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幣圈不缺聰明人,香港已無「韭菜」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3-07-05 21:00


僅僅 2 個月,幣圈熱潮就在香港逐漸退卻。

「我和團隊已經決定把核心技術團隊放在香港以外的地方,這裡只留下幾個市場人員。」一家做 Web3 產品的創始人告訴騰訊新聞《潛望》。去年底,因為疫情離開的他才剛剛回到香港。

在去年 10 月底官方發布《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後,今年 4 月,通關後的中國香港密集舉辦了一系列與 Web3 相關的活動,準備好積極投身和擁抱虛擬資產業務。Web3 是全球網路發展的一個概念,與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以及非同質化代幣(NFT)有關,代表了網路的下一個階段及其生態。


高峰發生在 4 月第三周。當周,在香港灣仔的會展中心,有包括 Web3 嘉年華大會在內的四個大型活動同時舉辦,中環、灣仔和銅鑼灣等一帶的酒店幾乎都被全球蜂擁而來的幣圈人「攻占」了。

彼時,連設施陳舊的港島香格里拉酒店,一晚價格從往常的 2000 港元直接漲至 4000 港元,還訂不到房間;灣仔地鐵出來連接會展中心的行人天橋,在空寂了四年之後,第一次出現了人擠人的現象。

就連多年不曾在中國現身的幣圈「割韭菜大師」孫宇晨,也出現在銅鑼灣的 Web3 活動上。騰訊新聞《潛望》當時在活動中見到的大多數人,開口必談「Long Hong Kong」(買多香港),甚至一些被稱為幣圈「狂熱分子」的人直接把這等同於「Long Crypto」(買多加密貨幣)。

這些「狂熱分子」更多集中在幣圈最下游的群體,即做幣圈 Web3 的應用產品,比如 DeFi、GameFi 等。他們也是幣圈「割韭菜」最積極的一群人。騰訊新聞《潛望》在香港的不同場合見到他們,發現其依舊在研究如何在香港快速找到交易所上線產品、坐莊和控盤。他們都自帶投資者、產品研發團隊以及操盤手等。

相對冷靜的則是原本從香港的傳統金融行業轉至幣圈的人,這些人更多集中在幣圈二級市場做交易和產品。他們也是最堅定支持並認可香港政府在幣圈走監管路線的群體。

兩個月過去,騰訊新聞《潛望》發現,那些狂熱的「割韭菜」群體中,有些人已經陸續離開,繼續他們的「數字遊民」下一站——迪拜或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另外一些則退居至深圳,繼續等待香港在監管上更多的細則條文。當然還有一些則是非常堅定地選擇留在香港的,努力按照要求申請在港相關牌照。

不管他們各自的選擇是什麼,共識倒是一致:香港都是「鐮刀」,沒有韭菜。這裡的幣圈只適合更聰明的人生存。

01 超 1 億港幣的入場券?造夢者撤離

6 月 1 號原本是香港幣圈的大日子,即香港監管部門正式開啟香港虛擬資產交易所牌照申請的大門。但這個「歷史性時刻」在香港的中環和數碼港卻幾乎沒有如此前預料般掀起任何波瀾。

據騰訊新聞《潛望》不完全統計,當前已經對外宣布計劃在港提交申請虛擬牌照的機構包括不限於:萬向集團肖風旗下的 HarshKey Pro 、疫情期間離開內地並長期居住於新加坡的徐明星旗下的 OKX、BitgetX 以及 Gate、綠地集團等。

按照香港證監會 5 月 25 日公布的加密貨幣牌照申請要求,在 6 月 1 日之前原本已經在港有實體營運的公司,可有一年的過渡期來準備申請牌照。這就使得包括 OKX 等部分只在外地有交易業務的公司,趕在 6 月 1 日之前落地香港註冊實體公司。

但是對於新增的玩家來說,在港申請交易所牌照的門檻就高了很多——這也是在政府開閘准許申請牌照的時候,並未激發市場熱潮的主要原因。

根據香港監管要求,擬申請交易所牌照的機構得自建交易、安全以及託管等系統後,可提交申請。多位知情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幣圈的託管本身對於技術和安全要求非常高,現在香港監管要求擬申請牌照的交易所自建這些系統,無形中增加了門檻。

一位正在參與交易牌照申請的負責人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這些系統都需要非常多的技術人員,香港本身並沒有 IT 紅利,很難招人。在香港,3 萬港幣招聘一個 IT,遠不如在深圳 1 萬人民幣的工程師好用。他們團隊計劃之後可能會把 IT 有關的後台放在內地,以節約成本。

類似的原因下,前述加密貨幣應用產品的創始人最終也決定把核心技術團隊放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在他看來,初創公司在香港招 IT 成本太高了。

兩位正在嘗試申請交易所牌照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他們預計遞交申請牌照之前需要的成本至少在 1 億港幣左右,這其中除了管理人員的成本外,「大頭」都落在了系統技術上。而這只是一張在港申請交易所牌照的入門券。

