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尼泊爾黨爭斷送國運 政治動盪阻防災 地震突襲零應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04 11:18


图片说明

一名婦女抱着嬰兒領取樽裝水。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尼泊爾大地震逾一周,死亡人數已增至7250人,但救災工作未見大進展。尼泊爾地震防災準備不足、救援進度緩慢引人詬病,除了因為資源貧乏、山區交通不便,也跟政治長期動盪有關。尼泊爾內戰2006年結束後,各黨忙於爭論憲法條文,忽略地方政治及國家整體發展,亦沒因應地震風險制訂應變方案,使3000萬國民身陷險境。

香港《文匯報》報導,總理柯伊拉臘地震時正在印尼外訪,他提前結束行程回國。在野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發言人沙爾馬批評柯伊拉臘救災反應遲緩,態度亦欠敏感。柯伊拉臘強調救援已盡全力,又親自到加德滿都的醫院探望災民,承諾向地震遇難者親屬派發10萬盧比(約7604港元)恩恤金。

尼泊爾內戰2006年結束,但2008年大選後至今仍未完成制憲,各政黨各有主張,不斷發動示威及罷工。《紐約時報》尼泊爾裔記者迪克西特批評當地政客只顧互相攻訐,忽略防災。尼泊爾政治專家普拉沙恩特.賈則指政府轉變太快太多,使歷屆政府均沒能力改善國家狀況。

另一積弊是經濟和政治重心也過於集中,普拉沙恩特.賈稱當地就業、教育及醫療等建設均集中在加德滿都,這次地震正是發生在首都附近,救援難度可想而知。尼泊爾近18年來均沒舉行地方選舉,地方失去具號召力的領袖,導致救災欠缺組織,亦未能妥善分發物資。

地質專家多次指出尼泊爾有大地震風險,政府早於1994年制訂新的建築規格要求,但一直未能切實執行。美國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者布蘭克直言防範地震成本高昂,屬富裕國家的玩意,尼泊爾仍以傳統經濟為主,加上政治鬆散,局限了預防地震的進度。

除了貧窮,當地貪污猖獗亦使國際援助往往落入官員手中,而非投放在適當用途,承諾中的基建也無影無蹤。基建不足的情況災後表露無遺,由於加德滿都機場只有一條跑道,加上尼泊爾道路水準甚差,使外國救援物資無論是卸下或運送到災區,進度均非常緩慢。

尼泊爾1990年起改行君主立憲制,推行民主選舉,但旋即引發內戰,10年間造成1.8萬人死亡。內戰結束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大會黨和共產黨(聯合馬列)先後掌權,但一直無法就憲法條文達成共識,政局至今仍不穩。

共產黨(毛主義)與政府1996年起爆發內戰,武裝分子一度控制大部分鄉郊地區,最終在國際調停下與政府軍達成協議,廢除君主立憲,改行共和。共產黨(毛主義)在2008年的大選中獲勝,武裝分子2012年過渡成尼泊爾軍隊。

尼泊爾擁有逾100個不同族群及種姓,社會長期不平等。各黨在憲法談判中,對應否以族群劃分行政區域未達共識。毛主義政府2012年因無法訂立憲法而解散,翌年大選失利,成為反對派。大選中取勝的大會黨與共產黨(馬列主義)組成聯合政府,大會黨主席柯伊拉臘2014年上任成為總理,亦未能在限期前順利制憲。

執政聯盟其後宣布結束談判,改為建議只要獲國會2/3贊成,便能通過憲法,不再尋求共識。由於執政聯盟坐擁超過2/3議席,意味在制憲上將擁有決定權,因此引起反對派不滿。毛主義支持者上月發動大罷工,加德滿都不少商店、工廠及學校關閉,公共交通暫停。有示威者向汽車和建築物縱火,擲石和襲擊警車,警方要動用催淚彈驅散。事件中最少11人受傷,逾50人被捕。(接下頁)

[NT:PAGE=$]

今次大地震揭示尼泊爾積累已久的種種問題,政府管治不力導致基建質素差劣,即使首都加德滿都也充斥「豆腐渣」建築,凸顯今次地震造成重大死傷涉及人禍。政府在地震後救災不力,更添災民痛苦。

地震發生時,建築商人蘇貝迪與親戚在加德滿都一間酒店,與另外6名同業談生意,事後有2人遇難、1人失蹤。蘇貝迪表示,當地建築物沒有樑柱、混凝土中不加鋼筋,石屎非常鬆散,根本沒抗震能力。豆腐渣工程只是基建差劣的冰山一角,尼泊爾擁有豐富水力發電資源,但電力經常短缺,加德滿都等地每日停電最多14小時,大部分災區地震後仍未恢復供電。

尼泊爾製造業日漸衰退,目前僅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導致就業市場嚴重萎縮,大部分年輕人被迫出國謀生,有些村落只剩下老弱婦孺。官方數字顯示,上一財年平均每日約1500人到國外打臨時工,遠超1996年的6人,顯示就業市場問題嚴峻。

救援物資不斷湧入尼泊爾,加德滿都機場幾乎無時無刻都有救援物資運至,但當地海關清關進度緩慢,導致大量物資在機場堆積。美國海軍準將肯尼迪警告,加德滿都機場已成為救援物資物流的樽頸。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OCHA)發言人費根批評,尼泊爾想把救援物資視為一般貨物,從中收取關稅。尼泊爾內政部發言人達卡爾否認。

達卡爾指,海關檢查有清晰指引,不會阻止真正的救援物資運入。加德滿都機場海關主管巴拉爾則指工作人員曾出現「誤會」,但問題現已解決,物品一般只需15分鐘便能通關,又強調不會向救援物資徵稅。尼泊爾上周五宣布暫停對防水布及帳篷徵收入口稅,達卡爾表示,政府有必要檢查所有來自國外的物品。聯合國駐當地機構統籌麥戈德里克促請當局放寬或豁免部分海關限制,加速物流程序,而非任由物資堆積機場。

尼泊爾財長馬哈特指出,當局收到的物資包括吞拿魚及蛋黃醬,根本對賑災沒用,呼籲外界捐帳篷、防水帆布及穀物等。當局強調已加快向偏遠地區運送物資,但貨車及司機均不足夠,令食物無法迅速送出。

加德滿都機場昨宣布,對降落的飛機實施重量限制,暫不再接受大型飛機降落。機場經理什雷斯塔解釋,機場跑道設計只提供中型飛機降落,地震已破壞跑道,大量大型軍機及貨機抵達更令跑道超出負荷,路面甚至開始出現裂縫,只好作此安排。

擁有多個古蹟的加德滿是重災區,旅遊業界蒙受巨大損失。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估計,災區重建開支高達100億美元(約775億港元),相當於尼泊爾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由於尼泊爾將踏入雨季,恐阻礙重建,專家估計尼泊爾經濟要花數年才能復元。

尼泊爾是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人均GDP僅約1000美元(約7750港元),失業率更逾40%。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地震將令尼泊爾今年經濟增長由原來的4.6%跌至4.2%,進一步落後於其他南亞國家。

地震破壞加德滿都谷地大量歷史遺跡,包括整座倒塌的達拉哈拉塔,加上珠穆朗瑪峰發生致命雪崩,打擊旅客來訪意慾。地震亦導致不少酒店結構受損,需暫停營業以作評估,嚴重的可能須維修後才重新開業。

服務及製造業方面,不少跨國企業如可口可樂等均在尼泊爾設廠,部分在地震中受到破壞,影響工場的產量及提供的職位。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