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科學家揭示屍臭構成:超400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13 09:23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屍體散髮出獨特而刺鼻的臭味,辨識度極高並且很難忘記。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屍臭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氣味,由400多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構成。這些化合物由細菌生,它們將屍體的組織分解成氣體和鹽。隨屍體的腐爛,屍臭的化學構成也隨之發生變化。此外,屍臭的變化還取決於屍體內和周邊環境的細菌構成,彼此間的交互作用,棲息地的氣候以及死者的遺傳基因和飲食習慣。

研究指出屍臭會隨化學構成的變化發生改變,核心化合物的濃度可能以一致的方式發生變化。如果事實如此,通過對屍臭的構成進行分析,法醫能夠更準確地估計死亡時間。通常情況下,化學家利用一項名為“色譜法”的技術對屍臭進行分析。這項技術允許他們分離構成屍臭的化合物,確定每一種化合物的濃度。在構成屍臭的化合物中,屍胺和腐胺的特徵最為明顯,它們散髮出濃烈的臭味,讓大多數動物敬而遠之。

1885年,德國醫生路德維希-布裏格首次發現屍胺和腐胺。它們是微小分子,分別由賴氨酸和蛋氨酸分解時生。幾年前,研究人員發現了斑馬魚的屍胺感受器。食腐昆蟲會被腐肉散髮的氣味吸引,可幫助研究人員確定其他核心化合物。不同食腐生物在屍體腐爛的不同階段侵襲屍體。它們一波又一波,利用高度靈敏的嗅覺系統朝屍體進發。這些生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擁有探測和鎖定腐肉的能力。不同食腐生物對應屍臭中的不同化合物,確定的屍臭只在確定的屍體腐爛階段生。

一些研究人員正在研製能夠探測到屍臭中多種化合物的“電子鼻”以及其他氣體感測器。在將來的某一天,這些裝置可用於搜尋地震等自然災害遇難者的遺體以及謀殺案受害者的屍體。除了法醫學外,它們還能在其他很多領域得到應用,尤其是食品業。對腐爛味非常敏感的裝置可幫助評估魚肉和其他肉類能夠保存多長時間,幫助工廠工人尋找變質品,防止這些品被擺上貨架。(孝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