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如何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做出合理決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書名:《格雷厄姆的理性投資學:如何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做出合理決策》
作者:(美)賈森·茨威格(jason zweig)
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5-5
內容簡介
會賺錢的投資者,不應該是一群圖表機器或數據狂魔,而是懂得用感性思維檢驗理性決策,使決策雙重正確的理性投資者。
迄今為止,僅有兩人對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領悟最深,股神巴菲特積累了億萬財富,老牌財經作家賈森·茨威格則把此理論傳播給千萬追隨者。
本書中,茨威格介紹了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交叉的神奇學科:神經經濟學。為此,他探訪了數十家全球頂尖神經經濟學實驗室,親身參與大量現場實驗。茨威格把自己及105 位權威專家的研究成果與生活中的奇聞逸事巧妙結合起來,讓人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的投資本性。
在這本寓教於樂的投資學巨作中,他指出人們為何總是重復同樣的投資誤區,為何總會錯誤地評估風險,為何過分相信自己的投資決策。他總結了投資決策中的種種教訓,提供能給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的決策建議,並告訴投資者,如何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做出合理的抉擇。
作者簡介
賈森·茨威格(jason zweig)
最深諳“投資中的人性”的頂級專家
《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專欄作家
經典巨著《聰明的投資者》主編
全美最佳財經專欄作家
賈森·茨威格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是《貨幣》雜志高級撰稿人,《時代》雜志和cnn 客座專欄作家,《福布斯》共同基金欄目主編。他受本杰明·格雷厄姆委派,主編《聰明的投資者(修訂版)》,這本書被巴菲特奉為“迄今為止最好的投資巨著”。
他也是一位廣受歡迎的演說家,演講足跡遍布哈佛、斯坦福和牛津等頂尖名校以及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阿斯本研究所、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晨星投資協會等權威機構。他還經常受邀出任各大電視臺或電臺的特約評論員。
此外,他擔任美國金融博物館(隸屬史密森學會)理事,《金融史》和《行為金融學》雜志編委會委員。
第2章 理智與情感的較量 證偽是一種有效的思考路徑
理性投資者如何看待股價波動
1972 年3 月,格雷厄姆在西北密蘇里西州立大學商學院的一次演講中,有人提問,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為什么失敗?他給出一個簡要的答案:“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過於在意股市當前的運行情況。”
如果投資者自己因為所持有證券的市場價格不合理的下跌而盲目跟風或過度擔憂的話,那么他就是不可思議地把自己的基本優勢變成了基本劣勢。對於這樣的投資者而言,他的股票干脆就沒有市場報價可能會更好一些,因為這樣的話,他就不會因為其他人的錯
誤判斷而遭受精神折磨了。
茨威格認為,在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這段話或許是最重要的一段話。格雷厄姆用這一段話對自己畢生的經歷進行了總結。投資者難得見到這樣的話語——它們就像熊市氣氛中穩定的稀有氣體。如果你牢牢記住這些話,並且以它們來指導你的整個投資活動,那么,你將能夠在所有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那么,格雷厄姆所說的“基本優勢”指的是什么呢?茨威格認為,聰明的投資者完全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追隨市場先生。你享有獨立思考的權利。而這種優勢恰恰是機構投資者不具備的。因此,個人投資者有理由與機構投資者做得一樣好,甚至更好。一方面,聰明的投資者知道自己無法左右持有股票的價格或企業業績;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可以控制自己能夠控制的因素,如交易費用、預期、風險,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行為。
我們有必要認識自身的能力和弱點,只有這樣,才知道為什么要克制自己的情感,以及哪些東西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
——貝內迪克特·斯賓諾莎荷蘭哲學家
如果你是池塘里的一只鴨子,由於暴雨的緣故水面上升,你開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時你卻以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中的水。
——沃倫·巴菲特
