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安居首都 臺北衛工處堅持永續水治理

理財周刊 2023-04-07 14:01


文 ‧ 林怡妏 


淡水河,台北人的母親河。她曾經是人們堆砌垃圾的邊陲地帶;也曾經是城市污水、工業廢水的終點站;她容納雙北三大溪河,卻也曾容納雙北萬噸廢棄物。

1990 年代政府開始整治淡水河,其中一個舉措便是加速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將城市污水輸送到污水處理廠,淨化後再排放到河川,三十多年來台北的污水管網已超過二千七百公里。

積極整治之下,淡水河的確變乾淨了,近十年淡水河主流污染指標 (RPI) 從平均 7.60(嚴重污染)改善為 5.04(中度污染),全流域污染指標也從中度污染改善至輕度污染。儘管如此,環保署的水質監測系統仍顯示,淡水河還有少部分河段偶有嚴重污染情形,像是忠孝橋河段。

如何根除污染,打造良好的城市水環境?首都的水治理還有最後一哩路。

* 完善城市靜脈 力拚家戶接管 90%

台北市政府第一步要提升用戶接管普及率。

目前台北市每天產生約一百萬噸的民生污水,假設這些污水被直接排放進河川,不僅會造成河川水質污染,還會連帶影響流域居民的生活品質,水資源也無法有效地循環使用。

台北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家戶接管,目前用戶接管普及率已突破八成,台北市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處長程培嘉表示,用戶接管的普及和提升一直是衛工處主要的施政目標,今年預計完成 10,900 戶接管,力拚 2032 年達到 90% 的用戶接管普及率。

「原則上我們能做的、容易做的多數都已經接管完成,剩下兩成未接管戶大都受限於地形限制、缺乏空間、建物老舊、私地爭議以及用戶沒有接管意願。」程培嘉坦言,用戶接管最後階段的推動極具挑戰性。

然而當前河川水質最大的問題便是來自這些尚未接管、沒被納入下水道系統的污廢水,而這勢必要有解套方法。

程培嘉表示,許多民眾因為需負擔室內改管或化糞池填除等費用,而不願配合改管銜接公共污水下水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兩年前衛工處將補助金額從十二萬提高到十五萬並放寬補助對象,除此之外我們也主動出擊,加派同仁蹲點社區來輔導民眾辦理接管業務。」

家戶接管還有另一個挑戰。程培嘉解釋,污水管多半從後巷接管,然而都市巷道多有違建,為了克服這個難題,衛工處除了積極輔導民眾自拆違建,也推出獎勵措施,若住戶後巷自拆符合標準、可供工程施作,就會提供後巷鋪面美化的服務。

市區接管作業挑戰重重,遑論要推動山區的接管作業。根據衛工處公布的數據,士林及北投區接管率到今年二月止分別是 76.89% 與 67.93%,遠低於市區的接管率。程培嘉坦言,山區地形高低落差大,仍有部分地區是公共管線無法到達的區域,接管不易。

衛工處規劃以聚落式的污水處理設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此一來山區污水不再需要送到山下的污水廠,可以直接在現地淨水後排進河川。目前衛工處以內湖的白石湖社區做為示範點,若成效不錯,未來將進一步推廣到台北市近郊山區。

* 淨水量能超載 增建污水廠急不可待!

當用戶接管率逐漸提升,進入下水道系統的污水量勢必跟著增加,屆時台北市的污水處理量能足夠因應嗎?

程培嘉表示,台北市境內的迪化污水廠與內湖污水廠已經不夠因應每日的污水量,現階段採行的方式是將超量污水送到新北市八里污水廠代為處理,但這並非是當今最好的方法。

「八里污水廠處理量目前已經達到九成,除了台北,對岸的新北市近年也在積極推動家戶接管,所以可見的未來,八里廠的處理量就會滿載,這是負責任的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程培嘉直言。

除了污水處理量能超載的問題,從台北市一路直通八里的污水管線長達四十公里,一旦管線或抽水站出狀況,萬噸未經淨化處理的污水將直接排進河川,後果不堪設想。

程培嘉語重心長地說,「在經過多年的整治,我們的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污染程度大大改善,這樣努力來的成果,如果因為台北市的污水沒辦法妥善地收集處理,而必須排放到河川的時候,這對河川來說將是生態浩劫,所以我們必須考量分攤風險。」

為此,台北市政府規劃增建三座污水處理廠,分別為民生廠、濱江廠與社子島廠,其中民生廠預計在明年底前完工,預估每日可增加四萬噸的處理量,一旦三座廠皆完工上路,台北市即可達到污水全自主處理的目標,一方面解決量能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分攤風險,也讓水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 再生水上路 談談城市水循環

程培嘉提到,過去人類多半從河川上游截水使用,使用完後便直接排進海裡,導致河川的水愈來愈少。水資源循環若要永續發展,這些用水最終應該回到河川,或是部分留在城市裡循環使用。

為了提升水資源使用效能,並因應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水危機,台北市增建的三座污水廠都是三級處理等級,有別於目前的初級與二級處理,這些經過三級處理的用水即可循環使用。

以明年即將完工的民生廠為例,採用先進生物薄膜技術,處理後的水質遠優於國家放流水標準,未來將可補助河川基流量,並回收產製成再生水,作為民生次級用水 (澆灌、清洗、道路灑水),衛工處也將在鄰近社區新建六千六百公尺的環狀供水管網以及智慧取水站,讓民眾可以就近免費取用。

「台北省一滴水,台灣就多一滴水。」程培嘉說道。「相較中南部旱象頻傳,雨水豐沛的北部少有缺水情形,這些節省下來的水資源就可以支援雙北以外的縣市。」

台灣當前的再生水主要作為工業用水,以台南的三座再生水廠為例,主要支援台南科學園區半導體業者用水,因此未來新廠完工啟用,台北市將成為首座開放再生水作為民生次級用水的城市,或可作為台灣未來再生水發展的指引。

不過程培嘉也表示,台灣再生水發展還有許多限制,「台灣低廉的水價成為再生水推動的最大阻礙,初步試行再生水是免費的,但未來如果要收取費用,就要擔心民眾買不買單。」

再生水的推動還有許多挑戰尚待突破,但政府的建設得先行而且不能停擺。

首都的治水課題圍繞著水資源的永續發展,從下水道普及到河川整治乃至再生水建設,這最後一哩路道路阻且長,考驗著北市府能否運用智慧為市民打造一座安居城市。

程培嘉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 處長
學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 (碩士)
重要經歷: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副處長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簡任技正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總工程司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副總工程司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科長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正工程司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副工程司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幫工程司

來源:《理財周刊》118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