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63%中國消費者用手機付款 超全球兩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網訊息 6月1日,普華永道發布《2015 年全零售:零售商與變革的時代》研究報告。報告稱,盡管全球范圍都存在對於金融安全性的顧慮,63%的中國消費者還是更加愿意在手機應用程式中保存個人的付款及收貨資訊,而這一數據是全球比率的近兩倍,全球為33%。
據普華永道全球報告顯示,盡管有68%的全球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門店瀏覽商品最終卻決定網上購買,有70%的受訪者表示正好相反:在網上瀏覽商品卻決定在門店購買——即“逆陳列室現象”或“網絡陳列室現象”。因此,雖然門店可能充當了陳列室,讓客戶先觸摸和感受商品,然后在線上購買,但網店同樣是另類的陳列室,讓消費者從中研究和比較價格,然后到門店購買。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合伙人王笑表示,數字化和實體的界限,對於消費者而言變得越來越模糊,零售商需要提供更具品牌代表性的凝聚消費者的方式,例如實時個性化的服務,用以創造差異化的服務來吸引消費者回歸。未來的實體店將能夠通過技術把點連成線,從而提供更優越的購物體驗——預測和超越用戶需求。全球范圍的零售商已經在試驗店內數字化互動,而中國消費者對於店內的數字化顯示出更大的偏愛。
盡管全球范圍都存在對於金融安全性的顧慮,63%的中國消費者還是更加愿意在手機應用程式中保存個人的付款及收貨資訊,而這一數據是全球比率的兩倍(33%)。
報告還稱,有能力跟蹤消費者的整個購買進程(從商品認知到交易)一直是營銷者的追求。移動支付或移動錢包常常被認為是跟蹤技術的一個解決措施,而中國可以說是移動支付領域的領先國家。能夠在零售商實體銷售點運用這些移動支付服務(通過nfc近場技術、二維碼或聲波)令這一零售模式變得十分強大。從而,品牌商和零售商首次能夠在線上營銷投資和店內交易之間形成購物閉環。
普華永道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合伙人汪穎表示,中國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市場的迅速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援。國務院提倡營造一個更統一有序、安全可靠及寬鬆的市場環境。相關政策層面,短期而言,部分消費品關稅的降低和消費稅改革將為零售商的定價戰略帶來調整空間。就長期而言,“一帶一路”契機下,中國零售消費品行業將面對沿線的東盟、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零售商應及時回顧自身的商業計劃,整合線上線下渠道,以便在新的形勢下掌握先機。
此外,報告還指出,90%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在社交媒體中與他們喜愛的銷售商的互動已經驅使他們購買了更多產品,相比全球受訪者,這個比例只有62%。“社交媒體已成為中國購物的一種日常模式,相比任何其他國家,在中國,社交媒體對於消費決定具有更強的影響力。由於消費者更信任這些來自社交渠道的分享資訊,零售商應該在此方面投入更多,將社交參與轉化為銷售行動。為了在零售大環境中與時俱進,零售商必須滿足消費者對於創新的欲望,” 普華永道中國數字化管理咨詢業務總監詹文陶分析道。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