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那年今日:幾張面孔讓你讀懂科技行業20年變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4-24 15:23


導語:彭博社今天撰文,以多個視角為切入點,對比了上一輪科技泡沫與當今的科技繁榮之間的差異,並通過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來解讀行業變遷。


以下為文章全文: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剛剛刷新了15年前的記錄——那一天是2000年3月10日,之后不久,隨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納指一路暴跌78%。

彼時,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還在上高中,而當時的科技行業是在所謂的“新經濟四騎士”的推動下實現的,它們分別是Sun、甲骨文、思科和EMC。這一次,科技行業的發展動力來自Facebook、亞馬遜、谷歌和蘋果等企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蘋果,2000年,它還是一家身處困境的電腦廠商,但如今已然華麗轉身,躍升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盡管如今的某些跡象與2000年非常相似——風險投資再次大舉注資,科技公司爭相為員工提供各種令人羡慕的福利——但這一次的科技行業卻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

下面就來全面對比一下這兩次科技繁榮背后的一些個人和企業,並祝願這一次的結局能夠更加圓滿。

熱門IPO

彼時:卡爾·延科斯基(Carl Yankowski)在Palm IPO時穿得很土豪。有報導稱,就在這家PDA製造商上市交易的當天,身為CEO的延科斯基身上穿的西裝織入了大量金絲。盡管有些艷俗,但的確反映了當時的市場走勢:Palm當天融資8.74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2億美元),成為納斯達克屢創新高過程中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IPO。延科斯基曾是索尼前高管,在IPO前幾個月剛剛加盟Palm。但不到兩年,他就黯然離職。

此時:12億美元?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聽到這個數字肯定不屑一顧。去年9月,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通過IPO融資250億美元,而馬雲在上市當天只穿了一套樸素的西裝。該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了亞馬遜,馬雲也躋身全球20大富豪之列。

熱門創業公司掌門

彼時: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裏·佩奇(Larry Page)1998年拿Sun聯合創始人安迪·貝希托爾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投的10萬美元創辦谷歌時,他們剛剛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第二年,這家搜索引擎就吸引了KPCB和紅杉資本的關注,這兩大頂尖風投向其投資2500萬美元。當初的那筆投資后來為他們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回報。

此時: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經營的專車公司Uber獲得了400億美元的估值,位居美國創業公司之首。卡蘭尼克去年12月剛剛完成了12億美元的融資,現在又准備再融資10億美元。巧合的是,谷歌恰恰是Uber最大的投資者之一,領投了2.58億美元融資。不過,二者的關係似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可能在利益上出現一些矛盾。

最大的創業公司倒閉事件

彼時:Pets.com已然成為.com泡沫的一大標誌:在迅速融資1.1億美元並上市交易后,該公司短短兩年就宣佈倒閉。就連亞馬遜的支持和美林的擔保也未能輓救它的命運。該公司CEO朱利·維恩懷特(Julie Wainwright)后來浴火重生,創辦了一家奢侈品寄售公司RealReal。

此時:Clinkle同樣表現糟糕。這家移動支付應用在2013年從彼得·泰爾(Peter THiel)等大牌投資人那裏融資2500萬美元,但一年后就几乎燒光了所有資金,卻沒有實現任何營收,甚至沒有公開發布應用。在此期間,這家公司經常舉行各種派對和酒會,與整個硅谷的氛圍格格不入。該公司的應用最終還是對外發布,但已經不再瞄準支付品這一宏大目標,而是轉而圍繞借記卡開發獎勵系統。

發明者

彼時:“黃金極客”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通過與人合作編寫的Mosaic瀏覽器,將普通大帶入了互聯網的精彩世界,那是第一款廣泛使用的網絡瀏覽器。他參與創辦的網景公司則憑藉1995年的IPO拉開了.com繁榮的序幕。該股上市當天暴漲108%。

此時:21世紀的實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了特斯拉和SpaceX兩家公司,前者希望將電動汽車引入大市場,后者則計劃實現更加親民的太空旅行。在業餘時間,這位PayPal聯合創始人兼任了太陽能面板公司SolarCity的董事長,並希望打造一條名為Hyperloop的超級高鐵。

移動霸主

彼時:2000年,諾基亞是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也是歐洲市值最大的公司。在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的領導下,諾基亞2000年2月宣佈1拆4的拆股計劃,這也是該公司11個月內的第二次拆股——在此期間,該股漲幅超過兩倍。