更讓他們擔心的是,即使建好系統後,也有可能面臨批不下來牌照的風險,甚至存在批下來了沒有業務的可能性。

這些人認為,香港監管應該引入一些有實力的託管公司,比如已經非常成熟的提供託管服務的公司 Coinbase 及 Fireblocks 等,以供交易所對接。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有從香港離開的團隊已經於上個月在馬來西亞安頓下來了。他們在當地市中心的位置以 6 萬人民幣月租金就可以租到大平層,當地還有非常廉價的 IT 技術人員。這些撤離的團隊認為,比起香港來說,在東南亞做幣圈項目甚至更有優勢。

騰訊新聞《潛望》從不同的消息獲悉,香港本地現有的合規交易所之一 OSL 已經決定退出,並於今年春節後在市場上四處尋找買家收購,但至今都無人接盤。截至發稿,該消息暫未能獲得 OSL 置評。

該交易所隸屬於港股上市公司 BC 科技集團。該公司 2022 年的財報顯示,公司虧損持續加大,其中 OSL 於 2022 年的加密貨幣收入為 7148 萬港元,僅為前一年 2.7 億港元的約三分之一不到。

其中一個消息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該公司之前就有炒殼嫌疑,股價曾經因裝入區塊鏈概念暴漲過 60%。但如今,港股市場的殼已經毫無價值,且上市公司主要資產就是交易所。公開資料顯示,該殼公司曾隸屬於香港殼王高振順,高依舊位列上市公司執行董事席位。

02 監管方積極擁抱,幣圈企業仍難開戶

對於在港從事加密貨幣項目的創業團隊來說,開戶成了目前亟需解決的第一道關。

多位從業者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雖然監管方已經非常積極和賣力了,但是效果並沒有如預期。過去這幾個月中,他們和同行都很難在香港成功開出企業帳戶。

相較於市場參與者的謹慎和安靜,香港此輪虛擬資產熱潮里,最忙的要數香港監管機構的工作人員了,這主要包括香港證監會的仲介機構部以及資訊科技科等,前者管轄發牌科和仲介機構監督科。

除此之外,還有香港金管局,該部門現在主要帶領香港的穩定幣及託管等事宜。

目前,幣圈生態鏈中除了上游與礦機有關的部分不適合在港落地外,中下游的基金、交易所以及去中心化的 Web3 產品端等都有在港落地的可能。

一位日常和香港上述監管部門打交道頗多的業內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和其他地區的監管一樣,香港監管部門現在最容易着手監管的就是交易環節,包括交易所和基金等。

「交易所是開賭場的,管好開賭場的,後面的幣圈生態自然就會健康起來。」他說。

騰訊新聞《潛望》從不同的消息獲悉,過去這幾個月中,大多數華人背景的幣圈頭部公司都有找人來港對接這些監管部門,這其中包括幣圈大佬「神魚」毛世行旗下的錢包公司 Cobo 及趙長鵬的幣安集團等。

這也使得一些曾經在監管機構工作過的人,一時間變成香港中環的香餑餑——不少幣圈的人,在此之前離傳統金融非常遠,離香港的監管更遠。

一位在香港從事傳統金融多年後轉至幣圈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華人幣圈早期主要由草根和工程師出生的礦工組成,真正懂金融的人不多。幣圈的本質其實是金融。

不同的消息告訴騰訊新聞《潛望》,現在以香港證監會和金管局為首的監管部門一改早年「不好打交道」的形象,變得相對接地氣,更容易接觸和溝通了。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包括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等人早在疫情期間已經主動邀約在港的與虛擬資產有關的金融人士見面。

現在香港的監管部門除了已經如期推出了虛擬貨幣交易基金牌照和交易所牌照等程序外,據騰訊新聞《潛望》獲悉,不久的未來,他們還將對外推出有關穩定幣牌照的事宜,甚至還在探討有關多元化虛擬貨幣衍生品,比如現貨比特幣 ETF 等。

但一在港的幣圈創業者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在政府相關部門支持下,其赴港註冊公司並於香港科技園落地,但依舊還未能開出銀行戶口,暫時沒法用公司走賬。據他回憶,當時積極邀約其來港的是香港貿發局及香港投資推廣署。

多位從業者均表示,但凡業務涉及幣圈,都不容易開出企業帳戶。

據悉,香港金管局的工作人員曾經非常積極主動地給已經在港註冊有關幣圈業務的企業一份「在港對區塊鏈行業友好銀行」名單。騰訊新聞《潛望》見過這份多達十來家銀行的名單,其中包括星展銀行等。但是,銀行依舊會拒絕給這些公司開戶。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6 月的第三周,香港金管局等有關人員一直在與包括滙豐銀行等在內的機構溝通,希望可以加快給幣圈有關公司的開戶流程。不過,暫未獲悉哪家銀行改變或調整了開戶的策略。