在紐約市,有一名叫克拉克·哈里斯的腸胃病醫生,在不久之前買進了一家農業和建筑設備公司的股票——cnh global nv。當有朋友問哈里斯為什么認為這只股票會上漲時,這位在購買股票前通常要做一番研究的醫生坦率承認,自己對這家位於荷蘭的公司幾乎一無所知。顯然,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大都市的哈里斯,既不了解農業拖拉機,也不知道干草打包機,更不熟悉推土機或是鋤耕機。但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他就是喜歡這只股票。克拉克·哈里斯醫生的解釋是——自己的全名是克拉克·尼爾森·哈里斯(clark nelson harris),而這家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的交易代碼也是cnh,這恰好和自己名字的3 個首字母不謀而合。他不無欣喜地承認,這就是自己購買這家公司股票的原因。當朋友問是否還有其他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這筆投資時,克拉克·哈里斯醫生的回答簡單明了:“我就是喜歡它,對它有種說不出的好感,沒有別的原因。”
作出財務投資決策時,並不是只有腸胃病醫生才跟著感覺走。1999 年,電腦讀寫公司(computer literacy, inc.)的股票在一個交易日內狂漲33%,至於背后的原因,僅僅是公司名稱在這一年里和瘋狂至極的.com 聯系到了一起。1989 年至1999 年期間,出現了一類特殊的股票,它們的市場業績居然比業內其他股票高出63 個百分點。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為這些股票的發行公司堂而皇之地把.com、.net 或internet 放在自己的名字里。
在波士頓凱爾特人隊(boston celtics, 主場位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球隊獲得過17 次總冠軍,位居nba 球隊之冠。——譯者注)股份公開上市交易的那段時間里,其股票價格基本不受新球館建成等重要經濟因素的影響,相反,股價的漲跌幾乎完全依賴於球隊在前一天晚上比賽的勝負結果。至少從短期來看,凱爾特人隊的股價並不取決於收入或是凈利潤等基本面因素,而是被球迷最關心的東西所左右,比如說昨天晚上的比分。
股票為何一賣就漲
其他投資者對感覺的依賴,甚至比哈里斯醫生或是凱爾特人隊的球迷們更加嚴重。2002 年年底,一位交易商在解釋自己買進脆奶油甜甜圈公司(krispy kreme doughnuts inc.)股票原因的時候,在網上曾經直言不諱地說:“太不可思議了,我們老板竟然以每個6 美元的價格為全公司買了300 多個甜甜圈。天哪,太美妙了!千萬不要用咖啡就著甜甜圈吃,那就糟蹋了這么好吃的東西了。還是再買點股票吧。”談到奶油甜甜圈公司的股票,另一位投資者在網上論壇中大肆宣稱:“這只股票肯定會直線飆升,因為他們的甜甜圈太好吃了。”
這些判斷的第一個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源於直覺。購買這些股票的投資者並沒有對投資進行研究分析,相反,他們只是在跟隨著自己的感覺、情緒或是預感。而第二個共同點則在於——他們都是錯誤的。自從克拉克·哈里斯醫生買進cnh 之后,該公司的業績就一直低於市場大盤,很多互聯網股票在1999 年至2002 年期間的跌幅竟然超過90%。事實上,在休
戰期,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股價甚至比賽季期間還要高,而脆奶油甜甜圈公司股票的下跌幅度則高達75%,此時的甜甜圈和以前一樣酥脆可口。
但是這樣的思維模式絕不只屬於那些看似天真幼稚的散戶投資者。一項針對250 位金融分析師進行的調查發現,在投資估值中,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干癟枯燥的事實編織成一個楚楚動人而又不乏說服力的“故事”。基金經理總喜歡高談闊論一只股票是否讓他們“感覺良好”,而專業交易商們則習慣憑“直覺告訴我”這樣的論調,每天將幾十億美元把玩於自己的手指之間。據說,世界上最富聲望的對沖基金經理喬治·索羅斯,就曾因為背痛而拋掉手里的股票。
在《眨眼之間》(blink)一書中,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指出:“眨眼之間作出的決策,完全有可能和那些經過深思熟慮、搜腸刮肚作出的決策一樣,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格拉德威爾絕對是一個超一流的作家,但在投資這個問題上,他的觀點絕對是相當冒險的。當所面臨的狀況比較簡單時,直覺的確可以為我們帶來靈光一現的精彩決策。遺憾的是,我們在投資中所面對的選擇很少會這么簡單,而影響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也很可能起伏動盪(至少短期來看是這樣的)。
在某些時候,債券也許符合這個條件,但是當你買進債券后會發現,它只能帶來可憐巴巴的那么一點回報;手里的新興市場股票也許讓你郁悶不已,然而,就在你剛剛出手時,它卻有可能急轉上漲,甚至轉眼之間便翻上幾番。在嘈雜喧囂的金融市場上,唯一永恒的也許就是墨菲定律(murphy’s law,即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就會出錯。——譯者注)。這個定律緣於美國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他認為自己的一位伙伴是個災星,便諷刺他說,“如果有什么事可能會被弄糟的話,只要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墨菲定律在理論上可以表述為:如果做一件事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且其中至少有一種方法可能會帶來失敗,那么,必定有人會采取這種做法。事實就是這樣:任何可能會出錯的事情注定會出錯,而且總會出現在你最不希望它出現的時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