如今;蘋果的智能手機份額或許並非全球第一(這項殊榮歸屬於谷歌Android),但該公司卻憑藉移動設備賺取了巨額利潤。蘋果今年第一財季實現利潤180億美元,現金儲備高達1780億美元。諾基亞呢?隨市場份額萎縮到個位數,諾基亞在押注Windows Phone后不久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

最受歡迎的風險投資公司

彼時:如果你的創業公司需要風險投資,KPCB肯定是首選,很多人都希望該公司的普通合伙人約翰·多爾(John Doerr)能加盟自己的董事會。KPCB曾經是亞馬遜、AOL、谷歌和網景等多家公司的早期投資者。多爾擔任后兩家公司的董事,並在Martha Steward Living和Drugstore.com擔任董事。

此時:如今最受歡迎的風險投資家則是網景聯合創始人安德森。他的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已經入股了Twitter、Airbnb、Lyft和Pinterest。安德森本人還擔任Facebook和惠普董事。而多爾最近則在忙於應對性騷擾指控。雖然陪審團最終裁定多爾無罪,但本案還是令外界開始關注女性員工在硅谷的處境。

明星分析師

彼時:1998年,CIBC Oppenheimer分析師亨利·布羅吉特(Henry Blodget)因為預計亞馬遜股價將在1年內突破400美元而一舉成名——事實上,亞馬遜只用了一個月就實現了這個目標。布羅吉特藉此在美林公司內部得到晉升,並被《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誌評為年度頭號互聯網分析師。但很快,整個市場都急轉直下。由於被控發布“嚴重誤導性”研報,他被終身禁止從事證券業務,還在2003年支付了400萬美元和解費。不過,布羅吉特后來又開啟了新的職業生涯,成為了Business Insider的CEO兼總編輯,還從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那裏獲得了融資。

此時:雖然證券行業仍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分析師,但隨布羅吉特和花旗電信分析師傑克·格盧布曼(Jack Grubman)相繼受,明星分析師的天價薪酬也一去不返。

電商之王

彼時:亞馬遜是全球收入最高的電子商務公司。

此時:亞馬遜仍是業界霸主,只不過,貝佐斯還把亞馬遜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雲服務公司,並在探索家居和移動設備市場。

企業市場領頭羊

彼時: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的Sun是伺服器市場增速最快的公司,銷售額增速超過了微軟、英特爾和戴爾。之所以實現如此快的增長,是因為各大互聯網企業都在爭相購買昂貴的Sun伺服器以及甲骨文的資料庫。但當市場崩盤時,Sun也隨之衰落。2006年,麥克尼利卸任CEO,該公司也在2010年被甲骨文收購。

此時:甲骨文CEO拉裏·埃裏森(Larry Ellison)曾經的門徒馬克·本尼奧夫(Marc Benioff)已經將Salesforce.com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雲計算企業軟件公司。而如今,雲計算已經成為企業市場的未來。

競爭障礙

彼時:2000年,在新任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掌舵后不久,微軟就被美國地方法院法官認定壟斷罪名成立,並被下令分拆。

此時:這家全球頭號軟件公司已經在美國和歐洲和解了反壟斷官司(但在中國仍在面臨調查),現在如坐針氈的變成了谷歌。歐盟剛剛起訴這家網絡搜索巨頭濫用搜索市場主導地位,並且開始對該公司的Android系統展開調查。

復興故事

彼時:1997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拿1美元的年薪帶領這家他一手打造的公司起死回生。當時的情況的確十分艱難,蘋果當時不僅虧損不斷,而且被迫接受了宿敵微軟提供的投資。到2000年初,得益於iMac的熱銷,蘋果的營收和市場份額恢復增長,而喬布斯這位臨時CEO也終於轉正。恐怕沒有多少人能預料到喬布斯隨后帶領蘋果取得的巨大成功。

此時:要論挑戰的難度和前景的不確定性,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帶領的雅虎肯定最值得關注。這位2012年加盟雅虎的谷歌前高管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喬布斯那樣的功績,現在仍然難以確定。雅虎的銷售額與梅耶爾加盟時几乎沒有變化,但她的確幫助雅虎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將阿里巴巴的股份剝離到一家新的公司。(書聿)

文章標籤


Empty