騰訊新聞《潛望》還獲悉,有些熟悉銀行流程的人甚至還就此做起了仲介生意,即幫忙包裝企業的內容,避開和幣圈有關的描述以成功開出銀行戶口,一次收費 2-4 萬港元不等。知情人士透露稱,該仲介合作的銀行為滙豐銀行。截至發稿,騰訊新聞《潛望》暫未能聯繫滙豐銀行置評。

一位同樣沒有開出戶來的幣圈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這是因為香港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各自分開,比如負責招商的投資推廣署更在意一年有多少來企業來港落地,但是負責開戶的銀行只在意自己的風險控制、屬於金管局監管。

03 香港幣圈無「韭菜」:聰明人太多

香港不缺有錢的富豪。因此,不少人還是希望抓住此輪在港機會,圍繞富豪做和幣圈有關係的生意,比如基金或衍生品。

葉一舟就是一個算得上成功的案例。他是香港當前唯一一家幣圈合規對沖基金——前沿有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該基金 2022 年初始時的管理規模超過了 1 億美金,於 2022 年初獲得香港證監會的 100% 虛擬貨幣交易的牌照,並在今年初獲得了巴克萊評選的 2022 年度全球加密貨幣基金領域凈收益排行榜第三名,即 9.2% 凈收益回報率——行業普遍虧損 50%。騰訊新聞《潛望》獲悉,葉一舟的基金在 2022 年底給 LP(有限合夥人)分紅近 7000 萬港元。

和大多數幣圈交易員「草根出生」不一樣,葉一舟是從華爾街出來的「正規軍」交易員。2014 年,葉一舟選擇回到香港,並加入了一家本地股票對沖基金公司。在這期間,他因為個人興趣,很早就開始投資比特幣。他告訴騰訊新聞《潛望》,當時市場上對於比特幣的交易並沒有明晰的監管,他和小夥伴們於 2017 年就開始涉足大規模的比特幣二級市場交易。隨後,他從機構離職出來創業,在香港設立有理資本有限管理公司。

在見證過 2008 年傳統金融危機以及最近 6 年幣圈 5 輪的周期後,葉一舟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香港並不適合所有的幣圈人,甚至也不適合部分想從傳統金融進入幣圈進行「降維打擊」的人。用他的話說,「得有打擊的能力才進去」,而不是冒冒失失地就隨盲流卷進去。

和葉一舟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背景也和葉一舟大同小異:美國名校畢業、香港做傳統金融多年以及選擇在港走監管路線,核心目標也是找在港的富豪們募資做基金,做加密貨幣的交易。

這群「正規軍」已經陸續拿到基金牌照或者陸續在申請交易所的牌照等。相較於與交易有關的幣圈業務陸續有監管條例出台,有關幣圈下游 Web3 產品等的監管,香港政府至今暫未啟動。

Web3 產品相對來說是幣圈最容易「割韭菜」的地方。這些 Web3 的產品和 Web2 的產品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金融的屬性,為用戶提供經濟激勵。比如 Web3 的遊戲產品 GameFi,是可以「一邊玩遊戲一邊賺錢」。在這個生態中,有加密貨幣比特幣等以及非同質化代幣(NFT)兩種幣種。一般來說,用戶可通過完成任務等來賺取遊戲內的獎勵 NFT,隨後將該 NFT 轉出,並在交易所和 NFT 市場進行交易,以獲得利益。

騰訊新聞《潛望》獲悉,不少 Web3 產品從立項開始就已經鎖定了整個項目兩種代幣的資金盤,甚至精確到產品上線多久之後「割完」套現離場——這和操盤坐莊上市公司的邏輯類似,即控制交易量和資金盤。隨後,該項目的所有代幣價值瞬間變為 0。若是玩家未在項目方離場之前變現,就意味著被割了。

這更像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用幣圈的行話,這是「典型的割韭菜」。幣圈華人背景的 Web3 項目中,最後一個最成功的「割韭菜」項目為 STEPN,這是一款號稱「跑步也能賺錢」的 Gamefi 遊戲,在不到半年時間市值一度超過 10 億美金,其原始用戶最早的一批來自內地。據騰訊新聞《潛望》獲悉,該團隊在半年時間獲益幾億美金。截至發稿,暫未聯繫該團隊置評。

但多位在港幣圈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香港沒有韭菜,只有鐮刀」,沒有 Web3 產品「割韭菜「的土壤。這是因為,香港市場以專業投資者為主,想要玩擊鼓傳花的遊戲,需要足夠多的散戶。兩位從傳統金融轉至幣圈的人士對騰訊新聞《潛望》表示,專業投資者都是些畢業名校又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正規軍,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鐮刀」的角色,而不是韭菜。

「這裡最多的是富豪,可是割不到富豪。」有人總結說,因為富豪們養了一群專業的投資者。

這也是過去 2 個月來,大多數想來香港造夢的 Web3 創業團隊最終選擇離開香港的原因之一。

人來人往,沒法統計離開的人,但是留下的人也不少。根據香港財政司司長在最新的講話中透露的資訊,香港過去這大半年吸引了超過 150 家 Web3 企業落戶初創企業孵化中心數碼港。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