通過市場和交易所共同努力,共同推進我們國家的衍生品技術產品發展。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