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碳權交易所開張 概念股盤點

先探投資週刊 2023-07-27 13:57


隨著全球減碳趨勢明確與碳有價時代來臨,台灣也將與國際接軌,成立碳權交易所,相關概念股如綠能、造紙、資訊服務業者都可望受惠。


【文/莊家源】

國發會於去年底公布「二○五○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關鍵戰略」,提出二○三○年碳減排目標為二四%,規劃十二項具體策略如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十三.一GW、太陽能三一GW、氫能八九一MW、公車全面電動化、節電量達三四五.七億度等,並搭配碳匯、碳捕捉等達成減碳目標。

為了達成台灣二○五○年淨零碳排放目標,立法院在今年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長期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明文入法,並預計明年正式啟動碳費徵收機制,針對年排碳量超過二.五萬公噸的用戶開徵碳費,而收取來的碳費將成立氣候基金,用於發展低碳、綠能、補助產業轉型等措施。

碳權交易所正式成立

行政院長陳建仁近日出席「二○二三第二屆亞太永續博覽會開幕暨聯合頒獎典禮」時表示,環保署將在今年八月二二日升格為環境部;另外,由國發基金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共同設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也將在八月七日正式營運。

台灣碳權交易所總部將設立在高雄,並規劃高雄、台北兩地同步運作,在營業內容上可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與碳諮詢(碳盤查)等三大項目,其中碳盤查會優先實行,再來是國外碳權買賣,最後等到國內碳權交易子法實施後,才會進行國內碳權交易。

碳權簡單來說就是「排碳的權利」,通常以每公噸的碳排放量來作計算單位,而根據碳權產生方式的不同,又分以下兩種,一種是透過政府強制性的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產生,政府會根據不同產業別,核配給不同的企業碳排放的額度,假如企業的碳排放超過了額度,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場中購買碳權,彌補超額的碳排放量,反之則可在碳交易市場中拍賣,獲得利潤;另一種則是在自願性市場產生,當企業主動透過不同的減碳、再生能源或碳捕捉、造林等專案,向境內或是國際的機構申請認證,即可獲得碳權,而較廣為人知的國際認證機構如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等,國內也有行政院環保署的溫室氣體減量與抵換管理機制,企業可在此平台申請碳權認證或刊登碳權交易資訊,凡通過相關機構認證的碳權,即可在自願性市場上販賣或進行碳抵換(Carbon Offset)。

成立於二○○五年的歐盟碳交易市場(EUETS)是全球第一個碳交易機制,採取的是總量管制與交易機制,年交易量超過三○.九三億噸二氧化碳,占全球比重超過六成。另從洲際期貨交易所(ICE)交易數據顯示,今年七月每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權價格皆在八五∼九五歐元之間,中國方面則是在每公噸六○人民幣左右。

歐盟議會在今年四月通過了「Fit for 55」氣候計畫中數項關鍵立法,除了碳交易市場將逐步取消免費的碳排放配額,並在二○二四年起也開始將航運業納入碳市場之外,在今年十月將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二六年正式施行。

CBAM目前涵蓋鋼鐵、鋁、水泥、化肥、電力和氫氣等產品,透過明訂出口國產品的碳含量,若超過歐盟規範,進口商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產品才能進入歐盟。但如果是非歐盟的生產商,只要提供產品在非歐盟國家已依據碳價格支付費用的相關證明,進口商則可以抵消歐盟CBAM憑證的採購費用。

邁向淨零碳排是世界趨勢

除了受政府訂定碳排放額度的產業須購買碳權之外,還有像是因應國際供應鏈要求或自主加入碳中和倡議之產業也將加入購買碳權、減碳的行列,如蘋果(Apple)就承諾二○三○年在公司整體業務、製造端供應鏈與產品生命週期方面實現一○○%碳中和目標;Google 目標三○年讓所有資料中心以及營運據點二四小時皆使用綠電;台積電(2330)目標三○年有二五%的廠房使用綠電;聯電表示在三○年以前將降低二五%直接排放與電力間接排放總排碳量;日本索尼(Sony)也宣布在三○年達成營運使用一○○%再生能源,與四○年產品供應鏈實現一○○%碳中和目標。(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25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